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活运动"是1934年国民政府发起的一项全方位社会改良运动,以求国民生活的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1934年10月至11月,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赴西北、华北诸省进行巡视,着手准备抗战,进行战备部署,考察北方各省政情,巡视新生活运动推进情况。在巡视中,蒋介石督促各省禁烟并开展社会改良建设,积极联络各地传教士参与新生活运动。西北、华北各省开展生活卫生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禁烟运动,规训民众生活,提振民族精神,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西北、华北地区的近代化,为全面抗战做出准备,但诸多形式主义、脱离实际的做法极大损害了民众利益,也是国民党体制性弊端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1934年,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推广于全国各地,上海相应也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在这一大背景下,上海市政府定1935年为"社会建设年",是年4月初确定了本年社会建设应办理的各项大事.在这些大事中,有一项是要设立一个地方节--上海节和创作一首市歌.  相似文献   

3.
东阳市档案馆保存有部分蒋介石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是从民国档案中整理出来的,共有纸质档案68件、照片31张。主要形成于抗日战争前后蒋介石在新生活运动、华北前线抗日等活动期间。1934年中华民国政府推出了公民教育运动,即新生活运动(简称新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婚礼。十二月十日.由于国民党各派矛盾重重,蒋重新登上总司令的宝座。养尊处优才二十五岁的宋美龄见有这样的“帮夫运”,更为忘乎所以,因而招来了麻烦。 那时的上海滩是个流氓世界,大几名人都要  相似文献   

5.
<正>新生活运动是1934—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南昌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虽然政治色彩浓厚,但它从小事做起",是一场社会改良运动"[1]678。新生活运动属于清末以来改造国民思想的延续,声势浩大,内容丰富多彩,在抗战前后有较大变化。目前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全面抗日战争爆前政治  相似文献   

6.
佚名 《湖北档案》2005,(10):47-47
1946年12月24日,在北平(今北京)发生了驻华美军士兵皮尔逊强奸北大女生沈崇的案件。蒋介石深知这一案件非同小可,处理结果事关重大。于是,派出夫人宋美龄亲自出马,欲顺利平息此案,而宋美龄也施展了浑身解数。陈廷一所著的《宋美龄传》中对第一夫人这次精彩表演有如下描述:一天晚上,宋美龄乘一辆乌黑发亮的雪佛莱轿车,驶入了金陵女子大学。不久前,沈崇刚从北平被接到了这里。在校董务室里,她专访了受难者沈崇同学。“你是沈崇姑娘吗?”宋美龄问。沈崇点点头,未说话就失声痛哭起来。宋美龄掏出雪白的手帕替姑娘揩着泪水,同时安慰着对方:“姑娘…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化运动时期,伴随着各种新思想的产生,各类期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涌现出来。由于女性解放一直是五四新化运动的一个重要主题,所以在众多的期刊当中,女性期刊尤为惹人注目。当时的妇女刊物主要有1920年1月1日创刊于上海的《新妇女》、1920年5月1日创刊于苏州的《妇女评论》、1920年5月4日创刊于上海的《解放画报》、1921年创刊于上海的《妇女声》半月刊、1921年8月3日创刊的《妇女评论》(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以及1923年8月29日创刊的《妇女周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等,这些刊物大都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创办的。它们均以宣传妇女解放为宗旨,广泛报道国内外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8.
马红 《湖南档案》2011,(1):10-14
2003年10月24日,蒋介石遗孀宋美龄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6岁。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她的逝世引起海峡两岸的高度关注。当:天,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出唁电,高度评价宋美龄女士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Et战争,  相似文献   

9.
李杰 《兰台内外》2007,(1):16-17
去年10月24日,是宋美龄去世3周年纪念日,介绍宋美龄的第一本英文传记在美国出版。这本传记披露,在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前,宋美龄对自己婚姻的想法是:如果不能嫁给真正喜欢的人,就嫁给名利。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宋美龄在巡视前线时遇日军炮火轰击而翻车,伤及肋骨、脊背部而留疾患。此外,慢性荨麻疹、失眠、牙病和鼻窦炎也常折磨她,于是宋美龄决定赴美就医。1942年11月26日至1943年6月27日,宋美龄以私人身份出访美国。在美期间,她除了就医疗养外,还广泛宣传了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情况,唤起了美国朝野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关注。同时,她还积极协助南京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朱子文办理中美交涉,以求促进美国政府采取更为积极的援华政策和具体行动。通过半年多的从政府到民间的外交工作,宋美龄基本上完成了蒋介石布置给她的出访…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的腐败统治后不久,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组织得到了同盟会领导人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暂行草章》集中反映了当时妇女争取解放的要求.在辛亥革命后,坚持继续反对在婚姻、家庭关系方面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宣传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等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暂行草章》见于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一日外右三区警察署呈京师警察厅函,故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的成立时间不迟于民国二年二月一日.该会事务所设于北京宣武门外皮库营蜀学堂.现将《草章》全文予以公布,供研究者参考.——市档案馆历史档案管理处  相似文献   

