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淼 《钓鱼》2004,(22)
上升潮线组这种线组主要用于船钓,主钓对象鱼是水底觅食的鱼类,例如鳕鱼、鲈鱼、比目鱼等,尤以垂钓鳕鱼效果为佳。线组线长为0.7~0.8米,鱼钩的类型可以任意选择。这种线组并不是只能用于上升潮期间使用,同时还可以在跌潮期使用。在跌潮期使用时,只需相应地改变钩线的长度就可以了。这  相似文献   

2.
初夏钓青鱼     
初夏时节,水温超过15℃,逐渐达到25℃左右时,是青鱼的觅食高峰,正是钓青鱼的好季节,掌握好以下要领,鱼获颇丰。一、线组钓组搭配渔线的质量有差异,钓大鱼用粗线,钓小鱼用细线。在线组上使用单钩线组,拉力损失小,脑线可以稍微细一些,铅坠可以活动,相当于脑线长度随意调整,单钩也不会出现双钩搭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白猫警长 《垂钓》2010,(8):68-71
五、咬铅和水中 浮游矶钓中的咬铅和水中基本作用是平衡线组的承载力和调整线组的水下状态。平衡线组承载力好理解,而利用水中和咬铅的不同配置方法调整线组状态是浮游矶钓中值得深入研究的学问。有时几乎一样的钓组,就因为一个小咬铅使用时的差异就导致钓不到鱼或爆钓的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4.
汤梦君 《钓鱼》2014,(10):26-27
冬季因为低温,目标鱼基本以鲫鱼为主,所以用竿、钩线搭配、饵料等方面完全可以只针对鲫鱼来制定专一的钓法。去年一个冬季,我用0.8号的主线配0.4号的子线和0.6号的主线配0.3号的子线两套线组,用2~3号无刺金袖钩作钓,钓获的鲫鱼个体在200~500克之间,并且有过几次尾数破百的丰收记录。  相似文献   

5.
在平日垂钓中,因为线组制作不合理,有的钓友经常出现断线跑鱼,甚者连漂加线随鱼一去不回。对于初学者这种情况更是屡见不鲜。笔者钓龄二十余年,研习台钓法也有十余年,算是个资深的钓鱼迷。平时出钓,许多钓友请教线组的制作,但当时往往忙于垂钓,又因一时半会难讲清楚,所以也就不了了之。现在将我制作台钓线组较成熟的一种方法介绍给钓友们,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杨毅  豹鹿岛 《钓鱼》2010,(3):22-23
冬钓的线组冬钓的重要装备当然少不了线组和浮漂。冬季钓鱼的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使用较细小的线组,不过也是要结合鱼情来灵活运用的。立冬过后的时段里,在水库、大水面的深水区,延续使用秋季的1号主线、0.6号子线的线组组合,来钓较大鲫鱼和混养看不出有什么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寒冷加剧,  相似文献   

7.
管察 《钓鱼》2010,(22):14-15
"传统"钓鱼两种钓组:坠钩沉底、坠钩离底。线组不分沉底离底,也是两种,一种按钩的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钓线,一线到钩,在离钩3~5厘米位置以夹铅为坠,入水后坠钩沉底。另一种是钓线一个规格,绑钩线另一个规格,其中钓线粗,基本固定,称"主线"或"大线";绑钩线细,长短没有规定,长的15~20厘米,短的5~10厘米,  相似文献   

8.
瞿高兴 《钓鱼》2014,(12):26-27
保驾护航靠质量在使用小钩细线实施鲫鲤兼钓时,要减少切线的概率,除使用合适的线组应对外,避免切线的硬指标就是线组的质量要有保证。要知道线与钩本来就用的小,如果再没有质量保证,所谓的兼钓就是空话了。钩与线一定要经得起大物的“前三冲”,不至于一点余地都没有就直接脱钩跑鱼。  相似文献   

9.
船钓线组谈     
柳明 《钓鱼》2007,(4X):43-44
与岸钓线组相比,船钓的线组更具有其独特性,同时也更具有针对性。本文通过对五个部件的描述,来讲解如何配置船钓线组,其中包括沉船钓线组、掠食性鱼类线组、涨潮线组和退潮线组。  相似文献   

