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有利于以情促学,增强文本体验。只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无论是以境促情、以情养情、读中悟情还是角色激情,都一定能带领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深入细致地学习文本,真正实现以情促学这一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有利于以情促学,增强文本体验。只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无论是以境促情、以情养情、读中悟情还是角色激情,都一定能带领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深入细致地学习文本,真正实现以情促学这一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情"——是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激发与感悟之上的。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上必然情浓似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感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王进木 《成才之路》2014,(22):51-51
正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期,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了不少情感类题材的文章,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如何紧扣学生实际,巧妙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点,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成才打好基础呢?一、巧妙挖掘情感点,以情促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情感类文章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但有些文本将情感以平凡的语言蕴含在文字之中,需要教师深入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 ,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 ,以读代讲 ,以读促思 ,以读促悟 ,就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下面以六年制第十册《难忘的一课》为例 ,谈谈我们的做法。一、在初读质疑中入情由于有些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甚远 ,学生难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资料 ,是学生入情的奠基石。如教学《难忘的一课》 ,通…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过程中处处充满着情感。语文教师要充满激情地投入教学之中,以情激情。同时,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实践中培养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读写结合"是语文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将阅读教学中的读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增加学生的真实情感,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灯,而朗读则是电;情感是火,朗读则是风;没有情感的读是无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情"与"读",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余鸿山 《考试周刊》2012,(29):46-46
语文教材本身包含丰富的情感,又可以说教师有情,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而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便是教师,教材的情感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教师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情感纽带不断加长,由入情、动情、悟情,达到抒情的高潮,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最终获得教学的成功,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创设情境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下面以《丰碑》一课为例,我谈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王焱 《语文天地》2013,(1):30-31
现代语文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知识的传授、写作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影响。因为文学作品本身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因素、美学因素、情感因素,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从中挖掘出这些内涵,利用这些内涵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灵魂,塑造健全的人格,以情悟文、以情动人、以情促知,这样才能确保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1.文因情而生,故语文教学要抓住"情"字,引导学生于"情"的体悟中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2.语文是用来读的,学习诗歌则更要读,于读中想景,读中悟情,读中享受语文。3.抓准读与写的契合点,于写作中加深文本理解,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隐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让课文所蕴含的美触及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陶冶学生的心灵,从而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呢?一、以情促情,调动情感体验小学语文中的文章大多是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由此可见,语言感知能力是阅读的基本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感训练,并通过语感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呢?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几点浅见。一、强化读文教学,以读促感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最佳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强化"读"的意识,同时点拨学  相似文献   

14.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朗读,让学生领悟冰心在《忆读书》中所倡导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人生哲理。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为动力,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是语文教师应孜孜追求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情感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生涯的新要求,如何运用情感因素,以情感人、心系学生,寓情于教、优化教学,从而达到以情激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可以使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丰富语言积累,实现情感熏陶。通过以心自读、以情导读、以创促读,能够帮助学生直面文本,提高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周国强 《课外阅读》2011,(12):305-305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求我们应力求把语文课题中的分析,教师的讲解转换成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教师要重在指导学生朗读,做到在读中识字、读中悟情、读中积累、以读促写。那么,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如何让语文教学更高效,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而"读写绘"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读促思,以读促写,以画促思,以画促写,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享受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让感悟叩开语文学习之门,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习得知识,陶冶情操,获得发展,更多地体会语文的魅力。"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为主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意蕴的品位和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