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纲举目张     
给报刊写稿,不论是写新闻、通讯、文章、言论,都会遇到一个主题的问题。主题,就是作者在作品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心思想。可以说,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有人把主题比作“纲”,把题材比作“目”,这个比喻是有一定道理的。唐朝人杜牧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明末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夕堂永日绪论》)。古人说的“意”,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主题。这些话的意思是明白的:主题是统帅,材料、辞句都是兵,没有帅的兵是乌合之众,自然不能算军队,是  相似文献   

2.
“新闻眼”是一则新闻的主题、红线、灵魂,是整个报道思路和整篇新闻文脉交织的枢纽,是新闻作品中的精气神和最为光彩照人的闪光点。有没有“新闻眼”,“新闻眼”抢不抢眼,将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的深浅高低和成败得失。有经验的记者写稿子,特别重视寻找“新闻眼”。什么时候拎出了“新闻眼”,什么时候就写得出好稿子。正确确定报道选题,反复提炼新闻主题,是拎出“新闻眼”的重要步骤和环节。  相似文献   

3.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新闻界的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会议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报道形式、选题到内容上,仍嫌“老套”。为了让我们的广大普通百姓能从会议报道中快速地、清晰地、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其中关键要抱定一个宗旨:把会议变成“新闻”,让读者一口吃到“馅”。会议不等于新闻,如果把会议比作…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新闻主题比作红花,把新闻背景比作绿叶的话,那么它们只有相互辉映,景色才更加绚丽,稿子才更有新闻价值。这是我几年来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一点体会。1995年春天,我们仓库大搞绿化事业,官兵们自己动手,在库区东南方向的山沟里栽种树苗4000株,当时我感到这件事有报道价值,便赶写了一稿《某仓库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官兵自己动手栽树4000株》。当我拿着稿子让来政委审阅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小李呀!稿子写得很及时,但缺少背景材料。”原来,我们库区东南方向的山沟,是当地有名的风沙口,并且还有一句顺口溜:“风沙口,风沙口…  相似文献   

5.
其二,材料的作用在于阐明报道主题。写新闻时,取舍材料或详略运用材料都要服从报道主题的需要,应以生动深刻地反映新闻事实为依据。所以,取材要体现报道主题,对新闻素材除了去伪存真之外,还必须进行去粗存精,不能“拾到篮子都当成菜”。有的老记者总结取材的体会曾说过:“新闻报道的主题既然是一篇稿件的灵魂,选材就一定要灵魂附体,即用主题统率材料,同时对材料的取舍和使用材料的详略又必须扣紧报道的主题。毛泽东同志谈到写文章时指出“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谈起新闻写作,有的同志说,写新闻,不像写小说,把一件事情告诉读者就够了,不必讲究写出什么形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是叙述事实,有些新闻可以这样写,但是要把它写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做不到了。有的同行又说,“新闻报道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千姿百态的。要把这个千姿百态夏映出来。真是难上加难啊!”当然,也有的同行掌握了一套“看家”的本事:写戏剧演出是“婉转动人,妙不可言”;写音乐演奏是“美妙的乐章。动人的旋律”;写现场又是“场面极为壮观,实属罕见”……这些形容词虽然是前人创造的结晶,但毕竟没有具体描写出报道对象的形象,而且用得多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体裁,是指新闻写作的表达形式。一般说,报道的内容决定报道的形式,而报道的形式反过来又制约着报道的内容。好的新闻作品,总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在写作时,由于表达报道主题的手法不同,选择材抖的角度不同,组织材料的结构不同,以及报道所要达到的要求不同等等,所以新闻的表达形式——即新闻写作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宣传工作的需要,再加上新闻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新闻写作的体裁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要为报刊写好稿件,争取较高的采用率,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特点和要求。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十八般武艺”要样样精通。中国新闻学院教授、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曾在本刊连载“新闻采写讲座”,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现应读者要求,本刊从本期起,将陆续刊登孙世恺同志新写的“新闻写作入门”讲座,包括:《怎样写消息》、《怎样写通讯》、《怎样写特写》、《怎样写调查报告》等题目。共约5万多字,可供各地用作培训通讯员的基本教材。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主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古人叫“意”。提炼主题就叫“立意”或“炼意”。记者、通讯员收集好写作的素材之后,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提炼和确定所写新闻的主题,即中心思想。为什么要提炼主题为什么先要提炼和确定主题?我们写新闻不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宣传政策,引导舆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每篇新闻就要宣传一种思想观点,就要有一个主题。另外,我们手边收集到的素材是杂乱无章的,需要从这些素材中理出一个头绪,由一种主导思想即主题来加以统率。也就是毛主席说的“用明确的观点去统率这些材料”。唐代诗人杜牧说“文以意为主”,也是这个意思。宋代  相似文献   

9.
1 写好新闻——记者的首要职责,这个命题似乎不应该成为什么问题。但是,当前仍有加以强调的必要。在新闻改革中,我们的报纸有了很大进步,前些年那种“新闻文章化、报纸杂志化”的状况已经根本改观。但是,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比起来,一些报纸新闻少的问题仍然解决得不好。有些冠以“本报讯”的新闻,并没有给人提供什么新的信息,实际上算不得真正的新闻。那种内容相似、主题雷同,只换了个地名的重复报道还不时见诸报端,而事实陈旧、交代不清、提法不准、文字粗糙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至于真正写得精彩的“活”而“重”的新闻却不多见。有的报纸一年下  相似文献   

