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数学超常儿童是国家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之一.数学超常儿童除具备较高的一般数学能力外,还具有较强的数学创造力,在超常儿童的鉴别与培养中应重视数学创造力.影响数学超常儿童发展的内源性因素有数学领域的早期接触、积极体验(如学科态度、学科信念、自我概念),外界对超常儿童数学学习的支持同样影响其发展.在"双减"倡导个性化教学、发挥...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焦点访谈、问卷等方式,对188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超常学生的数学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喜爱的程度较高,且对自身的数学能力较有信心。这种积极的态度在高二、初一年级显著高于高一年级。2.超常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性质观是倾向于建构的,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在高二又回升,初一年级显著高于高一年级。3.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较明确,更多的是较灵活、较主动、较深入的参与学习,即通过主动建构来学习数学。4.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了解比较深入、全面,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降低,高二年级与初一年级均数接近,初一年级显著高于高一年级。  相似文献   

3.
超常儿童教育在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明显的创造性是超常儿童的重要特征,识别和评价超常儿童所具备的创新潜能对超常儿童教育至关重要,对指导普通教育也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上海市实验学校聚焦创新潜能的构成要素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融合了多元评价方式,形成了以学生创新潜能自我评价问卷和个性跟踪记录系统为评价工具,学生自评和教师他评、静态评估和动态追踪相结合,面向全体、群体和个体学生施测评估的超常儿童创新潜能识别与评价方案,为基础教育阶段超常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少儿班是我校开展超常教育的实验班.少儿班学生入学前多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智力超常,数学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远远高于同龄常态儿童.有不少学生入学前即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春苗杯、华罗庚杯大赛中获奖,但他们语文水平普遍较低,开学后,我搞过一次问卷调查,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爱学语文,有的甚至没写过作文,只会写"看图作文",多数学生对写作文是"害怕"甚至"讨厌".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是中小学重要的基础课,它对于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都有独特的作用。超常儿童具有独特的能力与需要,在班级教学形态下,传统“大锅饭”(统一教材)的课程设计与“齐步走”(统一进度)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他们的数学学习,甚至成为他们潜能发展的极大障碍。因此,围绕如何适应超常儿童的能力与需要,促使他们继续超常发展,亟需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超常儿童数学教育的策略。本文将结合笔者在北京八中超常少儿班的七年数学教学实践和研究,对超常儿童数学教育的策略作一初探。一 基本实践在超常少…  相似文献   

6.
早期培养可以促进超常儿童优势潜能充分发展,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积极开展适宜的游戏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龄前超常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超常儿童早期培养中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目标设定与评价反馈各有要求,教师可据此开展科学、合理、有效的游戏活动,以支持超常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尖子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从尖子学生的发现、培养等方面来探讨培育尖子学生的途径。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尖子生青少年中,大约有2%~3%属智力超常。智力超常的学生具有这样一些特征:①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②对于科学或文学有浓厚的兴趣;③能非常机敏地回答问题;④对自己有信心;⑤数学成绩突出;⑥是一个情绪非常稳定的人;⑦用创造  相似文献   

8.
数学阅读能力是指通过对数学中的文字、表格、图形等表象材料的阅读、识别、判断,从而获取相关数学信息的能力.数学阅读能力对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在最近 10年关于超常儿童的研究 ,已经把研究的重点从什么是超常儿童转移到了超常儿童如何进行思维 ,尤其是关于儿童早期阶段思维方面的研究。文章从认知发展的角度 ,对超常儿童在认知速度、背景知识、元认知、问题解决和策略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指出了以后研究超常儿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关系概括的实验,以词语、图形和数学为材料,研究超常学生和常态学生在发现和概括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实验结果表明:1.超常学生无论是在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是在对关系概括的程度上,都比常态学生占优势。2.在对事物关系概括的速度方面,超常学生比常态学生反应快。3.在对关系概括的四种类型上,存在着差异。超常学生在反映快且正确方面比常态学生占优势。4.在本研究的条件下,超常学生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常态学生之间则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1979年起,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对超常儿童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追踪研究,探讨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可为儿童教育工作者实行"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有利于我国少年儿童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能加速现代化所需人才的培养。我们在这里就要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对超常儿童的研究所谓超常儿童,是指那些能力发展超过同龄水平的儿童。超常儿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智力超常;一种是专门能力超常。前者在智力方面异乎寻常;后者在绘画、音乐、体育和数学等方面显露才华。在西方,把…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理解并运用辩证逻辑原理,能够明晰地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合理推断.文章针对基于逻辑推理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开展研究,在指出逻辑推理对学生数学能力影响的同时,自教学情境、解题过程等维度入手,提出数学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路径.仅以本文,供初中数学教育者借鉴与参考,在落实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的同时,推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应该如何为数学超常学生安排学校转衔?当从一所学校过渡到另一所学校时,超常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经北京市教委批评,北京市宣武区陶然幼儿园,作为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幼儿教育研究基地,2004年初,在全国首次面向社会招收学龄前超常儿童。陶然幼儿园前些时日举行了现场模拟测试和家长咨询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严格制定了测试题,现场对5岁左右的儿童进行模拟测试。研究所工作人员李黎介绍,试题侧重儿童遗传能力、认知层面、知识层面3方面能力的测量,但更突出对遗传能力的测查。陶然幼儿园园长陈宁介绍,之所以在幼儿期间开办超常教育,是为早期鉴别发现并使超常儿童发挥所长,否则超常将被淹没。首期超常班面向北京市招收30人,招生年龄定在5岁左右…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直觉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及其结构的一种迅速的识别,它有着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特点。培养数学直觉思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其它思维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数学直觉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语言因其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存在困难,具体表现为识别困难、转化困难和表述困难。教师应不断规范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法则的针对性练习,还应有意识地将数学史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语言,提高数学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63):67-68
数学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他们实现学习目标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算术能力,而且通过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习的强烈兴趣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创新意识对于在小学学习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衡量现代人天赋的关键。文章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探讨了在数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黎 《中国教师》2013,(Z1):24-25
观察是事物在人脑的直接反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因为,观察可以在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过程中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内部联系和事物的本质。《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应该具备处理数据的运算能力、识别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图形相关基础知识。如果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中生就不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不能真正实现,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指学生结合自身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认知策略和目标任务而完成对知识的接受和方法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将学习过程构建成一个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过程,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知识材料进行组织学习,通过学生对材料进行识别、加工和理解,逐步地向学生渗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能,随时掌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必要时进行调节,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正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指学生结合自身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认知策略和目标任务而完成对知识的接受和方法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将学习过程构建成一个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过程,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知识材料进行组织学习,通过学生对材料进行识别、加工和理解,逐步地向学生渗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能,随时掌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必要时进行调节,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