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莽末年,刘演刘秀兄弟怀着“复高祖之业”的雄心,纠集宗族宾客参加农民起义军。刘演遇害后,刘秀奉命到河北召集义军,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消灭了王朗,镇压了铜马、高湖义军,扩充势力,并在高(今河北柏乡)称帝。当时天下尚有渔阳彭宠、秦郡秦丰、梁地刘永、齐地张步、庐江李宪、天水隗嚣、河西窦融、巴蜀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光武帝及其部将经过十五年的征战,翦除割据,完成统一大业。面对东汉初年人口锐减、社会凋敝的局面,光武帝采取发展经济的措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19,(1):87-94
唐初在再造与重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时,并非简单地直接承袭隋朝的成果。隋末经历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大起义,同时隋朝旧官僚集团或各地豪强集团等割据势力四起,在混战中终于由李唐政权完成了统一。虽然这一历史进程为时短暂,但各割据势力在其势力范围内,为了巩固地盘和与其他割据势力作军事斗争,大量析置州郡县。这一现象在关陇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秦隋之比较     
秦隋两朝是中国古代史上两个非常相似而又极其重要的朝代。为此,许多复匀资料和考试试题经常涉及其有关内容。所以,对秦隋两朝历史进行综合比较极有必要。以下简列两朝宏观之比较。 一、建立统一政权 (1):统一全国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都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 ②秦: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国;隋:公元589年,灭陈统一中国。 (2) 建立集权 ①都开创了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秦:确立皇帝、三公、郡县制;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89页:“为以后隋唐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应改“隋唐”为“隋朝”。课本第99页:“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不是“隋唐”统一中国。“隋唐”与“隋朝”$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巡游天下及其对后世旅游的影响叶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王朝.统一大业完成后,为了申张秦法、宣扬威德,为了考察军事和政务,也为了求神问仙.祭祀...  相似文献   

6.
隋朝的建立以及统一全国,是建立在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社会发展趋势之上的,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以后,统一的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已经瓦解,直到隋文帝杨坚开皇九年(589)隋王朝重新统一中国为止,在将近四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统一的中国处在分裂割据、军阀混战以及周边各族上层分子侵扰中原的局面之中。但统一始终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 三国时期。魏黄初元年(220)前后,全国各地的军阀在频繁的混战中,逐步形成了三支强大的统治势力,并且在北方、东南和四川地区分别建立起三个封建国家,开启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由于  相似文献   

7.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振长策而御海内,执槁朴以鞭笞天下,以风卷残云文势,横扫关东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五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八十一年(汉昭帝始元六年),西汉政府召开了一次盐铁会议。会上,以政府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同来自各地的六十多名儒生,即“贤良”、“文学”,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儒法大论战,围绕汉武帝的政治路线及其理论基础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汉武帝的政治路线,是秦始皇以来的政治路线的继续和发展。这条路线,是打击奴隶主残余势力和地方诸侯王割据势力,巩固封建地主阶级中央集权的路线。这条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法家学派的学说;而奴隶主残余势力和地方诸侯王割据势力的倒退、复辟的政治路线,则是以儒  相似文献   

9.
论韩信     
“汉承秦制”,刘邦基本上继承了秦始皇的政治路线和依靠他建立起来的物质基础,消灭了以项羽为代表的搞分裂、开倒车的复辟势力,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但是,统一与分裂,前进与倒退的斗争,并没有结束。以韩信为代表的分裂割据势力跟以刘邦、吕后为代表的西汉王朝之间的生死搏斗,就是这场斗争的继续。不过,斗争的形势,已经由公开的两军对垒,转化为地主阶级政权内部的两条路线的斗争。代表分裂割据势力的头子就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参考书关于《火烧赤壁》的时代背景介绍中写道:“东汉末年,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割据局面。魏国的曹操统一黄河流域以后,率领大军南下。企图消灭吴国的孙权和蜀国的刘备这两股势力”。赤壁之战发生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此时,中国大地上并没有魏、蜀、吴三国这样的政权形式。陈寿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是这样写的:十三年“秋七月,公(指曹操)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99页:“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终于导致了隋末农民大起义,起义推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隋的统治是被农民起义推翻了的。有些课外相关资料用此观点,但在课本第101页,又是这样叙述的:“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起义,各地纷纷响应。起义逐渐汇合成几个强大集团,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瓦岗军在河南瓦岗起义,攻占隋朝大粮仓兴洛仓,把粮食发给农民。隋政权摇摇欲坠。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政权覆灭了。”紧接着,到了第102页,课本上又是这样讲的:“隋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时,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乘机…  相似文献   