10.
李德元 《垂钓》2007,7(9):31-32
在上期文章中,谈到了岸钓的钓竿、线组、选点、调标和养窝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就岸上浮钓鳙鱼的技法进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张炎冰 《钓鱼》2005,(14):30-30
利用钓饵雾化,把鱼往上引,鱼上来后就拉,就钓一标深。可是如此简单,明白得就像大宇幼儿园读本一样的操作过程却蕴含着无尽智慧。比如同是一标深,有的人一场钓几十尾,空竿率80%:有的人钓200多尾还觉得遗憾。成绩悬殊,是技术,是钓饵,是线组,抑或是几种原因搅在一起?且听吉彦军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12.
秦犁 《钓鱼》2007,(4X):10-11
关注邓刚的人会发现一个细节:一场比赛线组、鱼饵确定了,他极少改变,所谓定心,方针既定,根基是对鱼情的透彻了解。李维新也是如此。可是王永贵、黄适之、化绍新就不同了。阿贵眼看六路、耳听四方,看似一竿一竿的钓,却暗藏玄机,说不准下一场就变了。黄适之是明的,此招不灵马上就变,虽然钓饵没有变化,线组、浮标却在不断调整。化绍新预谋得早,线组、浮标没有大变动,钓饵有好几套方案,随手取来,很隐蔽,一般人看不出来。  相似文献   

13.
刘行群 《钓鱼》2005,(13):25-25
钓“黄尾鱼”首先必须具备合理的钓组,即钩、线、漂、竿、拉饵盘。”黄尾鱼”是小型鱼类,摄食爱靠近水体边缘群游觅食,钓取它使用悬坠钓组最为合适。36米超硬竿(悬钓长节竿为最佳),线组1~15号做主线,0.4~08号做子线,用1~2号无倒刺钩,选用3~4号细尾漂(巴尔杉木为最好),调6钓4为宜,也可以根据个人用标的习惯和天气的变化选择浮标。温度高时可选择大标,温度低最好使用小标,这样可以放大有鱼咬钩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
朱建华 《钓鱼》2006,(11):26-26
钓跑铅。实际上是钓跑线。方法很简单,掌握四个要点:1.线组必须使用的是空心铅皮座;2.要将空心铅皮座上边的太空豆向上拉动10 ̄15厘米;3.在原铅坠上再加重铅皮,使坠重大于浮漂浮力,铅坠卧底;4.通过调整使浮漂露出水面习惯垂钓的标示目后,就可以钓跑铅垂钓。具体的说:一是在线组  相似文献   

15.
邹思全 《钓鱼》2008,(11):38-39
野钓要有主攻目标,钓小鱼就是钓小鱼,钓大鱼就是钓大鱼,钓鱼就怕大小鱼都要钓,线组准备的不粗不细,钓大鱼容易断线,钓小鱼线又显得粗,钩子大小也显得不合适。野钓要想收获多,就必须确定主攻鱼目标,然后根据主攻鱼目标确定线组后再施钓,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窦宏 《钓鱼》2004,(16):33-33
“钓技争鸣”是一个很好的栏目.因为任何个人的实践都有局限性,只有通过争鸣和讨论才能使钓场上领悟不透的东西明朗起来,这其中就有任志新的文章。然而,争鸣应该是对事不对人,谈技术、讲钓法、论线组,南腔北调,却各有高招,这叫容纳不同见解,汇集钓技精华。  相似文献   

17.
杨毅 《钓鱼》2009,(2):19-20
我在钓50克左右的鲫鱼是常用0.5号的主线,子线会准备0.15号、0.29两种,2~3号的袖钩。子线长度一般是15cm。这种小鲫鱼线组,可以在最开始拿0.159的细子线过来,探摸一下钓位上的鱼情。有小鲫鱼时安心钓小鲫。遇到150克以下鲫鱼也是从容应对。但是,线组上的8字环,最好是利用那种带有快速环线功能的别针环,不要用鸭嘴环。这样做可以灵活的根据鱼口的大小变化,灵活的更换子线。  相似文献   

18.
浮钓调标     
赵峰 《垂钓》2006,6(11):20-21
浮钓,顾名思义是指钓水中的浮鱼。正确运用浮钓的方法不仅可以钓获中上层如鲢鳙、翘嘴鲐等鱼类,也能钓到中下层如草、鳊等鱼类,还可以钓获上浮的底层鱼类。因此,浮钓是一种适合钓全水层鱼类的先进钓法。要想真正掌握浮钓术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它的技术环节很多,如线组的搭配、饵料的配制、钩的选择等,对浮钓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浮钓中的调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也可以说正确的调标是浮钓在实际运用中的前提。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具体谈谈本人对浮钓调标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张铨  李一 《钓鱼》2007,(9X):18-19
大家都关心钓组或者说线组的灵敏度。线组是由主线、子线、浮漂、坠子、钩、饵等元件组成,当然,这些元件的大小、结构、性能等对钓组灵敏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浮漂的大小、造型、光洁度、漂尾直径等对钓组灵敏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决定钓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呢?这个问题好像旱有定论,用不着多说。但是,一段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呵护子线     
周双桥 《钓鱼》2007,(2X):23-24
在使用悬坠钓法、串钩钓等时,都要用到子线(或称脑线、支线)。子线往往是整个线组中最为娇嫩的部分,如果出现断线跑鱼现象,究其原因,除子线本身的质量问题外,钓友在细节上没有注意,也是很重要的方面,细节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