12.
梁怡 《历史档案》2000,(2):123-129
抗战初期,宋美龄在巡视前线时遇日军炮火轰击而翻车,伤及肋骨、脊背部而留疾患.此外,慢性荨麻疹、失眠、牙病和鼻窦炎也常折磨她,于是宋美龄决定赴美就医.1942年11月26日至1943年6月27日,宋美龄以私人身份出访美国。在美期间,她除了就医疗养外,还广泛宣传了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情况,唤起了美国朝野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关注。同时,她还积极协助南京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宋子文办理中美交涉,以求促进美国政府采取更  相似文献   

13.
这锭《新生活运动》纪念墨在地摊上放了好几个月,一直无人问津,也许曾被使用,品相欠佳:也许因远离历史,后人对“新生活运动”了解甚少,但墨锭上的图案、文字却十分清晰,正面上方印有“新生活运动”,下书“新书活”三字楷书,背面上方印有国民党党徽,下书“整齐清洁”四字隶书。显然,这是一锭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历史事件的纪念墨。于是,我便把它收下了。  相似文献   

14.
马红 《档案时空》2011,(1):10-14
2003年10月24日,蒋介石遗孀宋美龄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6岁.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她的逝世引起海峡两岸的高度关注.当天,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出唁电,高度评价宋美龄女士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5.
薛念 《新闻世界》2008,(5):51-52
蒋介石有写日记的习惯。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以前.已经有过三位妻妾,但是他在日记中一直认为自己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1927年12月以后,他对婚姻的看法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日记中开始有大量的篇幅写宋美龄。蒋介石日记中的宋美龄是多姿多彩的。  相似文献   

16.
张芳霖 《历史档案》2005,(2):100-10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民国时期新生活运动的研究。但是,这诸多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其自上而下的推行过程,或从政治层面去考察其实际效率,而忽略了从低层的、普通的、民间的角度去审视它,忽略了新生活运动的主体之一商人的态度及参与方式的研究,更没有涉及到新生活发源地南昌的商人在新生活运动中的重要举措——倡设“商人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3月8日至19日,一个为响应九五国际妇女年并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女性图书展在香港中华书局的几大门市举行。这个名为“女性阅读·阅读女性”的书展涉及的范围甚广,包括女性问题探讨、女性心理、妇女传记、女作家作品等,企图从开放的观点出发,启发女性进行阅读、思考,也启发男性去阅读、思考女性。 书展上展出了港台一些有特色的图书,如台湾书泉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六本的“新新生活”系列,包括《你也可以是开心煮妇》、《理家高手》、《清秀佳人》等。中华书局出版的《女人的苍凉岁月》则道尽旧时代女性的悲惨境遇,给现代女性一个回顾。  相似文献   

18.
王淼 《云南档案》2011,(6):16-17
<正>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暴发骇人听闻的"五四"大轰炸。侵华日军攻陷武汉后,妄想逞其空军优势,迫使中国人民屈服,宣称将以"疲劳轰炸"把中国当时的陪都重庆从地球上抹掉。这时,宋美龄任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的指导长和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理事长。两会同设在重庆曾家岩求精中学内。从1939年5月3日起,日本侵略军对重庆市的狂轰滥炸再度升级。这一天,对重庆空袭了7轮,  相似文献   

19.
行业动态     
妇女媒介监测网络在行动中国的妇女媒介监测网成立于1996年3月8日,旨在监测我国各种传播媒介对妇女形象的宣传报道。首都女新闻工作者认为:“1995年世妇会前,我国政府发表了本世纪最后5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在关于‘改善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方面,《纲要》首先要求宣传妇女与男子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权利和地位,宣传富有‘四自’精神的女性,改变社会对女性歧视和偏见。”而“男女平等这个基本国策的有效实现,有赖于传媒的正确宣传。”“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广告中,妇女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得到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李菁 《湖北档案》2003,(11):44-45
11月15日,美国纽约曼哈顿圣巴瑟罗密大教堂,宋美龄的追思礼拜在这里举行。106岁传奇女性的人生大幕,自此落下。无可避免地、所有人将宋美龄的人生放在了中国甚至世界的背景下讨论。她的人生价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贾庆林发表谈话说:宋美龄女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唁电中感叹“鹤驾已西,鸾音不再,令人憾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