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简述了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问题,介绍了土工织物的物理力学性能,以一个工程实例说明土工织物在防治道路反射裂缝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土工织物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土工织物可有效地减缓和防治道路反射裂缝的扩展。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土工织物亦称合成织物、土工纤维布、地布、土工布和化纤布等,实际上都是合成纤维制品,由于用途不同而译名有所差异。目前我国土建工程中,一般以采用“土工织物”或“土工布”的名称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自主设计的渗透淤堵试验装置,采用不同单位面积质量(等效孔径)的土工织物对砂质粉土和黏土进行了高水力梯度条件下的室内渗透淤堵试验,对高水力梯度下不同土体和土工织物的渗透淤堵规律及机理展开研究,为进一步认识和解决排水工程中土工织物滤层淤堵问题提供依据。试验数据表明,在水力梯度升高时,砂质粉土与土工织物系统不易产生淤堵,由于黏土起始水力梯度的存在,黏土的渗透系数会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但在极高水力梯度时,由于渗透力大大增加和压实作用,会导致土工织物表面及内部含土量增加,黏土与土工织物复合系统的渗透系数随时间逐渐减小。在较高水力梯度下,使用较小孔径的土工织物会造成渗透系数的显著减小,较高水力梯度下的黏土排水工程可以适当采用等效孔径稍大的土工织物以避免淤堵。极高水力梯度下的排水工程应当采取降低水力梯度或者增加土工织物厚度的措施避免土工织物破坏。  相似文献   

4.
土工织物是岩土工程领域中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道路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于软土处理。对土工织物的特性、应用、设计计算及工程应用概况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围堰的坡面防护中采用土工模袋砂结构、代替传统的柳枕,抛石等做法,是土工织物在水利工程中的一项应用新技术,具有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本文结合工程应用实践,介绍了土工模袋砂护坡设计的要点和施工的方法,以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工程中最早应用是路堤加筋,近几年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处理软土路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但是由于软土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地基破坏和过大的沉降和变形,需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将土工织物、土工网、土工格栅铺设于软土地基和路堤之间,加筋软基路堤,从而保证路堤的稳定性,在碎石垫层顶部分别铺设土工网处理软土地基基础,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7.
吴娅玲 《大众科技》2005,(10):177-178
我国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已有40多年的历史,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水利工程中多用土工膜作为堤坝等挡水建筑物的防渗体,用于公路、铁路、环保工程中,除险等维修防护工程.土工织物具有柔软、强度高的纺织品特点,可铺设在支持体上随意成形,使接合面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沥青路面为了解决反射裂缝问题,常用的措施有:提高基层强度与刚度,或横缝设传力杆,以减小相邻板弯沉差;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抗拉伸性能;从结构设计上着手解决,如在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层之间设置沥青橡胶层、沥青砂层、沥青混合料连接层(过渡层)、土工织物、钢丝网、油毡、锯口封缝等。本文介绍几种复合式沥青路面防治反射裂缝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是以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聚合物以及玻璃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各种类型产品,置于土体表层或各层土体之间,起到保护或加强土体的作用。土工合成材料可分为土工织物、土工膜、土工复合材料和土工特种材料等类型。具有防渗、过滤、排水、防护、隔离、加筋和加固等多种功能,同时具有重量轻、易搬运、强度高、抗腐蚀、运输方便和价格低廉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岩土工程,特别是在水利防渗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堤坝的防渗斜墙或垂直防渗心墙、透水地基上堤坝的水平防渗铺盖和垂直防渗墙、混凝土坝和土坝的防渗体、渠道的衬砌防渗和施工围堰的防渗等  相似文献   

10.
土工格栅应用于公路工程中,能充分提高了路基的抗剪强度。本文从其加固土机理出发,结合土工格栅在高填方、挖填交界路基中的实践应用,阐述土工格栅在路基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及受力分析,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深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井壁安全,从冻结压力、提高井壁强度,尤其是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以后类似地层条件下冻结法凿井井壁设计和施工安全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C-K理论的核心理念、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将C-K理论运用于系统性创新方法比较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其次,基于C-K理论对包括发明问题解决原理(TRIZ)的矛盾矩阵法、统一结构化发明思维(USIT)在内的若干系统性创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各自的缺陷及改进方向,并在对USIT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开发了在C-K理论视角下较为"理想"的系统性创新方法 CAFE-TRIZ。最后分别应用经典TRIZ和CAF-TRIZ方法解决绷缝机机体过热问题,结果表明运用CAF-TRIZ方法所产生的概念解,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显著优于经典TRIZ。  相似文献   