10.
每天,翻开报纸,我们都会看到大量的会议新闻。它已成为宣传和解释党的方针政策、传送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新信息的一种主要报道形式。如果我们逢会就报,报道方式又是老套路,势必把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淹没在套话、空话和长长的名单之中。读者不感兴趣。其指导性也就大大削弱了。那么,会议报道到底如何改?首先。不能“有会必报”。会议能否成为新闻,关键在于会议内容有无新闻价值。有的会议,如“两会”、“党代会”等重大政治性会议,不论其开会本身还是会议内容都有新闻价值。而有的会议,如工作例会,专业会议等,开会本身也许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不能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采写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老生常谈的老产品,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农业生产中的“四季歌”等等。这些老主题,对现实工作和生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报刊所必须报道的,也是读者所需要的。但是,“闻”新则喜.旧则厌,新闻是否有新意决定着新闻的传播范围和深入人心的的程度,如果老主题写成老面孔,则常会令读者感觉索然无味。那么,老主题怎样才能出新意呢?一、深入细致,挖掘新思想。老主题写不出新意来.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写出新的思想,而是旧曲重弹,陈言连篇。挖掘新闻事件中所具有的精神“火花”,是老主题出…  相似文献   

12.
新闻策划:一个并非科学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可不可以策划?这是近来新闻界的加’1话题之一。如果要给“新闻策划”作界定,势必先要明确“新闻”的内涵外延。尽管对“新闻”这一概念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纪,莫衷一是。其中颇有影响的是“报道说”和“传播说”:即“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传播)。新闻必须经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但是新闻需要报道却并不等于就是报道。两者的关系是。报道是新闻产生的必要条件,新闻则是报道产生的结果;报道是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是报道过程中的信息。认为“新闻就是报道”,事实上是误把新闻报道活动与新闻信息搅在了一起。“新闻”不等干“…  相似文献   

13.
人常说,新闻写作“无米难为炊”。这强调的是必须深入采访,占有大量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才能把报道写好。从另一方面看,有“米”则应巧为“炊”。这是说在掌握了素材之后,还应当讲究写作章法和技巧,力求把稿子写好。在编辑工作中,笔者发现有的年轻记者(或通讯员)好不容易抓到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却不知怎样选用具体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来表达;有的手头虽然掌握了好线索,却不注意往深处挖,开掘不出新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报道,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被认为是比较难以驾驭的题材。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得让大家喜欢看、有看头呢? 一、“消费者新闻”经济报道的主要读者是消费者,因此经济报道的写作首先必须考虑消费者。他们的利益是什么,他们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是什么,我们应该了然于心,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15.
浅论新闻立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自力 《新闻界》2000,(5):52-52
什么是立体,有常识的人都能理解;但是什么是立体新闻,不少人却不太清楚。因此,在新闻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探讨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立体新闻的起源和发展   什么是立体新闻 ?《人民日报》主任记者王楚有个较好的归纳和见解,他说:“在同一画面上,同时表现某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比方把人像的正侧面同时表现,把立体这一形式运用到报纸新闻写作上,能使读者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获得是过去两倍甚至几倍的内容,读者读新闻所引起的共鸣时间也为之缩短。”   我国的“立体新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的过程。最早提出新闻“立体化”…  相似文献   

16.
在播音创作上过去只提“播音”,而现在“说新闻”、“说广告”的提法都有了。近年采,播音界的学术交流以及业务期刊上,“说新闻”一词也有使用。关于什么是“播”,什么是“说”,以及“说”和“播”的关系,是人们探讨颇多的话题之一。笔者常年在一线从事新闻播音,对此有些感受和思考,在此便结合播音理论,谈谈“说新闻”这一问题。“说新闻”,就是遵循播音创作规律,在把握稿件内容的前提下,运用播音表达技巧,流畅自如地把新闻事实“说”出来,把有稿新闻播得像无稿一样轻松自如、自然、平易。这种“说新闻”的观点是积极的、正确…  相似文献   

17.
主题与读者写文章,总是为了说明什么才写,那个要说明的“什么”,就是主题。没有主题的文章是不存在的。没有主题的文章,必定象梦话一般不知所云。文章是正确地向读者说明主题的手段。不能把自己想说的告诉读者,也就是说,写了半天,读者不解其意,那样的文章是失败的。由于主题不同,有的文章简单,有的文章复杂,但是,不论哪种情况,都必须把主题思想正确地告诉给读者。有了读者,文章才有存在的意义。没有读者的文章恐怕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任何时候,文章的作者都应该考虑自己写的文章给谁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已经形成一个框架,把一类新闻归为社会新闻,似乎没有什么分歧。但是,认真研究一下,人们对社会新闻的认识并不一致,“社会新闻”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表现在报面上也有明显的区别。应该说,我们对社会新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新闻也不同于旧中国的社会新闻。我们的  相似文献   

19.
简明是新闻写作的最高技巧。那么,怎样才能使新闻写得简明呢? 根据实践,我认为主要有八种方法。 一是大题小作法。“大题”指的是大题材、大主题;“小作”是指写作时选题范围要窄、确定的题目要小。这样,就能以最经济的笔墨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温州晚报去年12月4日四版头条《英国媒体大夸温州民企》是一个比较大的题材。温州著名的民营企业很多,怎样写才能生动地表达报道的主题呢?该文作者从‘小作”入手,选了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夸“奥康”和“奥康”老总来体现这则新闻的主题:温州民企品牌形象好,老板精神焕发。  相似文献   

20.
所谓报道角度,是指采访到可报道的题材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视角来表达,把新闻写透写深又写活,使广大读者喜欢看。 那么,最佳角度在素材中的表现形态是怎样的呢?先举个事例,把这个抽象的说法具体化。某离休干部在战争年代多次流血负伤,而今自觉端正党风,不走后门安排子女工作;维护国家财产敢当“黑包公”;他临终前嘱咐家属子女:“没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只有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留在我身上的三块弹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