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杜甫《秋兴》第八首中的一联。一些较权威的解诗者都认为,这两句诗是全部倒装,即“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选》解释这两句诗也持此说。 笔者认为,如此解法,只是通了诗句。如果仅仅从词序角度考虑进行调整,这两句诗可有三种调法。上面提到的为一种。第二种为:“香稻余粒鹦鹉啄,碧梧老枝凤凰栖”。第三种为:“香稻鹦鹉啄余粒,碧梧凤凰栖老  相似文献   

2.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杜甫《秋兴》第八首中的一联。一些较权威的解诗者都认为,这两句诗是全部倒装,即“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选》解释这两句诗也持此说。  相似文献   

3.
第一步:读诗应知诗家语古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就是应该读懂诗歌,诗歌的意思读不懂就谈不上鉴赏。例如上海某年的高考题要求考生将杜甫《秋兴八首》中的两句诗按一般的语法结构加以调整,这两句诗为“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乍看起来,这两句诗既没有生僻的字眼,也没有古奥的知识典故,可是连读起来就是不知所云。其实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倒装的句式,按照一般的说法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首诗里主要是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稻是被鹦鹉啄余的香稻,梧桐是被凤凰栖老…  相似文献   

4.
杜甫七言律诗《秋兴八首》之一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历来被推为倒置的范例,至于因何而倒,则见仁见智了。今有人认为:“只有按倒置句排列,才符合平仄节奏的要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否则就不合规律了。”这个观点是值得认真讨论的。我们先抄录这两句凡十四字《广韵》中的音韵地位,然后比较一下“正序”句与倒置句的平仄。  相似文献   

5.
对于杜甫《秋兴》诗"香稻"一联的句法,过去的研究要么未能认识到句子类型的多元性,要么未能准确把握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因此其结论存在着值得商榷之处。从句中成分之间的关系、汉语句法发展史、唐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香稻"联中的两个句子整体上都是属于存在句,其中"啄余鹦鹉粒"为定中型被动式,"栖老凤凰枝"为"定中型使动式"。  相似文献   

6.
佚名 《课外阅读》2014,(9):60-63
<正>新西兰素以环境清新和动物受保护程度高闻名世界,2011年末,新西兰国内民众却发出了捕杀新西兰南岛啄羊鹦鹉的呼声。这种被称为世界最大鹦鹉的新西兰独有物种,一度还被视为新西兰的鸟类宠儿。但近年来,该鹦鹉却犹如被恶魔附体一般,屡屡做出伤害人类的事情,被称为可怕的"食人鹦鹉"。2011年6月末,到新西兰南岛度假的吉列·古德斯夫妇年仅两岁的孩子,因一群"食人鹦鹉"而丧命,他的腹部肌  相似文献   

7.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必考点,考查诗歌调序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1992年上海高考试题就要求考生将“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按一般语法加以调整。一些考生在解答这方面题目时,由于缺乏对调序句子的了解,所以失分较重。古人对诗句调序究竟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2009,(11):42-42
再探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格 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的后两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对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格,老师们有争议:有的认为是比喻+夸张;有的认为是对比+夸张。争议点是比喻,还是对比?  相似文献   

9.
鹦鹉     
张华有白鹦鹉,华行还,鸟辄说僮仆善恶。后寂无言,华问其故,鸟云:"见藏瓮中,何由得知?"公时在外,令唤鹦鹉,鹦鹉曰:"昨夜梦恶,不宜出户。"强之至庭,为鸱所攫,教其啄鸱喙,仅而获免。——《异苑》  相似文献   

10.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这首名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句和对句各写了春之一景,甚是清新雅致。然玩味这两句诗,你还会觉得这本该作陈述的内容,作者却以问句出之,而且这两句问,作者自己未答,也不像是要读者答,真要是多事勉强作答,还真犯  相似文献   

11.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特殊性、合理性和艺术性,不能简单地据"形"论"形"而从语法形式上找到满意的解释。从词汇意义出发,从词汇意义的关系意义出发,从词汇意义的关系意义所形成的意义网络关系出发,才有可能从扑朔迷离的意义网络关系中理清诗句的头绪,才有可能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微博互动@詹一超:有一家人买了一只鹦鹉,但发现这只鹦鹉爱说脏话。主人为了教育它,决定惩罚它。便把它放在冰箱里,过了一个小时鹦鹉冻得直叫,主人认为它知道错了,就放它出来。只听鹦鹉说:"他妈的骂两句人就关我这么长时间!里面那只鸡犯了什么错?"  相似文献   

13.
《望洞庭》(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前两句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读着这两句诗我产生了困惑:诗人刘禹锡所处的年代,洞庭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总面积近6000平方千米,方圆数百里,  相似文献   

1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杨慎)鸟儿把美丽赐予大自然,使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谁不爱鸟儿,谁不为鸟儿吟唱?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下了大量咏鸟诗篇。  相似文献   

15.
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诗句,意象鲜明,厥旨遥深,实乃老杜精心结撰的千古名句,也是他晚年刻意追求律诗创作艺术的具体表现之一。然自胡适以来多有误解或贬斥者。本文实事求是,驳谬纠偏,探真赏美,还其本貌。  相似文献   

16.
<正>事情得从一只可爱的鹦鹉落户我家说起。我们全家头一同发现养鹦鹉这么有意思:于指凑近鸟笼,它会伸出嘴来毫不客气地啄儿下,打开笼子让它出来玩,它一点也不认生、怯场,总想飞到我们头上呢。但是,一到白天,我们全家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鹦鹉不是很孤单吗?于是,我们决定去花鸟市场给这只可爱的母鹦鹉找一位英俊的"王子"。  相似文献   

17.
嘴硬的鹦鹉     
笼里的鹦鹉很霸气,主人几次放进小鸟,都被鹦鹉啄死了。主人很生气,可鹦鹉很得意。于是主人放进一只鹰,想杀杀鹦鹉的威风。等主人下班回家一看,笼子的壁上挂满了鹦鹉的羽毛,鹦鹉被鹰整得一丝不挂。看见主人鹦鹉还嘴硬地说:“这小子,真厉害,我准备脱光了膀子再上。”嘴硬的鹦鹉  相似文献   

18.
我家的燕子     
我爱燕子,不仅因了沈从文那句从早上极静处闻鸟声,令人不敢堕落的妙语,更缘于我与燕子割舍不断的乡村情结。我离开故乡十多年了,依旧没有能够忘记它。一俟春日来临,一羽紫燕自眼前呢喃滑过,总令我忆起唐人的两句诗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相似文献   

19.
鹦鹉老板     
《家教世界》2015,(3):12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着一行字: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  相似文献   

20.
谢然 《红领巾》2011,(11):35-35
我是一只虎皮鹦鹉,住在一个房子形鸟笼里。 我的背上长着蓝白相间的羽毛,就像老虎的条纹,而肚皮全是蓝蓝的,像大海。我特别爱美,一天中多半时间,都在啄羽毛、洗脸。和我同笼的娜娜觉得我太爱美了,老说我。我知道,她可能嫉妒我了。我有一对锋利的小爪子,抓虫子可方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