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假琥珀     
蜘蜘:我突然想起很多的旅游景点都有琥珀卖,有的琥珀很粗糙,一眼就能看出不是天然的。小博士给我们说说,天然的琥珀和人工的琥珀怎么辨别吧。  相似文献   

2.
田华 《中小学电教》2011,(12):127-127
一、教学过程设计 1.谈话导入,拓展思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琥珀》一文,对琥珀有了初步的认识,那想不想对琥珀有更多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图片内容:琥珀形成的简介、琥珀的各种颜色、琥珀做成的饰品。)  相似文献   

3.
课文《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在写作手法上,很有特色。一、故事讲述,描写具体为了向读者介绍琥珀的知识,课文一开头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具体描述了琥珀形成的过程。一万年前,在一个炎热的夏  相似文献   

4.
李志伟 《红领巾》2009,(6):12-13
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琥珀。琥珀是亿万年前的松脂被埋人地下变成的化石。珍贵的琥珀,里面会很巧地包着一只蜘蛛或苍蝇等小动物,为人们研究远古生物提供不可多得的资料。可是,这一块最新发现的琥珀,里面包的东西,谁也不知道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小语第十册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写的是一个小苍蝇和一个蜘蛛被裹在一个松脂球里的小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地写出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这块琥珀,让人们知道,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这样的课文学生是很喜欢读的,但是一般地说,他们感兴趣的是小故事,而寓于故事中的琥珀的形成,形成的条件,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等,就不注意去领会了。这就是我们在教这类课文时要研究并引导学生加以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明媚一族     
一开学后,班主任排了座位,汤圆、飞鱼、琥珀和我成了四人小组。汤圆是个特会吃零食的人。此人一天至少消灭一袋薯片,三个面包(注意:不是三片,是三个),两小包饼干。瞧。他正在用那长了12年才长到正常颗数的牙嚼巧克力。飞鱼乃本人同桌。此人特爱赶潮流,因此冠之为“飞鱼”。歌手中没几个能被他看得起的,只有江涛能沾上一点边。琥珀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子,why?不用问了———两颗可爱的兔子牙。我们班的Genius曾为她画过漫画。两颗门牙画得极大。我们的琥珀说:Genius画漫画水平不佳,得去少年宫再学几年。哦,对了,汤圆和琥珀是…  相似文献   

7.
明媚一族     
旧事毕竟是过去的了,留给我们的似乎只有那绵长的记忆。——题记——题记一开学后,班主任排了座位,汤圆、飞鱼、琥珀和我成了四人小组。汤圆是个特会吃零食的人。此人一天至少消灭一袋薯片,三个面包(注意:不是三片,是三个),两小包饼干。瞧!他正在用那长了12年才长到正常颗数的牙齿嚼巧克力!飞鱼乃本人同桌。此人特爱赶潮流,因此冠之为“飞鱼”。歌手中没几个能被他看得起的,只有江涛能沾上一点边。琥珀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子,Why?不用问了——两颗可爱的兔子牙。我们的Genius曾为她画过漫画,两颗门牙画得极大。我们的琥珀说:Genius画漫画水平…  相似文献   

8.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张彤小学语文第12册《奇异的琥珀》一课,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琥珀”,了解琥珀“奇异”在哪里。难点是让学生知道“琥珀形成的过程”。我们巧用多种媒体,突破了这个难点,具体做法如下:一、素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为基...  相似文献   

9.
琥珀的制作     
引导学生学习了<琥珀>这篇课文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那块天然形成的琥珀,很希望自己也拥有一块琥珀.为了满足他们的心愿,把人工制作琥珀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0.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范畴,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文章按故事发展的顺序,依次向我们介绍了这块奇特琥珀形成的时间、形成过程、被发现过程和它的样子及科学价值。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要点,考虑周到”,即要懂得在记叙一件事情或  相似文献   

11.
巧妙的课堂教学结尾,犹如画龙点睛,或使学生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获得明晰的印象,或开拓学生视野,引起联想和思索。一、总结式。一课将完时,教师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总结本课内容。如《琥珀》一课结尾时,教师总结说:“《琥珀》一文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知识。文章先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再写它是怎么被  相似文献   

12.
我教了《琥珀》以后想到: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块人造琥珀那一定是很有趣味的事。我用松香和昆虫经过四、五次人造琥珀的试验后,就让学生动手做。学生选用优质松香加热熔化,用薄铁皮或铝皮做一个可展开的小铁盒(模具),将熔化的松香倒入薄薄的一层,然后将昆虫定位,再倒入较多的松香溶液。冷却后打开铁盒取出标本。这整块“琥珀”黄色透明,里面的小昆虫、小动物栩栩如生。学生选取的标本有小鱼、小虾、大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三课《琥珀》一文的最后一段叙述道,“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并且可以知  相似文献   

14.
《琥珀》是一篇文艺性比较强的科学知识说明文。文中的第一段既说明了琥珀形成的普遍过程,也说明了这块琥珀形成的特殊过程,渗透着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想。教学中,我们既要紧扣这课的训练重点,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辩证思维训练。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搞清其中的辩证关系: 1.特殊性与普遍性。课文中的琥珀是一块包有两个小虫的松脂化石。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琥珀都包  相似文献   

15.
美美:关于琥珀的知识我们已经说了这么多了,我觉得也不能总让小博士给我们讲解。现在我有个提议,因为琥珀起源于欧洲,又是欧洲文化的代表,所以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介绍一个关于欧洲的比较著名的琥珀之地!  相似文献   

16.
《琥珀》是一篇科常性课文,编入“抓住要点,考虑周到”这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一般常识,同时学习这篇文章细致观察,缜密思考,丰富想象的写作方法。文章写了一万年前发生的事,这些事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呢?文章结尾明确告诉我们,是推测的。可以设想是作者面对一颗琥珀进行观察、思考、想象而成。首先经观察、辨认,是一颗琥珀。而琥珀的生成是远古时代松脂凝结的化石。因而想象那是在一万年前的某一个夏天的某一天中最热的时刻,太阳烤得松柏渗出了树脂,而且一大滴一大滴地直往下淌,终于凝成一个个松脂球。  相似文献   

17.
小博士:简单地说,琥珀是一种化石,它是历史的见证者,它的身上蕴藏着地球在岁月变迁中的无尽奥秘。在琥珀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地球的脉动。琥珀的形成正如蜘蜘刚刚说到的那样,它起源于数千万年前。那个时候,茫茫无际的地球表面就活跃着无数  相似文献   

18.
《琥珀》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故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对琥珀的兴趣,我在课前作了如下布置:选择你喜欢的途径,利用一周的时间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包括图片)。课后,我对教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好与差进行了反思。一、做得好的方面1.注重阅读教学的灵活性。师:上节课我们初读并且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告诉大家,什么叫推测?(板书:推测)生: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师:大家默读课文,思考…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研究》中刊出了广西灵县武利镇中心校阮庆贺老师的《<琥珀>的想像不合理》(见《小教》2002年第5期)一文后,又相继刊登了山东高密市井沟镇田庄中心小学杜玉利、陈美兰老师合著的批驳文章《<琥珀>的想像很合理》(见《小教》2002年第9期),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关注。本人认为,《琥珀》一文确实想像欠合理,其愚见有三,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不容质疑,合理的想像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阮老师认为原文的想像和生活实际不相符,其理由为:原文中“大滴松脂是从松树上滴下来的,同时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住”与实际生活中我们所见到…  相似文献   

20.
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七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