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2012年10月,我国正式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教师和家长理解儿童提供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关注到李季湄老师在她《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福音》一文中指出:"要让《指南》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福音,必须做到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求真务实",只有做到这些,《指南》的实施才能切切实实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升教师  相似文献   

2.
崔春燕 《山东教育》2020,(12):52-53
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因此,让进餐"动起来"成为我们研究的要点。"动"有两层含义,从理念上我们注重"放手",给予孩子更多的体验;从行动上我们更是倡导"动手",培养幼儿的动手意识和动手能力,注重自我服务。在明确"动"的意义下,我们就哪些环节"动",怎样"动"做了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积极引导","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作为孩子探索、学习的共同合作者,就应聆听孩子的声音,学习和幼儿对话、合作、共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让幼儿自由地表现、表达,去主动建构知识。这就为教师正确处理好幼儿学习活动中由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关  相似文献   

4.
<正>音乐,在幼儿园几乎贯穿每个活动,并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天性喜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愉悦心情,在敲敲打打中发展个性,在拍拍奏奏中提高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音乐的核心是"感受"和"表现",旨在引导我们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着重关  相似文献   

5.
<正>观察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在幼儿自主活动中运用一定的方法,观察幼儿个体、小组或集体,记录有价值信息并展开分析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指出:"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能有效地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  相似文献   

6.
<正>新《纲要》提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应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探索、创造。"在幼儿成长阶段中,对于幼儿来说,最大的兴趣那就是"玩",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近些年来的许多实践证明和专家的研究,区域活动成为幼儿很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很重要,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家长们常会忽视自主性探索的培养,习惯包办代替。教师可好好利用区域活动,利用幼儿爱"玩"的天性,真正放手让幼儿自由地在区域活动中创  相似文献   

7.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指南》一方面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另一方面也强调要寓艺术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前者突出了"教如何审美的教育",即艺术教育的目的性功能,后者突出了"通过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因此,教师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多种美工活动材料,充分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鼓励他们大胆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体现个性化,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使幼儿能运用"绘画"这种语言来表现创造自己身边的世界,成为懂得欣赏、自信、乐于表现的小"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正>《指南》艺术篇提到:"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美工区实现《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呢?在不断深入学习领会《指南》的过程中,我在幼儿园美工区学习性区域活动指导中作了如下尝试。一、创造丰富的艺术环境1.让幼儿和环境"说话"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3岁左右的孩子往往自我中心明显,尤其是新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经常会表现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技能,往往容易在同伴面前"野蛮霸道",生活游戏中也时不时就发生争抢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适时机智地引导和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面对孩子的"野蛮"行  相似文献   

11.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如何更好地发挥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我们每位教师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12.
杨达 《教育与职业》2012,(27):65-6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艺术"教育作了明确指导":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离开艺术技能技巧,就无法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其审美情趣也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许多教师已经了解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但将此理念运用于教学时,不少教师却不知从何做起。以音乐活动为例,教师们容易纠结于音乐技巧的把握,而被教会幼儿唱一首歌或跳一支舞的目标所禁锢,使得音乐活动枯燥无味。既然艺术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那么幼儿是否能准确演唱一首歌或跳对一支舞就不成为艺术表现的唯一目标,教师应大胆地去改革教学的模式,以幼儿为本,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支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沙龙  相似文献   

14.
李进芳 《考试周刊》2014,(20):186-186
<正>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是幼儿园完成保教任务的基层小集体,是幼儿最具体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同时"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由此可见对班级常规工作的管理是教师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15.
《指南》关于幼儿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很明确,会不会形成一个固定模式,限制教师的思维与灵活性?《指南》艺术领域中,反复强调要重视幼儿的感受和表现,对技能极少提及,是不是艺术领域中对于最基本的技能学习真的已经一点都不重要了呢?  相似文献   

16.
<正>音乐,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对幼儿园艺术教育提出这样的培养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更详尽的提出教育建议:"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中的教育建议部分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按照范画来画。"范画似乎成了"存在又不合理"的事物,似乎成了一个"雷区",踩不得越不过。传统的美术教学对范画的理解就是提供教师事先准备的作品,幼儿依样画葫芦一笔一画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幼儿艺术活动的活力也在于不断地求新求异的创新。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能够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我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尝试运用家乡特有的贝壳材料,指导幼儿用贝壳作画,尽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放手让幼儿自由地去探究,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与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一、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的不足分析  相似文献   

20.
赵建香 《考试周刊》2013,(44):191-192
<正>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指出:"让幼儿喜爱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运用多媒体动画给幼儿很大的启发、点拨,使幼儿思路开阔,增强创造能力。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能力,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行为美的教育。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运用多媒体制作各种活泼有趣的动画形象,配上动听的音乐,化静为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音乐活动《小白兔和大黑熊》中播放课件《小白兔和大黑熊》时,画面中出现了几只调皮可爱的小白兔,一路蹦蹦跳跳,非常高兴地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