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部新颁布的修订版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提出了要增大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即以对小学生而言,读完六年级最少阅读量是150万字,而中学生是要读几十种中外名著的。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不外乎是:一是从阅读中外名著有益的作品中,可以得到艺术美、情感美、人格美等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营养和熏陶;二是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2.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是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慧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呢?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阅读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3.
做教育工作20余年,为什么对学校德育总有激情与冲动?它可以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找到答案。一、做语文教学骨干———学科教学的艺术就是育人的艺术我曾经是最“语文”的语文教师。那时,我曾坚信“给学生一杯得储备一桶”的理论。一段时间里,我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所有该读的名著“一个都不能少”,然后是很责任感地为10多岁的学生开名著必读书目,还常在学生因读不进去《母亲》、《我的大学》时吓唬他们:“这样的名著不读,想学好语文?”不是不该向小学生导读名著,问题是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谁能替他去读?可是,当我暂时放下“必读”命令,精心选择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标实施,名著阅读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名著阅读也成为中考的必考内容.初三学生如何应对名著阅读的检测?语文教师如何去指导学生学习名著阅读?这个难题同时摆在学生和教师的面前,特别是对语文教师来说,这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让孩子亲近经典、阅读名著,已经成为语文界、教育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学校课堂是名著阅读的一个主阵地,不少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节选或改编了一些名著文章,如《三顾茅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打洪教头》、《三借芭蕉扇》、《草船借箭》等。可以说这类课文(以下统称为"名著类课文")是小学生借以了解名著、阅读名著的窗口。一、我们的思考教学此类课文后,我们一直在反复思考:名著类课文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课文编选的意图是什么?如何教好这样的课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如何处理选文和原著的关系?……中国自古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个要求是规定了课外阅读的数量,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读名著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读名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初中语文各类试卷中都存在着课外阅读题型,而且题量逐年增多。针对这一新形势,我觉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大关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将学生从无边的题海中解脱出来,提高语文阅读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如何使学生从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呢?如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苦学到巧学呢?这是很值得探究的问题。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培养兴趣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么一句话:"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一个阅读的世界呢?我认为语文教师不能硬性地要求学生读名著.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只要是有益的东西,都要鼓励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网络高速发展的年代,到底语文教学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学生对美文名著不感兴趣而愿沉溺于网络?为什么在学习了10多年母语后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浓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鉴赏能力,也没有提高写作水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黄汉宗 《考试周刊》2014,(73):39-40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大量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应从中汲取文学精华。但是,目前高中生在名著阅读中存在令人担忧的现象,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名著课堂教学效率呢?根据现状努力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帮助他们了解考试题型,亲近文本,同时教师应积极示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享受阅读 享受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芳 《语文天地》2011,(14):41-4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读"。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语文呢?为此,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逄敏 《山东教育》2020,(10):39-39
《红楼梦》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文学地位举足轻重。我从2017年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鹏鹏哥哥读红楼”,从连环画入手,尝试着带领学生阅读《红楼梦》。几年下来,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浓厚,出现了一批小“红楼迷”。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有时我也会思考:小学生阅读《红楼梦》到底会有哪些收获呢?深入了解后,我发现随着阅读的进展,学生们更多的还是对小说情节感兴趣。如果只是这样,那阅读经典名著和读其他的书,甚至看一部电影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红楼梦》这种古典名著在“育人”上的优势该如何体现呢?  相似文献   

13.
名著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现实教学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中考名著阅读题指向缺乏科学性;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名著阅读课课堂形式单一;学生对名著阅读缺乏兴趣;广大语文教师觉得名著阅读教学实在无从抓起;从而使名著阅读教学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改革名著阅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初中语文新课标非常重视阅读,它要求初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种重视阅读的特点还表现在对名著阅读的关注上,它规定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每学年要阅读两三部名著,在每一册教材中都推荐了一部名著,并且从推荐阅读、思考交流、精彩片段、附录资料、写作活动几方面来引导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名著导读教学。那么,如何搞好名著导读教学呢?根据语文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课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入了部分古典名篇名段,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晏子使楚》《“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这些名段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领孩子走近名著,去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进而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我孩子很喜欢看书,小学三年级就把《西游记》读完了,课外的书、名著也读了不少,但是怎么语文成绩就不长进?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我孩子读的书也不少,作文水平怎么就"华"不起来呢?我家的孩子从小就不爱看书,上语文课就提不起精神来,写起作文更是头疼的要命!以上是家长最常在老师面前表达的"无奈",产生这些无奈的原因何在呢?在课改的新环境下如何改变着一种无奈呢?首先,让我们看看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目标是如何界定的:"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不仅有"量"的要求,同时,也做出了较高的"质"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学生不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命题突出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世界优秀文化的传播,2014年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学改进意见》指出:加强名著阅读是为了更好推进学科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切实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等问题。所以,名著阅读的地位就在语文教学中凸显出来,反映在中考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名著阅读题的比重大大增加。仅2016年的《语文中考说明》中,名著阅读就新增  相似文献   

18.
<正>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现状分析语文教学离不开文本,经典名著是很好的文本,不管是小学语文教材还是中学语文教材,都有名著故事或名著原作。在小学阶段,教师、学生与名著打交道是难免的。但是,学生名著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据我在本校的调查发现,名著阅读量少得可怜,以我国四大名著为例,我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我国四大名著名称及作者的熟悉程度,六年级65%,五年级  相似文献   

19.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  相似文献   

20.
正初中语文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大衣哥"朱之文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轰动了全国,请问,它是我国哪一部名著的开篇词?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同学们对朱之文很熟悉,但是对《三国演义》就不太熟悉了,这也反映了当今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现状: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有些家长并不赞成他们的孩子涉及课外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