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不仅仅满足于学会唱歌曲,还会对歌曲从多方面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这种学习的需要以及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恰恰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给音乐课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高了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也进一步扩大了他们创造音乐美的空间。在此,就教学中如何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来落实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歌曲是可以给听众呈现画面的,很多作曲家在写歌曲之前,心中已经有了画面,只是用音乐的这种手段把画面呈现给观众,我们经常思考如何让歌曲去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在我看来,音乐画面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素。下面我将具体的分析在歌曲创作中如何用旋律、节奏、以及配器勾勒音乐画面。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课标》精神,笔者围绕音乐课堂教学中歌曲演唱和音乐欣赏过程中"动与静"的协调与把握,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进行外在的、身体的"律动",实行歌曲演唱再创作时的"行动"。同时,引导学生如何"静  相似文献   

4.
冯路 《儿童音乐》2014,(9):42-45
正第四阶段:审美表现歌曲——巩固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模式最终的学习效果就是通过本环节来集中体现的。让学生进行具有一定审美性的,声情并茂的演唱,是本阶段的全部任务。之前,学生已对歌曲获得了足够的审美感受,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表情、音色、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把这种美的音乐形象、情感和意境传达出来,让学生完成一次富有美感的歌唱表现。  相似文献   

5.
杨雯君 《现代教学》2010,(12):66-66
音乐无处不在,音乐围绕着每一个人,音乐课也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可是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教材歌曲学生不喜欢唱;教材中的欣赏曲学生听不懂,不愿意听;学生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学生觉得学习音乐知识好难。所以我觉得要让音乐课堂动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6.
歌曲的创作、演唱、欣赏是歌曲艺术活动的不同环节。歌曲的演唱是音乐艺术活动的中间环节,它可以把无声的音乐符号变成有声有色的音乐形象,使原创作品获得鲜活的生命。本文从歌曲二度创作的字、情、形、声不模仿与不走弯路,提高"二度创作"效率二方面对二度创作进行阐述,强调了歌曲的二度创作是歌唱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正>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技能,学会演唱几首歌曲,还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即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在教唱苏少版《音乐》二上歌曲《大马告诉我》  相似文献   

8.
张华民 《考试周刊》2014,(9):167-167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体会歌曲的情感并进行表达的二度创作,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贯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里。  相似文献   

9.
引流行歌曲,重音乐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新霞 《师道》2008,(1):30-31
这天,我给高一(6)班上音乐鉴赏课《阳关三叠》:先朗诵《阳关三叠》诗词导入新课,问学生诗的出处,接着让学生聆听作品;然后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范唱,带学生演唱作品;最后结合所学的歌曲《阳关三叠》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一下课,我听到学生说:“这节课好闷啊!”  相似文献   

10.
金晶 《成才之路》2010,(15):73-73
初中新版音乐教材所选的音乐欣赏歌曲,内容健康向上,旋律优美。风格多样,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那么,教师如何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让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拨动全体学生的心弦,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受到思想感情的陶冶。得到美的心灵的启迪呢?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首歌曲。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还要让学生知道当时的创作背景;不仅教一些音乐知识,还要深入体会优美旋律、风格特点、歌曲的意境等。这样,学生用耳朵听、用头脑思考、用心灵去倾听每一个音符。让心脏的跳动和着优美的曲子,深深受到心灵的震憾。  相似文献   

11.
歌曲创作模块在高中新课程音乐课上主要是开发学生音乐创造的思维,培养学生对歌曲创作的兴趣,着重在歌曲实例欣赏分析中渗透歌曲创作技法的知识并进行即兴创作实践活动,寻找歌曲创作的规律与灵感,感受歌曲创作带来的成功喜悦与成就感,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音乐教学中的"内容替代",是在合理安排音乐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用内容和主题相近,同时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歌曲,把教材中与师生"口味"不符的歌曲换掉。这样,可以让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更高效。现以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六年级音乐教材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内容替代"。1.内容替代要注意时代感教师在选择给学生教什么歌曲时,应当选那些跟学生的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歌曲,这样才能让音乐教学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对基础教育中的音乐学科教学,议论最多的是单纯音乐技能的训练和传授,而作为音乐欣赏的主体——学生的音乐体验似无源之水,缺乏审美的愉悦和激奋。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如何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畅想?新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给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音乐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一个项级的歌唱家就算有天生的良好嗓音条件和一切正确的歌唱方法,但是如果他缺乏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音乐修养,不能把歌曲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等用歌声充分表现出来,那他怎么能让别人感动呢?那就不是成功的歌唱了!只有注重音乐表情的准确细致处理,才能增加歌唱的音乐性,展示声音形象明暗,使歌曲更有感染力,从而使听者身临其境,如痴如醉.这就是二度创作,本文主要从歌曲演唱的三个方面就二度创作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而网络音乐,也随之得到发展,成了网络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歌曲,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当然,这无疑对学校的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碰撞与冲击,学生更多的喜欢网络歌曲而对音乐教学缺乏兴趣。对此,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顶住这一压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歌曲,力求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利用网络音乐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西藏风情》这一课是根据苏教版音乐教材第八册中的《我的家在日喀则》改编而成的。原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演唱歌曲、学敲藏鼓来了解西藏、感受西藏的歌曲风格,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显然,要实现这一目的,仅凭教材提供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在设计本节课时笔者基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思考:1.如何围绕教学目标整合资源?2.如何凸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3.如何遵循音乐的认知规律引领孩子认识、感受音乐?4.组织怎样的体验活动才不会泛化为形式而深入孩子的内心?  相似文献   

17.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怎样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遨游于音乐海洋中,让美好的音乐与快乐同在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纵观音乐教育的发展,发现音乐教育看似简单,其实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音乐的欣赏、对于音乐的表现却远远不够。怎样让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以发展呢?  相似文献   

18.
丁静 《华章》2013,(14)
大提琴的教学中不仅有技巧的教学,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内心音乐素养。技巧的学习有生理和年龄的客观要求,但良好的内心音乐素养可以让学生在日后有很大的发展和研修的空间。而且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内心音乐素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达尔克罗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音乐新教材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寻找与所学歌曲相关的故事、寓言、童话、诗歌等,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个人动手动脑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通过尝试创编歌词的游戏,促进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围绕音乐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促进他们感受音乐的律动;通过歌曲竞赛的游戏,让学生展现个人的才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