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把毕生的大部分精力献给了人民大众的普及教育事业。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并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他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倡导的普及教育 ,尽管提法各有不同 ,但都不是单纯的为普及教育而普及教育 ,都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联系 ,都有他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大众诗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人民大众的普及教育事业,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页。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陶行知关于普及教育和扫盲教育的思想,借鉴其实施普及教育和扫盲的方法,对于指导我们的工作是有现实意义的。一、扫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陶行知非常重视普及教育和扫盲,他说:“  相似文献   

3.
今年10月18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在欢庆教师节之际召开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缅怀陶行知先生光辉的一生,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陶行知先生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大力倡导普及教育、全面教育、创造教育、终身教育,不断探索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道路。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忠实履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准则,是广大人民教师和知识分子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任何教育理论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发展才能常青常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他一生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和社会大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成果在今天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立。陶行知先生从事普及教育事业,他推行过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战时教育、困难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而他始终将普及劳苦大众的教育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的中心。今天我们党已把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所以进一步研究探讨陶行知先生的普及教育思想,对于丰富教育科学的理论宝库,全面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普…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的生存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生存教育思想,经历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全面教育、民主教育等时期的探索和发展,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逐步从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陶行知的生存教育思想蕴涵在他的朴素的而富有哲理的生活教育论中,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还教育以本来面目。在当今人类呼唤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陶行知的生存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立足于生产、生活的教育思想才能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相似文献   

7.
<正> 人才教育,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四、五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就人才教育的缘起、概念、培养、目标、方法以及人才教育和道德教育、基础教育、普及教育的关系,都作过深刻的阐述。本文将向读者介绍重庆社会大学,重庆社会大学与陶行知是什么关系呢?重庆社会大学是陶行知先生亲手创办的。陶行知创办的重庆社会大学是他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属于普及教育范畴的校外成人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女童教育的现状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中国的普及教育问题大半是女子教育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女子教育问题,无论什么方法都是枉费心血。女子教育成了普及教育运动的最大难关。”建国之后,曾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普及教育和扫盲运动。但女童受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初,中国有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为报效国家,纷纷走出国门,寻求救国道路。他们中的许多人回国以后,都坚信“教育救国”,认为“中国的出路在教育”,陶行知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早年从事平民教育,为农民创办乡村学校,普及教育。继而从事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接着又进行民主教育,为中国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为我国20世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陶行知小时候家境贫寒,同乡蒙童馆塾师方庶咸见他聪明好学,天资超群,便免费为其开蒙授课。后来因家庭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中把“城乡同进”作为中国普及教育原则之一,他告诫办学人“普及教育是要城里与乡下同时并进”。长期以来,在“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下.教育的公共政策总是优先考虑城市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占绝大多数农村人利益,从而导致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陶行知先生又说,“这种城乡不平均的现象,各国都不能免,但是我国的乡村,未免太吃亏了。”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教育,儿童教育,教学做合一,整体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等教育思想与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涵义进行比较,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学习,借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新生》这篇文章发表于1934年10月《新生》杂志第1卷第36期。当时,陶行知先生正投身于普及教育运动。这个时期的普及教育运动,与陶先生早期四处奔走开展的平民教育运动有所不同,主要的区别是,这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创立,普及教育运动是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如何使教育得到普及,如何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是陶行知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因此,早在1927年他就毅然辞去大学教职,到南京郊区创办培养乡村教师、普及乡村教育的晓庄师范。晓庄被封,他本人遭通缉流亡…  相似文献   

13.
崔玉婷 《生活教育》2008,(10):18-19
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其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从教育救国、普及平民教育其中主要是农民教育的角度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他主张以乡村学校为中心.乡村教师为灵魂.通过小先生、传递先生等制度把知识向外辐射.通过建立100万个乡村学校使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民都受到教育。因为普及教育的对象是处于最下层、生活贫困的农民及其子女.陶行知认识到原来仅注重书本知识、脱离民众生活的传统学校教育是不适合普及教育的实际的,因而主张生活即教育.乡村教育应与农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它与装饰品之传统教育根本不同。它不是摩登女郎之金刚钻戒指.而是冰天雪地下的穷人窝窝头和破棉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适合于大众、服务于大众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爱满天下”,情系故土,一直关心安徽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民教育问题.他多次来皖讲学,推行平民教育和“小先生”制,大力推行普及教育和生活教育,力荐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创办学校,在安徽教育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探要吕西忠,夏阳普及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普及教育的发展方向,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今天的普及教育提供了重要启迪。1陶行知先生生活在民不聊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亲眼目睹中国劳动...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反对“因袭陈法”、“仪型他国”,是旧中国批判传统教育弊端和洋化教育的杰出代表。为普及教育,“点着中华民族生命之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毕生奋斗,鞠躬尽瘁,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和民主教育。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的义务教育观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并非一味地迎合西式义务教育,而是从“共和主义”角度,即从保护教育机会平等角度去理解和推进义务教育。针对当时面临的非常恶劣的社会环境,他主张开展有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普及教育是陶行知义务教育观的精髓,“小先生制”是他独创的开展义务教育的方法,“工学团”是他独创的义务教育内容。陶行知的义务教育思想非常有价值,借鉴他针对中国具体情况而推行的灵活多样的方法与举措,可以促进我国目前义务教育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是我国平民教育的最早倡导者之一,其平民教育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平民教育实践运动影响深远。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及其措施对当前我国普及教育实现“两基”目标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创新,促进普及教育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在长期的生活教育运动中积累了经验,经过世界26国之行,又开阔了眼界,对生活教育有了新认识。他在抗日战争回到祖国,兴奋异常,信心百倍;一方面继续抓普及教育,以适应全面抗战的需要;另一方面从事一件新发展的工作,即“拯救被战争所贻误的青少年中的人才幼苗,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培养人才之幼苗,决心创办育才学校。  相似文献   

20.
程彩金 《生活教育》2008,(10):15-17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更多的人喜欢称他平民教育家。他的"三农"思想是平民性的集中表现。他践行的六大教育运动其中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主要都是面向"三农"的.一生念念不忘改造"三农",改造社会。一、"三农"思想的渊源"七山一水一份田.一份道路和庄园"是陶行知家乡安徽歙县的概貌。当年农村的穷山恶水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落后的农业又决定了农民的艰苦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