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元 《今日科苑》2007,(20):225-226
本文从公共危机、危机管理、公众参与的知识角度,分析了公众参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必要性。从加强宣传、增强危机意识,完善信息沟通机制,组织公众参与危机训练、培养应对危机的实践能力等三个方面对公共危机管理中加强公众参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现代城市、治理及公众参与相关概念,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指出了我国现代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的主要"三项"途径,即推动企业参与、推动民间组织参与、推动城市社区自治参与。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基于此.笔者从公众参与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原因人手.探讨了促进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英国公众理解科学专家约翰·杜兰特所建构的"民主模型"试图通过有效的科学传播来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以实现公众与政府、科学家之间平等地交流,从而使公众参与科学决策."民主模型"从社会生活的现实视角将科学传播的有效性和科学决策的合理性统一起来.这样,科学研究理论中"公共领域中的科学"(the science inthe public domain)这一概念在作为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合理性基础的同时也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诠释.所以,笔者以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为镜来反思"民主模型"的现实视角、理论前提、理论内涵和理论超越,以此来确认"民主模型"站在第三次科学研究浪潮的理论平台上对公众理解科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韩普 《现代情报》2018,38(7):19
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公众参与的进程,提升公众参与的层次和深度。基于公众参与理论和众包模式内涵,借鉴成功的众包实践案例,融入社会化媒体优势,本文构建了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公众参与智慧城市管理众包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包含了政府部门、众包项目运作方、社会化媒体平台和参与公众四大构件,通过社会化媒体公众平台实施,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论文最后对模型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树立公共科技观建设公共科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提出确立公共科技理念,解决新时期的政府科技管理定位问题。从国际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公众对公共类科技产品的需要和公共管理者意识等方面的需求以及理论发展的推动进行分析,得出公共科技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基本内容,并提出公共科技的实施目标,对公共科技的内涵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杜文 《科教文汇》2008,(16):139-140
公共决策是政府管理的核心与关键环节,公众政治参与公共决策有助于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以及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质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唤醒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愿望。在公共决策中,公众日益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决策过程,并寻求各种途径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动力与阻力是并存的,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动力大于阻力。由此,探讨我国公众参与的动力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近年来城市化的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的建设受到了国家和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我国的城市建设水平以及建设力度提高了,但是对于城市的管理方面却有一定的欠缺。城市的管理不仅要依赖于政府部门,更有赖于公众的参与。所以,对于公众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公共安全管理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公众参与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并对公众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旨在为提高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水平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杨秋波  王雪青 《软科学》2011,25(9):31-34,63
应用扎根理论,归纳了公众参与指数、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公共维度的核心范畴,构建了可持续建设与公众参与的关系机理框架。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公共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和完善,对于是提高政府运行效率,重构政府工作模式,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政府服务,形成公众参与社会经济管理的新途径,转变政府的社会角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表现为从外在的技术彩式到内在的组织关系,从表层的政务方式到深层的制度建设的变革过程,基于信息网络的电子政务将推动政府管理的无缝化,一体化,代理化,参与化,知识化等方面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