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数物结合中培养数感 孩子们未上一年级时都会数数。而且数到100几乎都不成问题。但数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却是模糊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只会“背数”。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而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数数过程,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3.
数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培养数感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就能得到培养的,而是根据学情让学生通过实物、学具进行数数,引导学生去发现、感知、理解,进而逐步掌握数的内部结构,最终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刘颍 《新教师》2021,(3):76-77
伴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培养学生数感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已然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研究的热门。笔者认为,通过数数比较、直观模型、交流表达、数形结合等教学策略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数感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通过数数比较,“数”出数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对比数的大小,并认真地思考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数的过程中找到数的特点,最终理解并掌握计数单位。  相似文献   

5.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感有内隐的特点,但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数字、数位、计数单位,数的大小关系等整合而成的产物。教学时,可以以认数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拨珠数数、读数写数、收集交流、猜测调整等数学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使数感逐渐生长起来。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和写数,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其中读数和写数是本单元的重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计数单位“-”和“ ”,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材编排顺序是先数数,渗透10个一…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中,不论专家还是教师,经常会提到数感及数感的培养。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数感是什么,数感如何培养,还是十分模糊。本文在小学数学的范围内来讨论:数感是什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数感是如何丰满起来的。学生在学前阶段,数概念就有了飞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会数数了,或会计数了。在小学里,数感培养的基础就是学生的数数。大致看来,学生在学习分数、小数之前,经历了三个阶段数感一:数字、位值、数级  相似文献   

8.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会感到困难。因此,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抽象出数的过程。如教学《生活中的数》,可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数数,如“妈妈在银行工作每天都要数很多钱”、“妈妈买菜时要数数“、“想知道全班同学有几个要数数”、“数生字笔画要数数”等。接着,请学生找找身边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100以内的数,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感知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白小山  冯刚 《宁夏教育》2004,(12):46-47
什么是数感呢?具体地说,数感是指对数的含义、计算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式模式、数的运算及结果的准确感知和理解。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如。“瞧,你家买的房子面积真大啊,有140平方米吧”。又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数数时,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估计数、口头数数的过程。2.能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3.在数实物的过程中,培养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哪位小朋友能猜出来:兄弟三五个,每人一道门,若是走错了,出去笑死人。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代数数的有关概念,证明代数数所构成数域的代数闭合性等有关定理。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估计数、口头数数的过程。2.能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3.在数实物的过程中,培养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哪位小朋友能猜出来:兄弟三五个,每人一道门,若是走错了,出去笑死人。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以“数一数”为主题,在教材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更注重情感体验。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与义务教育教材相比,实验教材对原有“准备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保留了“开学图”和“数数”的内容,调整了“同样多、多些、少些”和练习中的写数等活动。这样一调整,就更能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经所南数实物的个数到估计数、口头数数的过程. 2.能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3.在数实物的过程中,培养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6.
“接近整百整十数拐弯处的数”(简称“拐弯数”)的数数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像“189”一次进位的拐弯数,往后数一个数容易数成“200”。这表明学生尽管有着“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进位意识,但究竟向哪个数位进一还是模糊不清的。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一”“十”“百”“千”多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整体结构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3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能力目标:体会数数方法的多样性;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教学重点:数100以…  相似文献   

18.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形成数学运算技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数感的要求,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在数概念教学与数的运算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数数,会认读1~10各数,理解1~10各数的意义,熟练地进行10以内各数的数数。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学会数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实验教材中“1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排是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境来认识10以内数的意义的。要求学生会认、读、写0到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