13.
有腹筋RC梁表层嵌贴CFRP板的抗剪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烽  姚谏 《科技通报》2007,23(4):582-586
混凝土结构表层嵌贴碳纤维(CFRP)板或筋,是一种新兴的结构加固方法。本文对2根对比梁和5根表层嵌贴CFRP板条的抗剪加固梁进行了试验研究,考虑了CFRP板间距、CFRP板加固量和箍筋配筋率三个参数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表层嵌贴CFRP板加固法能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有腹筋梁的抗剪承载力。文中还对加固梁的破坏模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Photoshop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通用平面美术设计软件,它的功能完善,性能稳定,使用方便。本文主要介绍现代化多媒体色彩教学的方法及应用,探讨如何优化PhotoShop的设置。  相似文献   

15.
浅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混凝土结构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与修复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关注的课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以其高强轻质、耐腐蚀、耐疲劳、施工便捷等诸多优点备受土木工程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对FRP加固的技术途径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梁发超  刘黎明 《资源科学》2011,33(6):1138-1144
基于GIS和RS技术,对2000年和2005年闽清县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闽清县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和人类干扰强度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年比较2000年,闽清县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减少,旱地、水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斑块密度显著减少,而建设用地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组分平均斑块面积均在增加;景观类型越来越有少数斑块类型控制,区域连通程度适中;②人类干扰分布强度及变化趋势与城镇扩展方向和强度基本一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干扰强度呈持续增强,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也是生态系统最脆弱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在此基础上,以景观流原理作为出发点,采用累计耗费距离模型,研究了闽清县景观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探讨了构建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等方法加强空间组分联系,以便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结果为闽清县的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罡  董冬 《科教文汇》2012,(15):44-45
构成教育是各个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而平面构成又是其三大核心之一。作为应用类的设计专业,风景园林的构成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以平面构成为例,概述目前本专业构成教育的现状及意义,分析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针对问题通过教学实例给出建议,旨在为构成教育和园林专业共同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柏军 《科技通报》2012,28(2):128-130
首先需要对工件的定位基准进行确定,然后选择定位元件及工件的夹紧。在对工件夹紧的选择上,本文用了两种不同的夹紧方法,即:粗铣下平面用的是螺钉压板夹紧机构;粗铣前后端面时用的是气动夹紧机构。两种方法在生产中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但都广泛运用在生产中。然后计算铣削力以及夹紧工件需要的夹紧力,这是该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柱在火灾中的损伤情况是建筑消防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考虑钢筋混凝土柱尺寸、混凝土强度、受火时间等影响因素,基于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权值后的神经网络,建立受火钢筋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模型,进而确定柱子的损伤等级。研究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对评价钢筋混凝土柱在火灾中的损伤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single color plane based image denoising methods, the quaternion valu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QSVD) exploi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color planes. Hence, it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color image denoising. On the other hand, compared to the non-overlapping based image denoising methods, the two dimensional real valued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2DSSA) constructs the trajectory matrix with many elements in the matrix being overlapped. Since the 2DSSA exploits the local information within each color plane, it has also been applied to the single color plane based image denoising. However, neither these two image denoising methods can exploi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olor planes and the local information within each color plane simultaneously.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two dimensional quaternion valued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2DQSSA) based method for performing the color image denoising. Our proposed method can enjoy the advantages of both methods. However, the most critical issue for the 2DQSSA is on the selection of these 2DQSSA component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optimal total number of the 2DQSSA components used for performing the reconstruction is monotonic decreasing with respect to the power of the noise in the image. Therefore, the polynomial fitting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model this relationship. Since the 2DQSSA based denoising method exploi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red color plane, the green color plane and the blue color plane, the 2DQSSA based denoising method outperforms the conventional single color plane based denoising methods. Moreover, since the 2DQSSA based denoising method also exploits the local relationship within each color plane, the 2DQSSA based denoising method outperforms the non-overlapping based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