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91):189-190
青春期的孩子多叛逆行为,引发一些不利于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问题。这就要求父母、教师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共同关心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保护他们的健康,促进其身心发育,使孩子们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除了一定的生理需要外,其心理需要也必不可少。作为父母,在生活中既要顾及到孩子的生理需要,适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尊重和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求,补充他们的心理“营养”,以确保孩子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一般说来,孩子有以下几种心理需要:父母的爱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阳光和雨露,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父母和孩子之间就难以沟通,更谈不上教育,只有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的身心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表现欲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父母的心理素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情绪平稳,心态豁达,行为具有理性的父母,会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为他们的健康人格奠基.父母是孩子整个人生重要的依恋对象."依恋理论"认为,孩子如果在需要时,可以有一些值得信赖和依靠的成人让其依托,就会感到安全,自我感觉良好.所以,父母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应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以后,父母就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工作,并要求他们保质保量地完成,这就是家务委托。家务委托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爱抚     
幼儿需要爱抚。半托的孩子在家里能得到父母的爱抚,全托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他们往往把老师当作妈妈,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爱抚。我们应该了解孩子感情上的这种要求,尽可能予以满足,特别是在幼儿心绪不安时更要给以爱抚。  相似文献   

7.
本报讯(记者任小朋通讯员王德华)“我们面对的是6岁到12岁的孩子,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我觉得在校学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需要有适合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两个会害羞。这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是总会有办法的。你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一些羞怯的孩子太脆弱了,他们非常需要专家的治疗。但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每当陷入困境时,首先要求从关心他们的父母那里得到帮助,为了使父母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有关专家给出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由于父母婚变,导致一些孩子沦为单亲子女,这些单亲子女多数身心受到伤害有的甚至遭到虐待。本文探讨了如何看待婚变家庭,如何拯救更多的婚变家庭以纠正部分孩子的不良心态,如何从学校教育入手,消除这些单亲子女的特异心态,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长,关系最密切,因此父母的情绪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它是决定孩子身心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发泄不良情绪,如随意训斥、打骂或父母之间常吵闹不休,将使孩子幼嫩的大脑受到不良的强烈刺激而处于紧张、害怕、不愉快的情绪状态。结果可能会产生下列一些不良的后  相似文献   

11.
早教中心的环境应该既有别于家庭,又不同于3-6岁孩子的教养环境,它是能为孩子提供身心安全。有充分自主活动,能激发家长沟通、交流、互动,具有人文色彩的生活环境。同时,它又必须以孩子日常生活和发展需要为基础,以满足孩子情感为需要,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为原则,使环境为孩子所用,为家长、教师所用.使他们在环境中成为真正的活动主体。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家庭因素。一是家长对子女过分偏爱、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在家中是小皇帝。随着孩子眼界的拓宽,他们的欲望会越来越膨胀,一旦家庭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便会有闯荡社会的想法。二是家庭缺少温暖,有些家庭父母双亡,或离异,或是父母长年外出做生意、打工,使孩子的物质和精神渴求难以满足,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产生自闭或厌倦心理,于是采取一些诸如离家出走等方法来逃避现实。三是家长与子女缺乏理解,交流不畅。孩子和家长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时确实会有认识上的差异,因而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分歧,若长期得不到沟通,一不顺心,孩子便会离家出走。四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家庭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做错了事,或是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害怕父母批评,从而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13.
长长一个暑假,父母除了带孩子出门旅游,或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上课以外,免不了还有许多时间让孩子待在家里。暑假在家的清闲生活,一方面可以使孩子身心得到放松,但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孩子感到无所事事而变得懒散任性,还容易因疏于照管而出现一些意外事故。所以,暑假的家庭生活便成了父母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生活课堂。适宜教育内容第一站训练生活技能平时父母出门赶时间,往往对孩子包办代替多,暑假里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教孩子学习穿衣、吃饭,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取牛奶、拿报纸等,以此来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第二站沟通亲子情感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倍受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学前儿童的教育在我国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幼儿来讲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所以在孩子的今后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比较关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互动,且沟通效果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家庭教育是否成功。作为一名的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伟大的历史使命,力争使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不仅需要为幼儿创建优越的物质环境以满足幼儿生理需求,同时在孩子家庭教育方面积极和家长沟通,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环境,以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的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把儿童发育期需要肤体接触称为“皮肤饥饿”,并证明从新生儿开始的肤体接触和成人对孩子的抚爱,能使孩子获得皮肤欲的满足,并促使儿童皮肤依恋期的健康发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发育和健全个性的形成。此外,这种情感的需要会促使小孩探索环境、兴趣、爱好的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大多会产生不安和恐惧心理。尤其与父母分离会使幼儿产生分离性焦虑,长此以往,会发展为“自闭症”。然而,几乎所有发育正常的小孩都喜欢有人去抱他,孩子也都乐于成人的亲热。这就不仅要求给予幼儿良好的生活环境,更需要主动关怀、多接触…  相似文献   

16.
东方 《现代家教》2000,(10):11-12
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长,关系最密切。因此父母的情绪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它是决定孩子身心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发泄不良情绪,如随意训斥、打骂,或父母之间经常吵闹不休,会使孩子幼嫩的的大脑受到不良的刺激而处于紧张、害怕和不愉快的情绪状态,结果可能会产生下列一些不良的后果:口吃、失眠、消化不良、心动过速、发育不良、人际交往障碍,  相似文献   

17.
王晓燕 《家庭教育》2004,(7B):42-43
长长一个暑假,父母除了带孩子出门旅游,或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上课以外,免不了还有许多时间让孩子待在家里。暑假在家的清闲生活。一方面可以使孩子身心得到放松,但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孩子感到无所事事而变得懒散任性,还容易因疏于照管而出现一些意外事故。所以,暑假的家庭生活便成了父母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生活课堂。  相似文献   

18.
梦想的力量     
在我的眼里,理想的小学教育就是把学校办得离理想近一点,让每个孩子拥有尊严和快乐,把他们培养成身体好、孝顺父母、有本事、有朋友的平凡人。 好学是基本要求,会玩是不可忽视的学习。“玩”需要体力,“玩”中有智慧,“玩”是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科学育人怎么能缺少“玩”?  相似文献   

19.
一、亲近大自然,为幼儿寻找绘画的素材自然环境是孩子接触的最真实的环境,它可以满足孩子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大自然为孩子提供了无限的教育契机,所以,教师和家长应积极关注孩子的自然生活,让他们充分体验、惑受、欣赏自然的美,从而不断提升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韩佳 《黑河教育》2011,(3):62-62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孩子几乎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一部分家庭中的老人和父母对幼儿过度爱护,使他们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一些看似体现“爱”的行为,实际上已无意间剥夺了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使他们对成人产生了依赖感,久而久之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