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孙伟 《新闻前哨》2006,(4):62-63
2005年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犹如疾风骤雨地下发,对医疗、房地产等行业进行整顿,力度空前,使中国报纸的广告收入大幅下滑。“经历近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历史性的拐点来临了!”资深媒体分析人士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2.
广告之重,关乎中国媒体的财政命脉。尤其是地方媒体,生存运作和后续发展,都离不开广告创收的源源输入。在历经房地产广告缩水、虚假医药广告治理、汽车广告萎靡不振等一系列寒潮后,广播媒体与新兴的网络一起,在广告创收额度的增幅上并驾齐驱,着实让其他媒体艳羡。不过,地方广播媒体也正经历煎熬。大量本地大户的广告资源流失,愈来愈成为这些媒体的阵痛,挥之不去。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县级广播媒体,本土原有的广告大户悄然蒸发,集体逃亡,在媒体上销声匿迹,继而转向外地或更大的强势媒体。面对本地广告大户的逃离现象,猝不及防的地方媒体及业界至今未曾为其给出一个准确而规范的概念,我们姑妄通俗地称之为“灯下黑”。  相似文献   

3.
赵向东 《今传媒》2016,(12):75-7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大量出现,在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下,中国房地产广告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不论是广告媒介的类型,还是广告信息的传播方式;不论是广告对象的行为习惯,还是广告主的特点等方面都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媒体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媒体融合一方面增强了房地产广告媒体投放精准度;另一方面也重新塑造了房地产广告的互联网思维及营销模式.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也为中国房地产广告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与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06,(6):22-22
由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电视台等发起主办的“2005中国年度传播大奖”揭晓。中国年度传播大奖素有“中国传媒奥斯卡”之称,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荣膺“2005年度中国十大传媒人物”、“2005年度中国十大广告人物”、“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人100强”、“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媒体100强”等4项大奖,成为风云媒体。  相似文献   

5.
张燕丽 《青年记者》2005,(11):67-67
房地产广告是当前许多都市报、晚报的重头戏之一,然而一些房地产广告让人看了感到十分不舒服。有些分明打着“高尚社区”、“富人区黄金宝地”、“身份与尊贵的体现”等等字眼,把房、钱与名赤裸裸地画上了等号,更与人的品质拉上了关系,似乎不住在“高尚”社区的人都是低俗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7,(6):92-92
从“2007年中国广告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获悉,2006年我国广告年经营额达到1573亿元,同比增长11.1%。广告额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房地产、药品、食品、化妆品和汽车行业。目前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英国之后的第四大广告市场。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报道中的媒体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毓 《记者摇篮》2009,(2):34-34,13
近年来,有关于房地产的新闻报道逐渐在各媒体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而且由于房地产新闻与老百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也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关注。在目前的房地产报道中,存在着两种极端情况:一是个别媒体从2006年开始就不顾实际情况,始终鼓吹房价要涨,对房价上涨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吹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二是个别媒体从2007年年末起,坚决“看空”房价,  相似文献   

8.
引言:正当人们还疑虑“国六条”能否落实的时候,更猛烈也更加具体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接踵而至。这次调控政策的出台,是人们记忆里最为具体、态度最为强硬的一次。于是,2006年5月30日,在该政策发布后的第二天,昆明市场上80%的房地产开发商及相关代理服务机构纷纷召开紧急会议,开始研究及学习这一政策。同时,昆明多数大众媒体均以头条的形式报道了该《意见》。 这一细则将给昆明房地产市场带来多大影响?对购房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开发商又将如何应对新政下的楼市?本期“观点”我们将为您全面解读该政策,且听各方声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报道中存在着一些不可或缺的话语权主体,如媒体本身、房地产开发商,以及与房地产市场有着天然联系的购房者——老百姓。当下“楼市迷离、媒体百态”的现状让老百姓在房地产报道中仿佛“失声”,而作为人民公器的媒体,除了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如何发挥应有的社会职能,维护并服务于老百姓,成为房地产报道必须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档案与建设》2007,(8):58-58
苏州市房产交易登记管理中心的前身是苏州市房地产监理处和苏州市房产交易管理处,根据建设部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管理一体化的要求,2006年3月两单位建制合并后重新组建,同时挂“苏州市房地产档案馆”牌子,为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隶属于苏州市房产管理局领导。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06,(45):38-40
“每年一小变,几年一大变”,站在岁月更新的交界处,回望2006年的昆明家装建材行业,才发现其实今年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处都有亮点”,将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的时候,2006年的特点也就呈现出来。下面就让我们一同点击——影响2006房地产相关行业关键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阳春三月,名震全国传媒圈的成都“报业双雄”《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先后重拳出击地产业,《居周刊》、《住在成都》先后面市,加上其他陡然冒出市面的地产专业媒体,总发行量远超过100万的新面孔冲上成都市的大小报摊,这座中国目前报业竞争最激烈的城市又将上演新议论报业鏖战风云。  相似文献   

13.
运用"特权"概念分析特权主义房地产广告,证明当代中国存在房地产广告特权主义倾向,从社会根源和直接原因分析该倾向的缘由并指出其社会影响,从而探讨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1998年和2006年杭州房地产广告所建构和反映的文化价值趋向,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广告表达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广告中象征性价值观的出现频率明显上升。如今,房地产广告作为一种符号,被赋予更多的含义,"身份"的概念在房地产广告中凸显。房地产广告中文化价值观的变化反映了国人消费观念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房价不断升高的这波行情中,媒体的引导虽然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起码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媒体业和房地产开发商间存在着“广告利益”的亲密联姻,因而媒体在维护和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在责任与理性购房面前,媒体应如何作为呢?  相似文献   

16.
实现房地产广告的注意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鋙  朱姝 《新闻界》2008,(4):166-167
本文从房地产特性的角度分析,并以广告的传播效果为标准,找出房地产广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希望房地产广告的创意和表现能回归到“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实现销售”上来。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风雨,一百届辉煌;中国的窗口,广州的荣光。2006年10月,“广交会”(全称是“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迎来了第100届这一划时代的盛大庆典。对于媒体来说,“百届广交会”必然是一个比拼新闻、广告、受众等各种资源开发的竞技场。广州的各大报纸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各施奇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特刊大战”。  相似文献   

18.
胡鸿影 《东南传播》2010,(7):128-130
中国房地产广告策划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房地产以强势经济的姿态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方面,房地产广告策划也逐步走向繁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房地产广告在特定的语境中,在消费者心理认同层面所施加的影响来揭示我国房地产广告传播建构消费者心理认同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广告对炫耀性消费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利娟  郭大燕 《新闻世界》2012,(5):136-137,148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住宅商品化的趋势明显使得房地产广告蓬勃发展。本文解读了房地产广告从物的消费到符号的消费的转变过程,以及广告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对受众的影响,并分析了当前消费社会背景下,房地产广告中所凸显出来的炫耀性现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安房地产广告文本的系统考察,总结出中国房地产广告中的意识形态趋向,并将这一趋向放在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总过程中考察,旨在勾勒出此类房地产广告所集中反映的意识形态的源和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