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真话,从写情书开始;假话,从写作文开始。"这本该是一句调侃,却被奉为"哲理"。想想我们读过的那些文章,看过的那些电影,是真实的吗?如果是,为什么要加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或"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呢?其实,其中藏着一句创作的潜台词: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是老掉牙的一句话,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相似文献   

2.
《红领巾》2008,(Z1)
亲爱的朋友们:突如其来的地震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更让我们收获了终生难忘的感动和震撼,这其中,就有来自你们的关怀和问候。"各位编编都没事吧?一定要保重身体!""我好担心你们,担心《红领巾》。"……一句句温暖的话语,  相似文献   

3.
姜是老的辣     
语文考试卷发下来了,老师讲评完毕,要求我们将试卷带回家,请家长签字。阿英是我的双胞胎老姐,这回她算是考砸了,基础知识不说,单是作文就被扣了19分。你猜咋的?考试前一天晚上,老姐在家看了一通宵的作文选,背得稀里哗啦,考试时全套照搬,满以为会得个高分,不想和另一个男生“撞了车”。阿英现在还在后悔,当时怎么就没再添一句:“本文系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放学了,我俩蹬着车回家。我的分数平平,但起码能过“监护人”那一关,可阿英就惨了……好久,她才开口对我说:“我说,亲爱的sister——”一听她甜言蜜语,我就…  相似文献   

4.
张荣芸 《中国教师》2011,(Z1):79-79
<正>【片段实录】师:在《桃花源记》中,"外人"出现了三次。请同学找到这三处?生:第一次是在"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中。生:第二次是在"遂与外人间隔"一句中。生:第三次是在"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中。师:注释14告诉我们,这三处  相似文献   

5.
A区:请选择 1.胖妞生病了,最怕别人来探病时移 什么? A.多保重B,多休息 2.动物园中,大象鼻子最长,鼻子第 二长的是什么? A.牛B.小象 B区:请回答 3.农夫养了10头牛,为什么只有19 只角? 4.时钟什么时候不会走? 5.9个橙分给13个小朋友,怎么分才 公平? C区:请闯关 6一对健康的夫妇,  相似文献   

6.
<齐晋鞌之战>是<左传>中的名篇,被多家古汉语教材收录,然而,对于文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一句,各教材的处理却不尽相同.本文从上下文语义及"从"的具体用法入手,分析了众说的疏漏,阐明了两"从"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教者曾前后两次教学《标点符号歌》,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设计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一次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师: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标点符号歌》。(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朗读后,教师一边范读一边讲解:儿歌每一句都从用法和形状两方面来介绍标点符号。)师:请同桌对读,并说说各标点的不同用法。(师读一句儿歌,请一名学生说说是什么标点,让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来。然后举例说明四种标点的不同用法。)[简评]本次标点符号练习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以及它们的用法。歌中用四句话介绍了这四种符号,每一句都是从用法和形…  相似文献   

8.
A我有句口头禅:"本来我……"而弟弟则会针对性地来一句"请不要……"  相似文献   

9.
正运燮兄:数年来虽疏于通候,时在念中。得悉吾兄安健,至为喜慰。吾兄退休后仍致力译著,质量俱丰,弟仰羡不已。仲湘先生大作甚多独到之见,已安排于《明报月刊》近期刊出,感谢吾兄荐介。谨驰书问安,尚祈珍摄保重。此请大安弟,良镛正一九九零(应为〇)年九月十二日苏仲湘先生此作极具价值,故甚为钦佩。我们年纪都大了,请保重身体,注意饮食起居。良镛又及  相似文献   

10.
总在告别中     
于2008.02.2814∶00发表在榕树下·众神的殿堂文章编号:4343870我走后,你多保重。平静的餐桌上,有银筷子落地的声音,清脆,悠远,依然动听,没有因为告别而异样。只是,再也无力重拾。笑笑,道声:保重,要好好的。会好好的,你也一样……  相似文献   

