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官修政书,《皖政辑要》编纂得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重在创新,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历史的新貌。全书以清末中央政府新官制为纲目分为十科,其中交涉、民政、学务、农工商、邮传五科,从形式到内容均系当时首创,度支、军政两科之下子目亦多有新意。经过编纂者的精心安排,该书在篇目上破旧立新,在取材上推陈出新,从而使晚清中国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得以包容,新变化得以展现。这极大地拓展了政书体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容量,是对以往政书体例继承中的创新,因而具有了弥足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穆键  朱寅 《天中学刊》2012,(1):122-125
作为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政情的史籍,《皖政辑要》中关于财政制度的文献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尤为重要的是,该书的《度支科》从赋税制度的变革、财政支出的变化这两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晚清安徽财政制度的嬗变,也为我们洞察晚清安徽社会经济的变迁提供了绝佳视角。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时期,对传统农业进行近代化改良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农业大省的安徽多项农业新政并举,集中体现在了四个方面:设立近代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开垦荒地、推广桑蚕和兴修水利。这些政策和措施,在皖省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贯彻和实施,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徽的传统农业亦在此时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皖政辑要》作为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一部政书,真实地记载了该省实现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使得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在统一的中国底色下得以系统性布局和协同,激活了更深层次的社会能动性,为观念体系和改革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政治着力点,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开辟新的政治空间。在治国理政新空间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目标与措施包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两步走”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高质量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为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从方法论角度看,就是立足实际,走群众路线,科学运用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上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关键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今天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常态下的新理念,在新常态下领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法,把握规律性,增强贯彻治国理政新思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晚清社会文化秩序上的失范,促使近代学人从价值理念的角度深层次地探讨中国贫弱、西方富强的原因以及如何拉近中国与西方先进文明的距离。严复的社会学思想在学理上深受斯宾塞等人的影响。他坚持社会进化论,主张社会有机体论。严复社会学思想有其应用理论形态,即“从物理到政理”及“国民素质论”,并用于解析中国近代社会,有实践品格。时代变迁的急速导致严复未能很好地消化而直接将西方社会学思想用于解析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7.
在清末新政所涉及的诸多领域中,教育改革是各项改革措施中成就较为显著的一项内容。而清末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则是整个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居于提纲挈领的地位。面对新式学堂的陆续举办、教育事务的日趋繁杂,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早已不堪重负。当政者唯有应时而变、破旧立新,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教育行政体制也就势在必行。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正是诞生于这一时代背景下。作为晚清的一部地方政书,《皖政辑要》从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清末安徽的这一制度变迁,对于我们认识清末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新继位的几位皇帝年龄太小,不能立即亲政,于是出现了非正常状态的太后理政、听政与垂帘等皇权运作模式。其实,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仪制,很快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界所谓慈禧太后三次垂帘听政的说法有误,至少不够准确。所垂之帘,只是黄色的纱幔或纱屏;至迟在同治九年六月,两宫太后召见大臣时,即已不再垂帘;听政的地点除了养心殿的明殿或东暖阁,后来又包括养心殿西暖阁、乾清宫西暖阁、西苑勤政殿的东暖阁、颐和园仁寿殿之北楹。严格说来,慈禧共有三次听政或训政,其中只有第一次是垂帘。  相似文献   

9.
张本政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亲日派买办资本家。他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创办了政记轮船公司。政记轮船公司的鼎盛时期,拥有轮船总吨位在6万吨以上,并兼营其他行业,与著名的招商局齐名。在日本侵华期间,张本政与政记轮船公司为日军运送军火、物资,筹集款项,并为日本帝国主义摇旗呐喊。1945年日本投降后,政记轮船公司也随同日本侵华的失败而彻底衰败。  相似文献   

10.
废科举与兴学堂是晚清教育改革相辅相成、同步运行的两大工程,也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重要步骤.新式教育发展所带来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变、办学主体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以及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等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促使“高度合一”的政学关系开始松动,而且也唤醒了现代教育的主体意识.全面考察科举革废这一历史进程是正确认识现代教育主体意识诞生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政民关系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尤其社会主义政民关系的本质、政民之间的矛盾以及通过调处政民矛盾来密切政民关系的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抗战为郭沫若提供了一个弄潮的机遇。时代与个人的双向选择,使他成为抗战文化统一战线上的领军人物,他得以叱咤风云,尽展才华。抗战改变了郭沫若的文化身份,转换了他人生行旅的轨迹。由士而仕,郭沫若走上亦文亦政的道路,并且终其一生。这也是许多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做出的文化选择,其中的是非曲折,应该包涵在时代的悲剧性因素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政产学研用模式的由来,指出该模式是由产学研模式和政产学模式发展而来,分析了政产学研用模式的内涵。进而指出通过集合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所等各方资源优势,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政产学研用理论的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基础教育政校关系存在政府权力下放与宏观调控矛盾比较突出、合理有效的教育相关法律制度短缺、政府对学校的责任不清等缺陷。为此,可参考西方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新型政校关系的成功经验,关注政府的教育服务功能,有效扩张学校办学自主权,致力于打造评估型政府,并从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责任、健全教育体制、优化学校治理等方面入手,重建基础教育新型政校关系,实现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的检政与检务职能不分所造成的弊端以及检政与检务职能分开所存在的改革难点进行了较全面、具体的分析,并试图在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上,按照中央现行方针政策,结合目前商检部门职能体制改革的现状,提出并探讨检政与检务职能分开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期加强检政制度建设,提高检务水平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考察传统学术视野下和谐思想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刘基和谐思想的内容、特色及其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刘基作为历史上的"三不朽"伟人,既有经世的实践经验,又有传世的所立之言,他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丰富而且深刻。刘基和谐思想既继承了传统的和谐观,又有许多创新,他更着重于动态和谐的建设,主张"通其为天地之盗",认为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政刑",并且"政刑"是体现王道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惩恶除奸的刑法和约束人们行为、让人事得以顺利进行的制度在刘基这里得到了更有力的强调,并且他进一步指出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光靠顺道之"德"和确保德教落实的"政刑"之"方"还不够,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这剂药,以促进和谐社会得以实现。刘基把制度建设提到"王政"层面上,重视制度建设,提倡"天地之盗"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儒家和谐观一种有力的推进,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整合资源、互利双赢为基本的目标原则,地方政校合作目标至少要有两个方面:形成高校彰显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和区域特色的比较优势;构建政府支撑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人才、智力保障体系.地方政校合作总体目标与微观或中观目标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统一形成了政校合作的目标机制.地方政校合作目标机制的创新通过机制的构建与优化来实现,包括合理的目标设定机制、明确的目标分解机制、适时的目标调控机制、高效的目标实现机制、交互的目标反馈机制和动态的目标评估机制.地方政校合作目标机制创新在路径选择上,必须注重切实转变地方高校教育观念,调整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把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整合地方人才资源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环境下,为了防止脱贫后返贫,构建政、校、企合作模式,文章分析了政、校、企三方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能够回应意识形态领域错误思想的挑战,化解执政党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势所趋,同时也能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既回应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又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还需进一步提炼提升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精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概括与总结治国理政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完整体系,深入探究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短篇小说的崛起出于报刊的需要,晚清的"新小说"也是短篇小说转型的发端。民国的短篇小说更是继承了晚清的这一发展。它们在主题、内容和形式上都为"五四"新文学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