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障儿童融合教育中构建特教资源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设立特教资源室的必要性 由于现代医学、教育和技术对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广大聋儿的听觉语言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聋儿从无声世界走出来.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机构如何指导家长共同做好3周岁以下小龄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尽快融入主流,选取已植入人工耳蜗,开机一个月以上,在康复中心训练的6名3岁以下听障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安排早期干预课程,并对康复过程中的认知与学习能力、听觉能力、言语能力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比对分析,探究了听障儿...  相似文献   

3.
听障儿童的教育康复是运用教育手段,对听障儿童实施言语教育和知识能力培养的过程.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我们逐步总结出一套科学、创新、可操作性强的言语康复训练方法.训练实践证明,此套方法在帮助听障儿童建立听觉理解,形成正确的言语反射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下面分而述之.  相似文献   

4.
听障儿童普遍存在语言发展困难的问题,近年来听觉口语法被广泛用于提升其语言认知发展。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以听觉能力发展、言语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沟通为结果变量,探讨听觉口语法对听障儿童语言认知干预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听觉口语法对听障儿童的语言认知有较高程度的积极影响,性别、其他障碍情况、听觉辅助、干预时长和频率、被试年龄对听觉口语法干预效果起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深化听觉口语法研究及推进听觉口语法循证实践的开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言语矫治是听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康复教师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听障儿童克服语言障碍的一系列过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言语矫治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证明,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言语矫治贯穿于呼吸、发声、共鸣、构音、语音这五大康复环节,能更有效提高听障儿童的言语清晰度,使其能更清楚地表达,进而提高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6.
听障儿童因听觉器官的损伤或缺失,丧失了部分或全部的听觉功能,但往往可通过各种干预措施促进其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提示语作为干预方法之一,在口语信息的准确获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提示语特点的相关研究,分析提示语对听障儿童唇读能力、阅读能力及拼写能力干预的有效性,总结早期提示语经验、人工耳蜗辅助技术、家庭早期参与等因素对提示语干预的影响,以期在加深提示语认识的基础上为听障儿童的干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习惯称为耳聋。听力障碍不仅损害儿童的听说能力,还妨碍儿童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听障儿童的早期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训练让他们有希望获得有声语言,走出无声世界。本人从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经验,以下是对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视觉阻断法的提出近年来,听觉障碍儿童的口语训练一直是特殊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广大听障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是对于听觉障碍儿童口语训练应该从哪里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采用哪些有效的方法更有利于听障儿童对语言视听编码的识别,更适合于其言语语言的发展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视觉阻断法"是指特殊教育训练人员、言语治疗师、家长等在对听障儿童进行口语训练时用遮蔽物(如手或其他工具)遮挡自己的口型或采用转移自己身体或听  相似文献   

9.
<正>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未能建立良好的听觉反馈,大多数存在音调障碍。严重的音调障碍不仅会影响其自身言语器官的功能,而且会影响其今后使用言语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目前,针对音调障碍的康复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康复效果不尽如人意。本研究尝试对一名音调过高的听障儿童采用综合性康复手段和方法进行干预及分析研究,为今后存在音调障碍听障儿童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方法。一、研究方法(一)被试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阐述了听觉Stroop效应和听障儿童听觉Stroop效应的概念,介绍了听障儿童听觉Stroop效应研究范式,听障儿童听觉Stroop效应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听障儿童听觉Stroop效应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章依托信息技术环境下视频资源应用的优势,借鉴国内外听障儿童视频资源开发的优秀经验,依据听障儿童的认知特点,探讨基于"体验式"、"情景创设"、"缺陷补偿"三原则指导下的全身心体验、平等交流、寓教于乐的语文教学环境的创设,以期提出面向听障儿童的视频资源开发策略,实现其听觉功能的补偿以及提高其认知能力和言语技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从认知、语言、交往等领域,依据正常儿童对应生理年龄相关行为的发展规律,编写了一套适合听障儿童早期教育的教材——《听障儿童早期听力言语康复训练》,目的在于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套适宜听障儿童听力言语康复的辅导材料.  相似文献   

13.
融合教育理念已在中国的特殊教育界得到广泛认可并推广。言语能力的发展及思维水平的提高是听觉障碍儿童有效融入社会的关键。本文旨在对部分听力没有得到康复的听障儿童的言语及思维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并且"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听力障碍儿童约有200万名,约占听力残疾人数的9.98%;听障儿童普遍存在听觉、言语和语言问题。为了  相似文献   

15.
听觉口语教学方法已成为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 的主流趋势。这种课程模式强调家长的深度参与,认为家长的 深度参与有助于教师优化听障儿童的康复服务效果。随着听 觉口语培训的推行及听觉口语服务的开展,转变传统的康复教 育观、家长观,如何将家长有效纳入康复教学过程将是听觉言 语康复教师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双组实验设计的研究方法对多媒体听觉训练软件与听障儿童听觉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显示采用了多媒体听觉训练软件与传统听觉训练的两组听障儿童听觉能力的显著性差异.说明多媒体听觉训练软件对听障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臣凤 《广西教育》2014,(29):16-17
正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听力障碍儿童(以下简称"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日渐得到重视。听障儿童由于听力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或减退,仅靠视觉等其他感官获得直观信息,形成了有异于正常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辅导教师想要有效开展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听障儿童进行正常的言语和心理交流,必须选择适合其身心发展的咨询技术与方法。在此,笔者结合理论与实践,谈谈绘画疗法在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听力干预只是帮助听障儿童听到声音,但听到声音不意味着理解声音,而听觉训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尽量减少耳聋给聋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养成其聆听的良好习惯,为最终像正常儿童一样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忽视了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沟通能力的全面培养,康复效果事倍功半。听障儿童依据现代康复教育提倡的"医教结合、全面康复、个别化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教学的实践探索,通过加强听能管理,建立生活化、情景化、个别化教学模式以及家长有效参与的策略,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0.
早期干预能帮助弱听儿童可以更好地学习语言和沟通 ,也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早期诊断 ,便成为早期干预的一个预先程序 ,可是要把听觉的毛病诊断出来 ,我们首先要明白如何测试不同年龄的儿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对不同年龄的低幼儿童进行行为听力测验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