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气质?一般来讲,气质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气质也指人的风度、模样.气质一词,语出宋代张载的《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气质研究对教师教育工作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生万物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自然之气到人之气再到人在具体活动中所流露出的精神气质,气的内涵在不断变化,其价值和起作用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独特的精神气质。教师的职业精神气质具体表现为志气或日英雄气——对学生有爱心,底气或日高傲气——对自己有信心,才气或日书卷气——对业务有痴心,稚气或日孩子气——对生活有童心。研究教师的职业精神气质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造就更多的教学名师。  相似文献   

3.
每年再忙,我也抽出教师节、春节前去探望我小学的班主任,因为从小至今,他是我心中的“教师偶像”。“赵老师帅,他学识丰富”,这是一个小学生心中的偶像标准。踏上教师岗位,我幸运地碰上了“伯乐”——个教研室“老法师”走进我的课堂,他赞扬我“外美内秀,有教师气质,基本功扎实,语文课上得漂亮”。此后,这个“外美内秀”就成了我不断勾勒、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所有与教育功能相关的因素抽丝剥茧,你会发现,人们记得最清楚,也是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就是一生中遇到的好老师。回顾求学历程,极巧合的是,许多人都说,是高中时期的老师给自己一丝灵感或一点勇气,是高中老师让自己坚定地走向某个地方。 对未来方向的无形影响 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林万亿,回忆起求学生活时他说,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他高中时的一位数学老师。那时,老师鼓励他们不可以认为自己基础不好就妄自菲薄,而且帮助他们从数学的基  相似文献   

5.
教师气质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旨在揭示这种影响产生的内在机制,分析各种气质类型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劣势,并提出教师气质自我教育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师范生教师气质培养具有适应教师角色的自我修养价值、提升未来师范力量的教育价值,以及引领世俗风气的现实社会价值。师范生教师气质包括才气、灵气、大气和生气等几方面的内容,高校可以通过增加实践环节、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途径来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气质。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气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禹 《教书育人》2009,(8):75-76
气质即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脾气、秉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气质主要取决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在人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如: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有的孩子很安静。而教师气质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相互接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气质之美     
通常,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充满了自信,百折不挠,他的气质也会非同一般。阿累在《一面》中写的:鲁迅先生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书“一”字。这就表现出了鲁迅先生那种不妥协的气质美。舒曼曾经说过:“一切时髦的东西最会变得不时髦。”然而,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气质美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气质之美@王晗$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五中学4年7班  相似文献   

9.
丁乐 《学前教育》2004,(2):17-19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家庭双向互动理论使人们认识到母亲的教养方式受儿童气质的影响。之后,随着对儿童气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广大研究者开始进一步关注在学校环境中,儿童的气质对教师的期望、教学效能感、教育理念及教师的教学实践的作用和影响。从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影响来看,我们认为受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教师的个别化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2007,(10X):6-14
不要总是说你的孩子沉默寡言不合群;不要总是说你的孩子又吵又闹多动症。这些,往往都是他们内在气质的外显。气质本无所谓好坏.关键是要了解孩子的独特气质,让孩子绽放出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芳香与美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的精神气质,不仅指满腹经纶的文化知识、机敏幽默的教育才智、深厚的爱心、充沛的活力、亲切的教态和动情的话语,也包括教师身上洋溢出来的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一种强烈的教育理想,一种对诗意人生的追求。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语文教师没有传统国文教师那种教育情怀和知识功底,只是为了谋取俸禄而完成教学任务,沦为了教育的奴隶,不说做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人类思想的启蒙者、社会的批判者和引领者,甚至有的语文教师连一般教师应有的精神气质也快消失殆尽。语文教师要提升精神气质必须做到:爱岗敬业,恪守高尚师德;修身笃行,强化人格魅力;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质;关爱学生,努力教书育人;勇于探索,形成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李辉 《云南教育》2000,(9):12-13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点,并引导他们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气质中的消极品质,发扬积极品质。 教学形式:小品表演,教师讲授,气质测量。 教学过程: 一、小品导入(五名学生表演小品《迟到的观众》) 地点:某剧场门口。 时间:演出开始十分钟后。 人物:查票员和四位迟到的观众。 情节:剧场规定演出开始十分钟后不许入场。四位迟到者面对查票者的说明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第一位:大吵大嚷,怒发冲冠; 第二位:软硬兼施,找机会溜进去; 第三位:不吵不嚷,虽感遗憾但还是理解剧院并自我安慰“好戏…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学生想要跟随的人,是能把学生吸引到自己周围的人,是能够得到学生信任的人。教育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都跟教师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气质与心理状态及其行为表现,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气质与心态结构和恰当的行为表现,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和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期是培养宝贝气质美的奠基阶段,它表露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中和活动中。气质美,不是指某种气质类型,而是指气质特征。一个人,他的气质类型可能是混合型的,也可能是四种基本气质之一,亦可能是以一种气质为主,同时兼有其它气质的  相似文献   

15.
气质小议     
一个人的气质,决定着他的仪表、风度。每个人独特的气质,都要从他的言行中表现出来。“言”,是听他的言谈,“行”,是看他的举止。“言为心声,行为心定”。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个性光辉。谈吐,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和气、谦逊的语言,是友谊的桥梁。精彩且富于哲理的演说,是名人成功的捷径。高雅的举止,是良好心绪的显示镜。礼貌、诚恳,是衡量一个人修养的尺度,它们常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美好的仪表与仪态,是社会礼仪的基础,是给人良好印象的重要因素。 高雅的气质是不易获得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注重美化自身的形象,从气质上进行深层次的美容,在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方面,都体现出高雅的气质来。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的同伴冲突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介入策略直接影响到冲突的解决。不同的气质类型会影响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的选择。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的现状及其与教师气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教师所使用的介入策略因教师气质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气质的情绪性和活动性对其介入策略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淑玲 《成才之路》2010,(26):30-30
作为一名教师,掌握有关气质的知识,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并采用适合其气质特征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其学业成绩和智力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教师虐待、伤害学生的暴力事件屡屡发生,给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案例1: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赵某在一次考试中,扭头咳嗽了两声,站在教室门口监考的白老师便让他走过去。白老师问他:"你干啥呢?"他回答:"咳嗽。"白老师便对他左右开弓一顿耳光,  相似文献   

19.
“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和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与首任军事长官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这支部队就有了灵魂。从此之后,这支部队不管换了多少  相似文献   

20.
罗钦顺是明代中期气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理气论上,他主张气为本体,理气不能分离,理乃气之理。在理气论思想的影响下,他的人性论表现为明显的气质人性论,反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性乃人之生理,离气质则无天命之性,性必有欲,欲出于天而非恶。罗钦顺的气质人性论思想,是明清人性论由天命、气质二分的人性论向气质一元人性论转变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