12.
中唐以后的二百多年,经历了从藩镇分立到五代十国,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的割据混战,严重地分散了封建地主进行阶级统治的力量.统治阶级由于力量的分散,不仅当黄巢大起义急风骤雨般地冲击着地主阶级及其政权的时候,立刻陷入混战之中,而且从五代以来对北方契丹贵族统治者的步步进逼,也显得无能为力.北宋政权的建立,官僚地主阶层代替了过去门阀士族地主垄断了政权.这个阶层占据了社会的上层统治地位,迫切要求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为广泛地接受和容纳全国各地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集中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极大地加强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专政.五代时,后周王朝已经开始压抑武装割据势力,北宋统一王朝建立之后,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必要性更加突出;因此,宋初在消灭分裂割据势力,加强统一的战争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集权于中央的措施,逐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宋太祖赵匡胤代周建立宋王朝,采纳了赵普的建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将政权、财权和军权一齐收归中央.1.军权的集中(即“收其精兵”).国家机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军队.唐末五代以来,  相似文献   

13.
本课教材的重点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末农民战争推翻隋的统治;难点是隋初经济发展的原因。一隋的统一教材首先叙述了隋朝对全国的统一。自东晋以后,我国处于南北对峙的分裂割据状态。这种分裂局面,人为地阻隔了南北人民的交往,如“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渡”(《北齐书》卷46,《苏琼传》),严重地妨碍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同时,南北各王朝为了进行割据战争,又把沉重的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节选自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附近)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李愬雪夜入蔡州》记载了唐宪宗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的一段史实。这场战争虽然是统治阶级内部之争,但从唐王朝来说是为了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这对人民是有利的。因此,在李愬袭取蔡州的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 117页 :“元朝的……建康、杭州、成都的丝织业很发达。”此处的“建康”应为“应天即江苏南京”。课本第 15 1页《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图右侧 :“应天 :今江苏南京。”课本第 15 2页 :“13 68年初 ,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课本这两处都对 ,并没有出现“建康”字样。人教社 1990年版《中国历史》第二册第 3 6页 :“13 5 6年 ,朱元璋攻占集庆(注 :集庆 :今江苏南京 ) ,改名为应天府。”《辞海》1979年缩印本第 499页 :建康 :①晋建兴元年 (公元 3 13年 )因避愍帝司马邺讳 ,改建邺为建康。即今南京市。……隋灭陈 ,…  相似文献   

16.
<正>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结束了近四个世纪(中间有西晋的短期统一)的分裂割据局面。这是继秦并六国之后,我国封建社会里又一次影响深远的统一活动。如同秦统一一样,隋统一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这五百多年的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的混战状态。战争过程中,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人口大量死亡,农村和城市都受到极大摧残。但是,这个时期中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和民族融合却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这看起来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统一的封建王朝被各地兴起的封建割据势力所代替,公孙氏政权就是当时在中国境内兴起的封建割据势力之一。公孙氏在辽东政权的辖区,相当于现在的辽宁和辽宁以东的部分地区。从公元一八九年到二三八年,公孙度及其子孙统治辽东整五十年。他们利用辽东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拥兵独立,割据一方。在此期间,辽东大地曾一度出现过安定的局面,社会生产得到了发展;二三二年,以公孙渊为首的割据势力卷  相似文献   

19.
从曹操的几个政令视其用人观石军红曹操的一生,均处于战乱年代。乱世之秋群雄迭起,各拥兵自立妄图大业。曹操从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始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他在割据势力相互争夺的战争中先后灭袁绍、挤刘备、攻孙策、终于统一北方,成为手握大权执掌重兵的一代雄。他的成...  相似文献   

20.
〔例 1〕西晋统一后又迅速走向分裂 ,而隋统一后却出现了长期统一的局面。试结合两个朝代统一前的社会状况及各自的措施概括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参考答案〕政治方面 :魏晋时期形成的士族势力 ,是统治阶级的腐朽代表 ,其势力发展是造成分裂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晋统一后 ,政治腐败。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 ,庶族地主地位上升 ,扩大了统一的政治基础。隋统一后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又为长期统一提供了政治前提。经济方面 :西晋统一前 ,处于经济重心的北方由于连绵的战乱 ,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而南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