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是在政府的计划、调控、管理之下进行的,因而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性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确立过程,其次分析了政策实施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产生的问题,最后指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特征与政府的责任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20 0 5年实现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 5 % ,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 ,从而启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西方国家业已完成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有本质区别 ,主要表现在启动的动因和背景不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许多因素 ,均取决于政府的制度性安排和政策调整。目前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政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具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与大众化几乎是同步推进的,政府政策导向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特点对于我们重新审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并从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向后大众化方向转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高职高专发展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99年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以来,近几年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那么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如何实现的,有无经验可以借鉴?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的因素有哪些?高职高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到底扮演或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担负何种使命?等等.本文试图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上述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文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阶段和“市场化”趋势下的高等教育政策以及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利弊,揭示了当今英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文章分别从两个方面评介了英国的高等教育现状: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里茨尔的社会“麦当劳化”理论影响了英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英国政府高等教育政策_的制定;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下,英国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纠正了过分“市场化”的偏向,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1999年开始的政府高校扩招政策,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扩招政策,将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质量保障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经历滥觞与起步、推进与发展、拓展与延伸和调适与深化四个阶段。在这一演变历程中,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形成的动力机制、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政策执行的过程保障有着自身的演变逻辑。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将是回归教育的公益性、政府放权与民办高校赋权、强化外部监督与评估、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从而形成后大众化时期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受制予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而且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大众的影响更为持久.英国绅士文化传统及其"学术金本位"的价值取向使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速度慢,而且大众化程度也不高.而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传统影响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其开放性和多样性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榜样.但是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都会有互不相同的文化传统,在向其他国家学习的过程中,把政策制定建立在科学分析各自文化传统基础上,本国高等教育才能形成特色,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依靠政策推动,通过连年实施高校扩招等措施,总体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上升,目前,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前沿     
英格兰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演变作者:保罗·格林班科(英国)本文回顾了英格兰政府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演变。作者对1963年的《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到1997年的《迪林报告》,再到2003年的《高等教育的未来》和2004年《高等教育法案》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即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政策缺乏某些关键群体的参与,尤其是那些直接影响此政策的群体。另外,尽管政府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已经取得普遍进展,然而,它的实施仍处在科层制度的严格控制之下,以至于高等教育机构没有得到其所需的自治权。甚至,有时候,实施政策的各方似乎在走下坡路。另外…  相似文献   

11.
覃利 《培训与研究》2003,20(6):94-96
本从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方式、培养方式以及具体的课程设置五方面对中美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学忠 《成人教育》2012,32(5):35-37
高职教育是将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整合在一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不仅是高职教育两个不同的发展体系,而且还是决定这一新的教育类型不同实现形式和结果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因此,可以用高等学历教育作为纵的维度,职业技能教育作为横的维度,构建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内在关系模型,来研究高职教育与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尤其是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计量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教育发展的数学模型以及教育发展的系统分析,可以得出:与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相适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应达到50%,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强国视野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人才的大规模、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内涵之一。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人才的高水平、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对于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所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理念的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结构的不断协调,人才培养制度的不断改革。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以前的普通教育排斥艺术教育,或者视其卑微,或者仅将其与绅士教育与女子教育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是阻碍造型艺术进入大学教育的原因。19世纪艺术教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进入高等教育,使艺术教育真正呈现出与传统不同的态势。探讨西方近现代造型艺术教育发展的轨迹,也是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艺术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专业将朗读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朗读学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朗读课程包括朗读的认识、朗读的训练和朗读的运用三部分,朗读课程设置应以科学性、实用性和开放性为基本原则。训练、讲解、观摩是语文教育专业朗读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非常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这种现象造成了高等教育成为片面教育从而失去了它应有的完满性。我国高等教育完满性受到损害有历史、社会、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原因。从多个角度来看,丰富的完满性对于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裂现状会给社会发展、个人发展及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外大学关于实践教育的理念和主要措施,并进一步结合大学会计教育的目标分析了当前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构成,从而探讨开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其中,本文特别针对开放大学会计专业的学生特性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本文认为,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加强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实践教育体系的架构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在当今时代,更应注重网络模拟实验室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完美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能够把任何学生培养成为完美个体,使学生个体具备完美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完美主义教育观无视社会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巨大制约作用,将教师能力理想化地拔高,给教育制定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同时把实现这个目标的全部责任和义务武断地压在教育和教师的头上,最终导致了教师的不堪重负。完美主义教育观在社会中的流行,造成了社会对教育理论简单化、教育实践理想化、教育评价功利化的判定倾向。教育完美主义论客观上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期待,但非理性的过高期待反而导致了现实中教育实践的无能印象。完美主义教育观导致教师严重的职业挫败感,导致学校整体持续紧张,并加深了社会对教育的浮躁心理。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的教育,乃至世界各国教育的根本改革都做出巨大贡献的进步教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它的致命缺点。任何事物的终结都是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部因素起主导作用。从三个方面寻找进步教育终结的内部原因,指出缺乏统一有力的理论指导是进步教育终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