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崭新命题,也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时代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精神品格,这一精神源于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生动诠释,源于对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源于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选择。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内涵主要表现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历史创造,坚定历史自信、探究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方位,强化责任担当、践行历史使命。这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分别体现了历史主动精神在主体维度、认知维度、实践维度和目标维度上的现实要求。在具体实践中,只有把历史主动精神转化为坚持理论创新的思想自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行动自觉,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总结历史经验的历史自觉,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更好地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有着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渊源,党的百年奋斗成就为其历史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其根本保证。坚定历史自信是党实现初心使命,引领新发展阶段,展现百年大党天下情怀的现实需要。坚定历史自信需要从认识论和实践论两个维度展开,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历史认知以及自我革命的淬炼与升华是其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历史主动精神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全过程、彰显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精神密码。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尊重规律的求是精神、善作敢为的进取精神、人民中心的担当精神和全局谋划的大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武器。在砥砺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赓续和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增强斗争意识、提升战略思维和筑牢“两个确立”。  相似文献   

4.
历史自信是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精神动力与情感归属。坚定大学生历史自信不仅关系其个体成长,而且关乎民族未来。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担当、激励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也面临诸如缺乏整体理论认知、受到复杂网络环境影响等现实问题。因此,大学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以唯物史观作为行动指导;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要培养归纳总结与分析对比能力,以辩证思维审视复杂环境。  相似文献   

5.
历史主动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强烈历史担当、伟大历史创造和坚定历史自信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可采取增强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思想自觉、全面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历史主动精神素养、推进历史主动精神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衔接、创新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途径等,将历史主动精神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自信是个体的可贵品质,对大学生成长和一生发展均有重要影响,无论是智力、体力,还是处事能力,自信均发挥着基石作用。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肩负推动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发展的使命,其综合素质水平关系祖国的未来。自信是在正确自我认知与评价基础上,形成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一种认可态度。当前将自信划分为生理自信、心理自信与社会自信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均由自信认知、自信行为和自信情感三个要素构成。自信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联性。伴随社会压力增大,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均面临诸多困难、阻碍和挫折,体现出懦弱、胆小、缺乏挑战、回避人际交往等,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教学必须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全面推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伟大工程,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植入学生心田。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自省,增强自觉、自立、自信、自发和自律,培育主动把握历史规律的科学态度、主动尊重历史主体的人民情怀、主动担当历史使命的责任意识、主动进行历史创造的精神品质、主动谋划未来发展的前瞻思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历史主动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强调新时代要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历史主动精神是指主体人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顽强拼搏奋斗、勇于自我革命、自觉能动改造社会历史的精神品质。青年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通过学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感受伟大历史成就,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步的自信,展现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逻辑;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历史认知,增强历史自觉,展现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逻辑;学用结合,力行做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担当,展现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时代多元的道德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深刻影响,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模糊了原有的道德认同,衍生了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时代难题,道德教育要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层面出发,引导他们形成适合时代发展的道德品质。具体来说,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当科学引导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孕育和激发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感,持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志,着眼解决大学生的知行分离倾向,使大学生形成符合自媒体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并促使他们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知行统一中成为高尚道德的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立党兴党强党的强大动力,也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因此,要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在培育时代新人过程中的特殊价值,明确时代新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者、弘扬者和传播者。在以伟大建党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要树立一个理念,将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时代新人培育的全过程;着眼两个维度,强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阐释,重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引领;强调四个重点,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培育斗争精神、厚植为民情怀,切实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明确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关于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全面而又全新的解答,是在回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培育时代新人的迫切呼唤下的时代产物。该重要论述阐释了时代新人的内涵特质,即在理想信念维度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在精神状态维度是“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坚定者、搏击者”,在综合素质维度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进行针对性有效培育。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既有利于时代新人培育相关理论的深化拓展,也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也是当前提升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坚定文化自信对提升研究生人文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精神滋养;革命文化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榜样力量和批判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予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以时代内涵。文化自信视角下,创新研究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途径是推进研究生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平视一代是新时代青年的形象表达,表征着新时代青年正以自信姿态走向世界。平视一代坚定历史自信,彰显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与传承、对党百年奋斗伟大历史成就的认同与坚守、对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奋斗精神的赓续与弘扬。教育和引导平视一代坚定历史自信,是服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时代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深层价值逻辑,更是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战略之举。在新赶考路上,要充分掌握历史主动、把握历史规律和运用历史经验,激励平视一代以历史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继续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丽图卷。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主动精神贯穿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独特优势,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勇毅前行的担当精神”作为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内涵,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深远时代价值,对于新时代青年在新征程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勇担历史使命有着重要意义。培育新时代青年“勇毅前行的担当精神”,可遵循“创境、聚魂、布道”逻辑理路,从环境创设、信念根植、话语创新三个方面,为破解新时代青年发展难题提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丰盈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以抗疫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应从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实践维度三个方面下功夫.其中认知维度是前提,情感维度是基础,实践维度是关键.因此,要深度挖掘抗疫典型,及时总结抗疫成效.其中积极开展抗疫实践,从而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动力,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自觉.  相似文献   

16.
罗晓娟 《文教资料》2020,(9):74-75,78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凝聚大学生精神力量的重要举措,是传承、弘扬、发展中华文化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文化自信,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性认知、情感体验、深度认同、创新发展的行为上。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是文化认知、实践、体验、认同等一系列个体自主的心理过程,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实践观、发展观指引下完成塑形。  相似文献   

17.
“四个讲清楚”是一个有机整体,分别论述了世界和中国、历史和文化、民族与信仰、国情与道路等四个方面内容。“四个讲清楚”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供了方向和道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需要对世界文化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知,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以提高文化自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文化自觉,领会“三个独特”以进一步坚定“三个自信”。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主动精神实质上是一种高度自觉的历史主体意识,需要依托客观历史才能被激发出来。党史在增强高校学生历史主动精神上具有突出优势:一是百年党史覆盖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而且紧密联系着当下我国社会;二是党史以党在百年来的自身成长、理论创新和实践成就为主要内容,生动集中地展现着党和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党史增强高校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应聚焦于四个维度,即以增强历史归属感为前提、以增强历史主体意识为中心、以增强历史研判科学性为关键、以增强历史实践能力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我们提出一个重要课题。文化自信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传承中华文化、凝聚社会合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彰显文化价值,展现文化生命力,坚定人们的文化自信,要发掘中华文化精髓,着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关注人民精神需求,构建全方位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百年奋斗历程所展现的一种价值态度和实践遵循,源于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历史经验、精神谱系,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必然性。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彰显思政课自身优势的内在需求,是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历史自信,需要丰富学生历史认知,构建科学大历史观;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坚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主动,辨析世界发展大势;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塑造新时代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