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治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由于受传统文化、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法治文化仍不尽人意。必须加强法治文化的研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构法治文化的社会基础,营造法治文化发展环境,促进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法治保驾护航。当前农村法治建设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究其根源,是缺乏强有力的法治文化的支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文化体系,必须加强"三农"立法,夯实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快农村司法改革进程,培育农民法治文化素质,加大法治文化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包括民主与法制、经济与法制、人治与法治、教育与法制等等方面。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直接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重大发展。二十几年来,我国法制的建设与发展,正是在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指导下顺利进行的,研究邓小平法制思想,对于认清我国现时期法治发展规律,明确法治建设方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其法制思想谈一些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法制与法治是依法治国中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法律概念。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法律范畴。人治的核心是崇尚统治者的权威,法治的核心是崇尚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推行法治是建设社会文化民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文化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坚持法治将有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社会基础。中国是个传统的政治国家,因此中国法治的建设应当首先从政治性标志入手,也就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采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会变迁要求法律文化变迁,小康社会应是法治社会,没有法治就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要建设法治社会不仅要健全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无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必须适应小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法律观念转变和法律理论的创新,建立法治主义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仅是“法治中国”的题中之义,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通过现代法治意识的“导向”、理性法治行为的“驱动”、崇高法治信仰的“涵化”,其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展现。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教育功能,应建立多元普法阵地、创新法治教育内容、凝聚法治文化氛围等,建构其教育功能在学校的实现路径,为建设平安法治校园、提升社会法治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8.
尧时代虽然很早,但尧时代是一个相对先进的时代.尧时代当时的法制理念作为当今社会法制雏形,更为当今建设民主法治社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法治文化从其结构来看,主要表现为显型结构和隐型结构两个层面,即制度性文化和理念性文化。理念性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关键。认真理解法治及法治文化的内涵,吸收西方法治文化的精华,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在要求,从文化视角审视高校法治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促进高校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提升高校法治化水平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雷晓  张根勇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26-27,32
“法治”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有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体验以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塑造“法治”经济。经济发展的规律,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同时也呼唤着政治民主,进而产生对“法治行政”,对建立“法治国家”的“需求”。此外,自然法思想的确立、文化大众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和谐理念的提出也都为法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并把它作为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法治”与“德治”在国家的治理中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以德治国 ,必须坚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必须坚持以法律为后盾 ,发挥道德的社会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兴起了新的法律革命。这场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体表现为两个前后相继、嬗递提升的阶段;它所表现出来的四个全新特点,为中国社会生活各领域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其实质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治型法律秩序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法治型法律秩序的革命性变革。新世纪、新时代要求当代法律革命继续昂扬理性和法治的旗帜,在中国国情下,整合中西法律文化,走出一条自主型的法律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精华,又和传统社会的德治在内涵上有重大的差别,更不同于封建专制下的“人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与道德经济的统一,是自利与利他的统一。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证地统一起来,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特别要把“从严治官”放到首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法治精神与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民族地区地方立法必须完善涉及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维护各族群众利益等方面的法规,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更加良好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思想文化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发展力基础、和谐的民族关系基础、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和组织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要求经济规则的统一化和产品的特色化。为维护经济规则的统一需要进行法治建设;为实现产品的特色化需要保护特色产品所依托的特色资源。民族地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以法治建设接轨国内国际市场和保护特色资源;同时通过对特色资源的保护,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独具特色的物资与文化支持。因而,法治建设和特色保护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指南。贫困山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山区特点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特色发展之路;必须重视文化建设,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促进文化活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民生,奋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是市场的基本原则,但是,单纯注重道德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同样重要的是必须搞好符合经济规律的财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时间和空间的节约.价值规律就是劳动时间节约规律,国民经济城市化规律就是经济空间节约规律.我国在推进国民经济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同时,必须推进国民经济城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