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选自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回,原书回目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一回,是全书思想内容的总纲,是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章节。现在试就第四回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本回在全书中的地位,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同时简单介绍一下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2.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朗,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节选的这一段通过“护官符”来揭露当时封建社会官僚之间互相庇护、狼狈为奸、草菅人命的罪恶。  相似文献   

3.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的前半部分,略去了上回末黛玉等在李纨处拉闲话的情节,后半部分便是铺叙薛宝钗家概况及其合家入京事宜。仅从判断葫芦案来说,葫芦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就整部《红楼梦》而言,他的地位则微乎其微。然而,深得小说艺术壶奥的曹雪芹,竟以葫芦僧设题立回,自然有其特别的艺术匠心,因此,理解这一精湛的构思,就成为解读小说的前提和关键。曹雪芹开篇曾不无担忧地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我看来,葫芦案的个中滋味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4.
一.《红楼梦》的闲文 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写阶级斗争之书,而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为该书之总要。这种观点实在不妥。还是脂砚斋有眼力,脂砚斋是这样评的:  相似文献   

5.
在九年制初中《语文》里,有一篇传统教材《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是从中国古典优秀长篇小说《红楼梦》第四回节选的,它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1715-1764)名霭(zhā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汉军正白旗“包  相似文献   

6.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红楼梦》第四回的节选,写的是封建官吏贾雨村巴结权贵、媚上求荣、徇情枉法、草菅人命的故事,揭露封建地主阶级及其国家机器的反动本质。作品鞭辟入里,物无遁形,是认识封建社会罪恶面目的生动教材。“判断葫芦案”从贾雨村授应天府“有人命官司详至案  相似文献   

7.
[自学重点]“护官符”对展开情节的作用;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认识封建官场的黑暗内幕.[简要导析]一、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经过和结果怎样?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原书回目为:“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主要叙写应天府知府贾雨村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材,有两篇节选自《红楼梦》。一篇是初三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四回),一篇是《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回)。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可联系第四回所提及的那张“护官符”。这不仅是因为“护官符”中的史,贾、王三家中的某些人物将在课文中次第出现,而且,还因为作品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后的所见所闻,从封建剥削、阶级对立、派系倾轧、思想分歧等方面对贾府作了形象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四《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本文通过葫芦僧解释“护官符”和贾雨村随机应变密室定计、徇情枉法等情节的描写,点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财富、权势及其“一荣俱荣”的庞大的封建官僚统治网,并深刻揭露了他们互相包庇、狼狈为奸、残酷鱼肉人民的罪恶和封建官场的黑暗。对这一主题思想,曹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二年三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新版《红楼梦》,即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月定本)》为底本的本子。而到一九八三年四月,初中语文课木第六册编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仍旧使用“程乙本”,实在不太恰当。  相似文献   

11.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第四回。文中那个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人命案的贾雨村原是个潦倒的穷文人,在得到苏州富户甄士隐的资助以后,进京考中了进士,当上了县官。但不上一年,就因贪污被革职。由于他善于攀附,借助贾府之力,很快就被"起复委用"。  相似文献   

12.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第四回,这一回“在《红楼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书的各种矛盾与故事情节都与这一回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特别是揭露四大家族权势与豪富的‘护官符’,不仅是本文的核心,也是全书的总纲。”该文被选入初中语文第六册。在反复教学的基础上,我深深体会到,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所要告诉学生的,无非是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封建官吏的无耻,只要把贾雨村这一形象分析透彻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我给贾雨村的结论是:人世负义汉,官场变色龙。贾雨村负义,课文和课文后面的资料为我们揭示了三重非同…  相似文献   

13.
小说《孔乙己》和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都运用了“笑”的艺术手法。一、二十四个“笑”字人的一生没有不笑的。因此,大千世界的各种各样的笑必然会反映到作家头脑中来,写进文学作品中去。而笑也的确能起到深化主题思想、结构小说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等作用,难怪作家在作品中不厌其烦地描写“笑”了。  相似文献   

14.
平白 《学习之友》2006,(6):19-20
《红楼梦》中写了个贾雨村。贾雨村的才华,除去住在和尚庙的时候写过一副对联、一首诗外,最显眼的是断过两个案子:一个是第四回叙述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轻易将一桩无故打人致死案化为乌有;再一个是诬平民石呆子拖欠官银,夺取了他十几把具有文物价值的祖传古扇,送给了老贪官贾赦以博其欢心。  相似文献   

15.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在《红楼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后的许多情节,大都与这一回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应注意抠住贾、王、薛、史四家豪富的权势和他们姻亲世袭所织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点析四大家族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存亡攸关的实质;抠往封建宫僚趋炎附势,炙手可热的世俗本性,剖析“护官符”这一导致徇情枉法、欺压百姓的罪恶本质。一、有意节外生枝,再入正题点析二百三十多年前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的四大家族,是官僚豪富家族。这“四家皆连络有亲”,“最有权势极富贵”,要了解他们对贾雨村在金陵府断案的重要影响,就必须先了解四大家族:  相似文献   

16.
[导航 ]在我们学过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作者刻画了营私舞弊、徇情枉法的封建官僚贾雨村和精通世故、阿谀奉承的官府爪牙门子的形象。而我们现在所选的一段所刻画的则是不具有封建政治身份,但却可以参与甚至支配政治活动的两个女人。阅读本文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红楼梦》这部巨著的艺术技法,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封建社会的官场内幕。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能细心地加以品味。   [练习 ]一、文中的“凤姐”是四大家族中中的人物。 (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护官符”里的原句回答 )   二、运用你现有的知识,说说文中加…  相似文献   

17.
正初遇《红楼梦》,是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里。忘了是第几课,只记得标题叫《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贾雨村在听闻葫芦僧所讲的"护官符"后,为与金陵四大家族结好,冤判薛蟠强占民女之事。故事本就精彩,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触发了我对《红楼梦》最初的好奇,很快,我就把内容背得滚瓜烂熟。  相似文献   

18.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最多、最重要的描写,是人物的对话描写。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内容,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丑恶,展示了贾雨村和门子两个人物各自鲜明的,同时也是卑劣的思想性格。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整个过程中,话说得最多的是门子。门子是...  相似文献   

19.
脂本《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陕西汉中市二中刘钟智十多种《红楼梦》版本,可分脂本程本两大系统。脂本八十回,手抄本,有脂砚等人评语;程本一百二十回,刊刻本,尽删脂砚等人评语。脂本在前,程本在后,脂本离原著近,程本离原著远,程本是程伟元、高鹗大量修改脂本并补续...  相似文献   

20.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沁园春·雪》和《梅岭三章》、《回延安》都是新诗。( ) ②小说主要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 ) ③《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第四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 ④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独幕剧、多幕剧等。( )(山东) [失误辨析] (1)如不知道新诗、旧诗是按诗歌的形式划分,而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