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媒校企协同育人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建设路径。本文回顾我国校媒校企合作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实践,提出合作动力不均衡、交流机制不通、合作模式单一、产学研协同力度不够、相互给养不足等是当前校媒校企协同育人问题所在,提出创新合作模式、建立互惠共赢协同育人机制、服务传媒产业培养“双创”人才是校媒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机制是为开展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而推出的战略举措。"部校共建"新路上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造就道器兼具人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部校共建"为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后备新闻传播人才队伍提供了机制保障,开创了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校媒合作模式在新闻人才的培养中注重理论与应用的双重价值,在高等教育逐步转型分化的趋势之下,地方高校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新闻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契合地方经济社会的需求。地方媒体对新闻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却面临一定的困境,建立校媒合作背景下地方高校"需研教一体化"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有针对性地回应行业与地方媒体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革新带来了传媒业态的巨变,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媒体输送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了社会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新要求.明确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内涵,并通过完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完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对高校培养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玲 《传媒》2021,(5):87-88,90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成为高校的思想行动指南,高校卓越新闻人才教育要求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而卓越新闻人才的公益素养培育正是契合立德树人理念和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重点分析了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卓越新闻人才公益素养的培育价值及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给地方高校的新闻教育带来冲击,要适应未来的新闻传播业态,新闻专业就应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升学生的跨媒体整合性思维、跨学科的素养能力及在新传媒环境下的动态适应能力等等。在实践路径方面,地方高校的新闻人才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重视"知识重构"与"能力再造",使学生理解和适应不同媒介之间的转换方式;优化现有课程体系,突出融媒体教育,深化交叉学科学习;建立校媒合作机制,强化学生的多媒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萌芽 《青年记者》2016,(31):62-63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不仅使媒体业界应接不暇,也向担负着媒体业后备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提出了挑战.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急需转变观念,建立适应媒体融合新格局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思路,校媒融合是这一模式的重要环节.校媒融合不仅能够使学界和业界在人才培养方面优势互补,更能够实现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直接对接,大大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教育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等特点,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支撑。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一方面需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需要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实现两个方面互融互补,实现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面对国内外舆论环境和传媒业的巨大变化,党和国家对新闻舆论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及时做出回应与调适.在厘清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传媒实践关系的基础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回归本土国情定位、人文教育底色以及核心能力养成.面向未来,要以学科独立筑牢人才培养根基,以学科交叉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以评价标准引导人才培养向度,以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立体全面的改革创新中实现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学霞  徐井楠  保惠 《新闻知识》2023,(11):72-78+95
西部院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教育培养,不仅要努力克服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等先天不足,还面临着部校共建尚未全部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型人才培养要求难以匹配、教师教研教改意识不强等问题。未来应从系统论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统领地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推动部校共建落地;建构人才培养新体系,加快加强对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研究与教学。  相似文献   

11.
雷蕾 《传媒》2021,(2):88-90
国际新闻传播人才作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重要纽带,是传播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核心主体,承载着互通信息的时代重任.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体系,高校必须全面落实"卓越新闻人才培养2.0计划",从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体系、师资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创新实践,打造符合现实要求的国际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格局.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归纳总结其国际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现实启示,希望能够为国内高校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不仅表现为采、编、播等新闻从业能力的一体化融合,还表现为媒介组织、专业技术、社会市场、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的融合。媒介融合需要拥有全媒体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培养质量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王晓红 《青年记者》2023,(23):102-105
智媒时代的到来要求新闻从业者成为在技能、知识、媒介上全面复合、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全能型人才,这种要求倒逼全球新闻传播院系从底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2019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大改革,实施了“3+6+N”的人才培养模式、精细化团队教学的教学方法、跨界融通的课程设置、多阶教学的教学维度和“做中学”的教学实践,给我国新闻院校一定的启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新闻院校应该走大传播、强实践、重在地、显特色的新闻卓越人才内涵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何静 《青年记者》2012,(2):15-16
目前,教育界和学界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角度两个方面.应用型新闻人才的培养仍未过时,媒体仍然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新闻人才不但是新闻教育界,而且是高等教育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应用型新闻人才除了在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关系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需具有一定基础,掌握现代新闻传播知识之外,更需在英语、传播实务能力、现代传播技能方面有所强化,比如应具有较强的英语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中英文新闻和节目的采写、编辑能力,媒介市场分析、策划、市场运作管理能力,初步具备从事国际新闻研究和报道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郑卓  陈莹 《出版广角》2021,(20):93-95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育人功能,文章围绕目标设定、元素挖掘、方法选择、评价建构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探索,以期更好地推进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培养出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无论对我国新的发展阶段,还是对传媒形态变革下的新闻传播行业来说都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然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无法满足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问卷调研和访谈数据,研究发现,“课赛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其不仅具有系统性、协同性和开放性的优势,而且通过教师参与、学校支持、团队合作和个体投入的培养路径,对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能力、专业能力、跨学科素养和通用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1)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意见提出未来新闻传播教育的总目标是:"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技术被不断引入新闻传播领域,新闻传播的"智媒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作为由智能技术驱动的新闻传播生态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社会在提供更多传媒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职业要求。本文从"智媒化"语境出发,总结高校传媒人才职业化培养模式存在的现实困境,探索传媒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及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孙涛 《青年记者》2022,(6):119-121
全媒体人才培养2018年被确定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地方高校是培养应用型全媒体人才的主体,围绕OBE理念,因校制宜开展全媒体人才培养已不容迟疑.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根据自身定位和客观需要,从融合新闻采编能力入手,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实践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全媒体人才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的推进促使广播电视教育发生变革,融合型新闻人才将是未来行业的主流。而融合型广播电视记者的培养必须转变方式,以媒介平台理论构建平台化培养模式,具体包括以学科融合为基础的理论平台、以融合新闻报道为核心的课程平台、以媒介融合为情境的实践平台、以校媒业务合作为基础的人才孵化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