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大批贪腐官员的落马,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且落马官员的贪污受贿行径无不令人咋舌。纵观古今,吏治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部分。朱元璋鉴于元末的腐败吏治,早在明初即开始"重典治吏"。立法方面,《明大诰》堪称典型产物,绝大多数案例都涉及对违法官吏的严厉制裁。《明大诰》的颁布,标志着朱元璋把"重典治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梳理分析《明大诰》所载案例,对当前我国的惩贪反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政策是。刑乱世用重典”思想的具体体现,对稳定明初的社会环境,整顿吏治,巩固明朝的统治有着重要意义,并对明清硬代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本文考察了朱元璋“重典治吏”政策的具体措施,分析了朱元璋“重典治吏”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启示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立国之本。治吏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监督机制,是依法治国的保证。治国而不先治吏,治国便是一句空话。治吏,旨在使国家干部带头遵守法律,按法律办事,群众才相信干部,相信法律。法律才能有保证地实施,社会才能有序向前发展。要保证法律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其保证。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治吏和治民历来是治国安邦、抚世理事的两个方面.然而,在具体的把握和运筹上.历代明主贤君首重“治吏不治民”,特别强调求贤治吏的重要.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治吏不治民”这句治世警言于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是一个有四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以及先贤圣哲、志士仁人和明君良相,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治国经世之道,积累了不少从政中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虽然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一些治国之道因时过境迁而泾谓不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其中不少道法还是真知灼见,值得学习.推重求贤治吏就闪耀着从政的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以猛治国,是以滥杀而著称于历史的古代帝王之一。作为开国之君,他似乎违背了用刑宽大以结民心的历史成律。但是他的刑罚主要是针对统治阶级的,他刑罚上大夫,礼能下庶人,修身正家,常思"修德致和";取才唯德,驱吏向贤;广施教化,惠及万民。明朝国祚绵延几近三百年,朱元璋的德政思想及实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家关于法的治国思想主要是以重刑治国的"以法治国"的思想,也提出了制定的法律必须得到一体遵行、"壹法"、"一尊"等主张;儒家关于法的治国思想主要是"德主刑辅"的思想,儒家的刑与法家所主张的法在根本内容上并无不同.其对现代法治和谐的正反两面的启示主要是:要重视法与人的和谐;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与实质意义上法治的和谐;"治民"与"治吏"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的司法理念应表述为“重典治吏”、“宽以待民”、“以法为教”。这一理念深蕴“民本”思想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因时制宜,符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船山治国思想的内容博大丰富,其治国之纲是孔孟儒家学说.高扬礼治,追求德治,注重人治,不废法治,是其治国的基本主张,其中心环节是"严以治吏,宽以养民".其社会变革的基本方略是:"当革之时,行革之事",即在社会大转折的质变时期,可以实行"汤武革命"的剧烈变革形式;但在社会和平发展的量变时期,则应采取"张弛不迫"、渐进改良的方式,使用"刚柔质文"的多种手段,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治国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重典治吏"思想是明朝初期的朱元璋提出来的。其使用重刑治理腐败的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最终却并没有根治腐败问题,反而导致了矛盾的激化和反弹。该种思想方法对当今治理腐败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其惩贪治吏在于维护朱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调整了生产关系中某些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在历史上有进步作用。对当前开展的反腐倡廉运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在地主士大夫的影响和熏陶下,更由于儒学最适合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因而接受了孔孟之道并以之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文章在阐述了朱元璋尊孔读经、制礼作乐、宣扬仁义忠孝等以孔孟之道治国的主要内容以后,以翔实的史料对朱元璋的严刑峻法进行了辨析。认为严刑峻法只是朱元璋审时度势,通权达变,在特殊情况下才被采用,只是诗书礼乐的辅助手段。决不能因为朱元璋使用了严刑峻法,就误认为他是以申商刑名法术治国,而不是以孔孟之道治国。“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对朱元璋的这一评价,无疑是很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清除腐败这颗“毒瘤”,已成为治党治国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研究多年前的《秦 律》在治吏方面的详细规定,无疑对现今的法制建设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元代以吏治国,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儒士由科举及第入仕为官的道路被阻断,纷纷加入由吏入仕的行列,在社会中出现了一个人数可观的儒吏阶层,使得"以儒饰吏"在元代的文人叙述中成为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以儒饰吏"的广泛使用,是儒吏阶层文化身份认同的产物,也反映了元代独特政治环境下主流知识层对"儒"的社会功用和终极价值原则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皇帝都不同程度地用法律开口来规范各级官吏,积累了丰富的治吏经验。而明太祖朱元璋更为突出,他旗帜鲜明,手段独到,收效显,为人称产一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朱元璋(1328—1398),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即位后在敬业勤政的同时,非常重视加强吏治建设,始终把肃贪倡廉当作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整饬了吏治,净化了官场风气。史称洪武年间“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丕变矣。”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有百余年”,;①它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就朱元璋的肃贪倡廉思想作一简单概述,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一) 重典治吏是朱元璋肃贪倡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适应明初政治斗争形势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正如朱元璋对继位者建文帝所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当自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②由于实行“重典”政策,以重刑严惩贪官污吏,整肃了史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朱元璋认为,官吏贪污是历代的固疾;为官发财,官吏的信条;官吏苛剥,豪强横暴是造成官逼民反,国家大乱的根源。因此,他从即位开始就着手整顿吏治,提出了治乱用重典,惩治贪宫污吏的主张。他说;“吏抬之弊,莫过于贫墨”,③“不禁贪墨,则民无以其生”④他遂告诫百官说:“思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间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定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治国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衣天子朱元璋,因其"以猛治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刻薄、残忍的帝王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其实朱元璋推行猛政,实乃当时形势所迫,乃权宜之计,稳定小农经济,强化封建礼教,达到稳定和谐社会秩序之营造,才是他真正的理想归宿。  相似文献   

17.
刘基,字伯温,文成人.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封诚意伯;明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刘基"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有"策士无双,文臣第一"之誉,和姜太公、诸葛亮并为"三大军师",人称"千古人豪",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文学家、思想家,在广大民众中,他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刘基强调"穷理修身,涵养本心",力行"诚意、正心".刘基一生,无论是待人、处事、治吏治军、治国安邦、赋诗作文、出处进退、人格人品,无不是以"诚"、以"信"."立身处世,诚信为本",这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刘基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洪武皇帝朱元璋又被称为是乞丐皇帝,这主要与他卑微的出生有关。贫寒的家庭出身,坎坷的人生经历,最后建国称帝,朱元璋称为中国历史唯一一个贫民开国皇帝。登基后,朱元璋广纳人才,听取正确建议,创建了"洪武之世"。观其一生,朱元璋他那坎坷的成长经历促成了其孤僻怪异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其治国方面也多有体现。本文就主要从其身世入手,通过其出身来研究洪武皇帝的性格。  相似文献   

19.
元末群雄割据,布衣出身的朱元璋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明初吏治之所以比较清明,封建国家职能之所以能有效地行使,“洪武之治”之所以能够出现,除政治、军事原因外,与其能正确地使用人才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提出的“保国之道,藏富于民”的民本思想,基于他个人的苦难经历与儒家传统学说的双重影响。这一思想反过来制约着他把严惩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贪暴行为作为明初法律制定和实施的重点,从而出现了《大明律》与《大诰》中重典治吏、刑法严酷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