11.
<正> 动词的重叠不是重叠动词。动词的重叠是语的重叠,重叠动词是词形的变化形式。动词的重叠在《水》中有四类。一、AA 类(A 代表原动词)*①倘有不然,难以相见,保重保重。(4·52,间隔号前后数字分别表示中华版的卷数和页数)②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讲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10.119)“保重保重”“专等专等”分别等于“保重,保重”“专等,专等”,它们是一个动词(如“保重”)或者是一个动词性词组(如“专等”)重复出现两次,构成一个联合谓语,故是语的重复,而不是词形的变化形式。从语义上看,动词的重叠与重叠动词一样都有附加意义。《水》“AA 类”的动词重叠共出现4例,这4例都表示动作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伦文叙是明代广东的一个才子,有位富翁久慕他的才名,就拿来一幅《百鸟朝凤图》请他题咏。伦文叙不假思索,挥笔题道: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尔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尤其是一二句从表面上给人感觉是这样。其实不然,它堪称诗坛一绝。因为后两句反映的是诗的意境,前两句则寄寓了作者的巧思。请看:第一句的“一只又一只”,是二只;第二句,“三四”一十二, “五六”三十, “七八”五十六,三个得数相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与漫画     
《甘肃教育》2009,(8):32-32
对俺胖子老婆说感动版:老婆,你一定要多保重啊!(当然,是保持过去的体重了,嘿嘿!)诚恳版:你是我们家最"重"要的人物。安慰版:其实,你的腰比前年还是细了不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我们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以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遍的道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则寓言。”(莱辛语)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寓言呢?那就请看下文吧!  相似文献   

15.
《相鼠》诗共三章,每章四句。三章的基本意思是一致的,但各有侧重。三章的结构相同,均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为一层次,后两句为一层次;前一层次是排比事实,后一层次是在事实排比的基础上评论抒发。 下边对诗中的部分词语做些肤浅的解释,请方家指教。 相。毛《传》:“视也。”《说文》:“相,省视也。”《尔雅》:“相,视也。”郭《注》:“察视也。” 省视、察视,都是细看。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节借班教学的公开课。用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教师与学生交流后,正式开始上课)板块一我能感知童话故事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玩一个复述童话的游戏,可以吗?生:可以。师:在玩游戏之前,潘老师请同学们听清楚复述的要求:童话的题目是《会"飞"的青蛙》,老师一次说一到两句,说完后就请你们来复述。这要考验听力、记忆力和勇气,敢接受挑战吗?生:敢!师:下面我们就开始了。"有一天,鸟儿们开运动会,比  相似文献   

17.
苏锦绣 《中学生读写》2008,(11):148-148
<正>导演:张菁主演:何美钿、关智斌片长:90分钟类型:惊悚"无论你对这个故事有多少好奇,有多少探究的欲望,请千万不要去荒村。因为,荒村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更不属于我。"这是电影的开场白,是一句咒语,是一句劝告,更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作上记号。 生:…… 师:究竟哪一句话是中心句呢?下面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段开头第一句是中心句。 生:我也认为“这些狮子真有意思”这一句是中心句。  相似文献   

19.
请看如下一个句子:Though having lived abroad for years,many Chinesestill observe the traditional customs.请问句中的observe一词为何意,一时之间可能我们还有些茫然,observe一词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观察"这一含义,显然此处不可能是这一含义,再仔细回味,可能隐隐中想起observe一词还可理解为"遵守,遵循"这样的含义,这样理解的话,似乎这句的理解就通顺了。其实,类似的熟词僻义现象在英语中还是比较多的,往往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词汇有一些我们不太熟  相似文献   

20.
2001年9月10日,一束手叠花摆在教室的讲桌上,花下压着一封信:李老师:您好,这是新世纪的第一个教师节,祝您节日快乐。三年的时光匆匆流逝,升入张窝中学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更加怀念小学的老师,尤其是您,我让您费心了,请您保重身体。我将努力学习,报答师恩。一封短信,诚挚的话语带着淳朴的心意,仿佛又把我带回到三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