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陕西“双一流”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调研数据,运用OrderedProbit逐步回归法,深入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提升路径。结果发现:创新创业培养环节中课程设置、实践建设、服务系统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都存在着显著正向影响,而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却不显著;课程设置、实践建设、服务系统和教师教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吸收水平都产生正向显著影响,知识吸收水平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产生正向显著影响;知识吸收水平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有中介效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应立足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差异化,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吸收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沦为"蚁族",自有社会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但从高等教育的视角审视,"蚁族"群体的生成,与"蚁族"主体学无所长、人才类型定位游移、职业准备缺失等"蚁族"主体自身的原因有着更为直接的关联。因而,解决"蚁族"问题,不能仅寄希望于体制与机制改革,更应以改善教育、完善主体为思路寻求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又被称为"蚁族",是大城市中继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其特征为:高智、弱小、群居。调查表明,自我发展、家庭生活、工作保障、贡献及集体主义、尊重和声誉、社会关系是影响该群体择业的主要因子。针对其需要,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用人单位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政府应制定吸引大学生回地方就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时代,"每日必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调查,发现存在着上网频率高、上网缺乏诚信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有大学生网络道德知识水平偏低、学校教育不够、家庭监管不严等因素。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必须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等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校大学生是"蚁族"的潜在群体。他们对于"蚁族"的认识与思考将影响大学生群体的稳定性和未来就业的选择性。调研表明,大学生对"蚁族"拼搏精神的认同度较高,选择成为"蚁族"的被动性原因占主流。大学生对"蚁族"生存现状的担忧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取向。  相似文献   

6.
"蚁族"成为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方面他们拼命赚钱攒钱,但另一方面他们有着高等教育的文化背景却非常忽视自身日常的生活质量。这种自我冲突如果得不到化解,有可能转化为自我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冲突。本文从广西壮学的思想瑰宝"中国生活学"教育思想的角度分析广西城镇化进程中"蚁族"的自我冲突问题,提出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以生活为本的物质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专业承诺、职业成熟度、综合幸福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也是与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因素.这三个指标的水平影响着大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以河南省7所高校的1521名大学生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这三个指标上均处于中等水平,分析了造成该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就业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很多大学生从跨入高校的第一天就会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并为几年后的就业开始做准备,因此,大学生就业心理贯穿在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随着我国就业体制的改革,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但同时还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及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击。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有些什么样的影响,大学生们如何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职业,如何为顺利就业作好心…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16,(1):109-111
对滁州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利益化"和"自我化",原因主要有高等教育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互影响以及来自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要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取向;设立就业心理咨询机构,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效开展"三个课堂"一体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佳隽 《成人教育》2012,(4):106-107
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获得幸福感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议题,帮助大学生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实现个体生命价值,提升生活质量、获得生活满足感和幸福感,最终促进其自身健康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总体特征,探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在培养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的同时,获得对幸福感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关注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的基础,构建合理、积极的社会关注策略是推动社会关怀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社会关心是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提升的动力,故应健全社会关心体系,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构建健康的校园信息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发展自我关心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关心氛围。社会关爱则是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提升的保障,学校关爱可获得更好的自我实现,家庭关爱可获得更完善的心理成长,同伴关爱可获得更愉快的生活体验,自我关爱可树立良好的生活形象。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蚁族"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牵涉到了教育公平、户籍改革、社会流动等一系列极具争议的社会议题。"蚁族"的出现,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极大的影响。通过观察"蚁族"就业遭遇的社会排斥的表现形式,研究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可以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高校改革教育制度和"蚁族"自身转变就业观念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水平的现实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是体现学科发展成果、提升教育质量层次、落实育人使命任务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学生、供给和环境等多重维度交织影响的产物。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要抓住学生参与这个行动前提,构建教育要素准备与学生接受获得的结合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贯通提升获得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蚁族”就业之困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蚁族"作为一个新生群体,其生存状态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蚁族"的现实处境,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就业现实之困。就业是民生之本,"蚁族"大学生身上,寄托着千百万个家庭的殷切希望,他们也是中国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做好"蚁族"的就业工作,提供多种路径选择,点亮他们未来前行的道路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种种衍生困难提示我们:构建由"助学"到"助人"的全方位贫困生资助体系,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民生"课题。它对有效缓解贫困大学生生存困境、实现教育公平具有积极意义。各级政府、社会、高校以及贫困生自身,应从政策、教育、家庭、自我等多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其非经济性贫困的根源,从贫困生自主发展维度出发,激励调动其各种能力充分发展,从生存状态关怀逐步深入到职业发展关怀,满足贫困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成长诉求,促进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和自身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大学生期望的视角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关注辅导员公平公正、关心尊重学生等现代性特质,对思想政治教育等传统性特质并不看重;大学生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整体满意度不高,且不同类别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回归分析发现,辅导员个性特质对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影响显著,影响效应从大到小依次是尊重学生、沟通交流、执行力、公平公正和关心学生。研究结果可以为辅导员调整工作策略和精力投入,增强职业能力培训的针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定额抽样的方法在泸州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8个大类职业抽取大学毕业生360人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研究泸州市近5年大学毕业生的生存现状及满意度,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研究发现,泸州市大学毕业生生存现状呈现出工作待遇低、生活水平有待提升、但生活压力较小、社会支持度较好的特点。大学毕业生对生存现状满意度较高,影响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蚁族的形成与高等教育评估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蚁族,作为描述大学毕业后,坚持在大城市追寻梦想而生活不如意、心理较脆弱的年轻人的新名词,已经迅速走红。学术界探寻蚁族生成原因、呼吁政府加强管理、研讨为蚁族提供帮助的议论很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有人曾经用"倾家荡产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形容蚁族及其家庭的内心感受。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蚁族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就业结构失衡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非智力因素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有一定关系,对大学生有很大影响作用。学校、家庭、社会及大学生个人应了解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就业的准备,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促进自我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全国五省市调研数据,考察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中11种因素对我国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发现:自我教育、社区教育、媒体教育显著促进我国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掌握程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水平增长上的应有功能未充分发挥;同时,年龄、家庭经济水平对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培养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及媒体教育五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