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应离 《今传媒》2006,(2X):25-25
2005年12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实施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总结借鉴了以往报刊的审读经验,把报刊审读作为一项制度明确载入法定条,这一重大举措为报刊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报刊提供了法律依据,确立了有效的监管机制,也为报刊的审读增强了权威性。这标志着我国的报刊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规范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韩峭森 《传媒》2000,(11):10-10
报刊审读是报刊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同于一般报刊编辑人员对报刊编辑加工性的审读,它具有管理特性与功能.正确认识报刊审读的管理作用,掌握报刊审读的自身规律,是有效地组织审读活动,提高审读工作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10,(3):17-17
朱希良,男,现年37岁,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副教授,陕西省报刊审读员(兼职),现为《武警后勤》杂志副主编、副主任。1997年参加陕西省报刊审读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热爱审读工作,注意在审读实践和理论研讨中学习提高,逐步成长为社科期刊审读骨干。自2001年起,  相似文献   

4.
《报刊之友》2010,(3):17-17
朱希良,男,现年37岁,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副教授,陕西省报刊审读员(兼职),现为《武警后勤》杂志副主编、副主任。1997年参加陕西省报刊审读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热爱审读工作,注意在审读实践和理论研讨中学习提高,逐步成长为社科期刊审读骨干。自2001年起,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03,(6)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包括报刊在内的所有媒体,对于报刊审读也是完全适用的。 审读是报刊管理的传统制度和有效形式,报刊是审读的主要工作对象。审读必须与报刊的兴衰同进退,共存荣。报刊宣传所依据的方针、政策、原则的落实情况,更是审读应当关注的重点内容。在报刊审读中坚持“三贴近”,体现了审读对  相似文献   

6.
司法部自1994年成立法制报刊出版管理处以来,把加强报刊的审读工作作为强化管理,提高报刊质量的重要手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为将审读工作落到实处,该处成立了报刊审读小组,由主管副部长挂帅,聘请中央新闻单位从事法制新闻工作的富有经验的同志担任审读员,每年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以保证审读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提高审读质量,该部采取分散与集体审读相结合的方法,要求每个审读员每月按时写出审读报告,发现重大问题随时报告;定期召开审读员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报刊审读搞得好不好,“审”得准不准是关键。审读的评估判定是否实事求是,是否客观、科学、公正、公平,决定审读成果的大小有无。报刊社感到审读对他们确实有益,并热忱地欢迎审读,这样的审读就有权威性。但如何才能做到这点?根据我们的实践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必须以政策法规为审读评判的唯一标准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报刊审读工作的生命。审读的评判必须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为唯一标准。因为政策法规不仅代表了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也代表了报刊的发展方向和利益。为指导报刊健康发展,国家…  相似文献   

8.
为了搞好报刊管理,新闻出版管理机关普遍开展了报刊审读工作,许多报刊社自身也开展了评报评刊活动。那么,管理机关的审读与报刊社自身的评报评刊有没有联系和区别呢?两者是不是重复?为此,很有必要弄清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挥效能。  相似文献   

9.
陈德魁 《今传媒》2009,(12):36-37
我国的报刊审读工作,是在社会和报刊媒体疑惑不解的目光和审慎的观察、打量中起步、推进,逐步全面规范、有序地开展起来的。从1988年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加强对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以来,我国的报刊审读工作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路程。  相似文献   

10.
梁前刚 《传媒》2001,(10):37-37
报刊审读实践证明,审读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管理,使之成为落实管理和促进管理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如何使审读真正发挥效能呢?我以为: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6,(1X):10-10
2005年末,传媒界有一件众所瞩目的大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新修订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已于12月1日正式施行。这两个规定第一次以规章的形式,确立了审读在报刊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审读工作的职责与程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帮助业界和广大受众进一步加深对审读制度的学习理解,本刊记最近专访了新闻出版署报刊管理司副司长王国庆。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把握舆论导向,决不可稍有疏失。时刻绷紧舆论导向这根弦,是报刊审读的神圣职责。这中间,我们的深切感受就是着眼“三点”——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创新亮点——是审读工作得以强化、收到显效的关键。突出重点河南省开展报刊审读工作,至今已愈7年。几年间,尤其是近年来,我们特别强调报刊审读应突出重点,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并通过抓住这个重点,带动审读工作的全盘。审读报刊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是这个“重点”的内涵之一。要把好政治思想导向关,主要审视报刊是否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重大理论、方针、政策宣传有无…  相似文献   

13.
尹昌龙 《今传媒》2006,(5X):36-37
近年来,深圳市新闻出版局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和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本着“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出版业的生命线”,“正常的出版秩序是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的理念,积极转变职能,注重制度创新,强化队伍建设,在报刊审读工作中“严把三关”(政治关、导向关和质量关),不断提高了审读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把握舆论导向,决不可稍有疏失。时刻绷紧舆论导向这根弦,是报刊审读的神圣职责。这中间,我们的深切感受就是着眼“三点”——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创新亮点——是审读工作得以强化、收到显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7)
加强报刊管理把握正确导向■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去年以来,我们南京市新闻出版局把“加强报刊管理,把握正确导向”做为工作的核心,为新闻单位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一、强化审读工作做好审读工作是强化管理的重要一环。去年,我们共...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10,(3):13-16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加强报刊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报刊审读工作水平,从去年9月15日开始,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评选优秀报刊审读单位、审读员、审读报告活动。今年1月28日,新闻出版总署[2010]4号文件正式公布了评选结果,对全国30家优秀报刊审读单位、60名优秀报刊审读员、43篇优秀报刊审读报告予以通报表彰。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全国报刊审读‘三优’材料选登”栏目,陆续刊出优秀报刊审读单位、审读员的事迹材料和优秀审读报告,供业界、学界同行学习、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沙全一 《今传媒》2006,(7X):35-35
退休后,受聘于宁夏新闻出版局,做报刊审读员。有人说,这是“发挥余热”。5年来的审读时间,深觉未敢苟同此话是应当的。所谓“发挥余热”,即无需刻意努力,只消将剩余的积淀或热能释放一些,即可应付裕如。其实,审读报刊,远非如此易行。仅就报刊所涵、所涉,就迫使你必须“从头学起”。所以说,做报刊审读员,不啻再就业般地需要重新学习、再度修养和共达完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报刊审读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越来越受关注。198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了《关于加强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确立了审读工作的地位。之后,在面对我国报业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审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审读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1992年,《报刊之友》创刊后开设了《审读探索》专栏,对审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省直报刊审读组对4月以来出版的全省报纸和期刊进行了审读。总的看,随着年初以来审读工作的不断加强以及对所发现问题的及时反馈,我省报刊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内容格调总体上积极健康,版式、文字、装帧都达到了一定水准。但仍有少数报刊在出版形式和内容上存在一些问题,应予以注意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学界对媒介批评的研究日渐活跃,媒介批评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研究媒介批评这一概念时,人们难免会将国内的报刊审读制度与媒介批评相联系。在研究二者关系之后,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或认为报刊审读属于媒介批评范畴,或认为报刊审读并非媒介批评的一种形式。笔者在查阅一定资料研究媒介批评的基础上,联系之前自己所做过的有限的审读工作,并加以理论考察,对二者关系加以探讨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