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传统农村向新型乡村转型变革需要价值观正确、“一懂两爱”青年的大力支持。高校乡村振兴课程思政建设契合新型农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高校乡村振兴思政教育存在形式多样、浮于表面、成效短浅;第一、二、三课堂相互脱节、各自育人;教育多方参与、资源分散,品牌效应难以集聚等育人困境。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应通过组织协调搭建校地合作长效实践基地;依托赛项激活“三堂联动”内驱力;党建引领规划顶层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乡村振兴课程思政体系;凝练区域特色、与时俱进的乡村振兴思政育人元素;打造资源优质、成效显著的乡村振兴思政品牌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渠道,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其中,以更贴近社会实践、学生生活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效。对此,高校需以思政课程为基础,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不足。通过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充实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构建三个课堂联动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等路径,尝试提升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始终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新时代党和国家所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通过把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等途径,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以期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谈军花  刘超 《甘肃教育》2022,(17):22-2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振兴乡村文化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农村学校思政课建设正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点。为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升综合素养;夯实思政课堂,提升教育质量;多媒体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建立常态化思政课堂教学“视导”机制;探索实践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建设新模式,促进思政教育大融合;创新培训一体化模式,营造协同发展新生态,积极挖掘乡村文化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实农村学校思政课校本课程,从而丰富思政教育内涵。注重“两类学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探索实践思政名师下沉农村学校开展“一对一”关爱帮扶机制,全力实施农村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从而促进乡村教育和谐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对缓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引导教育是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基本方式。高校思政课、专业课、课外实践与活动是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根本保障。文章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教师的调查,了解掌握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力现状,针对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力思想观念落后、认同感低下、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深入分析了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途径,为指导改进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实施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切实推进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本文从社区思政教育政治引领、理论指导、价值导向、情感凝聚、社会协调功能出发,分析社区思政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价值,并从加强党建、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改进教育方法、推动文化建设和重塑共同体精神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实践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地理学社会实践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体现了静态融合性和动态延伸性的内在逻辑。文章以乡村振兴与乡村地理社会实践“金课”为例,构建一套地理学社会实践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设基于乡村振兴实践情景的社会实践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此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和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了高校传统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思考与初探。结合传统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了模块化教学用于方向引导的策略,深入挖掘了乡村振兴实施背景下高校理论类和实践类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制度、内容和形式上充分做到“三全”育人,将课程思政融入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优秀环保人才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各地高校积极投身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其中不乏成功的实践案例和推广经验。近些年,阳光学院持续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对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二者关系进行梳理分析,指出了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能够对高校专业教学、毕业论文、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思政四个方面产生助力,从而驱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新农科教育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是构建高水平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一环。《分子生物学》是新农科背景下各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加强《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育人融入学科发展和专业知识中,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素养,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的同频共振,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融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把自我的成长成才融入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投身强农兴农的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争做新时代的现代农林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作为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延伸,是夯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核心要义,也是深化新时代高校教育理念革新的现实需求,更是明确高校人才培育基本导向的战略选择,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以“课程思政”理念为研究视角,对高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结合当前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高校的具体实际,提出从聚焦课程思政导向,强化协同育人体系革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紧盯课程思政落实,补齐课程建设制度短板三方面进一步把握好思政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加快“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格局的有效构建,积极回应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外延,将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乡村振兴及乡村新发展,需要投入足够人才,以满足逐渐变化的乡村发展环境。广大青年作为具有创造力的生力军,势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所作为。基于此,各教育主体应当加强基于乡村振兴的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以激发乡村青年时代自觉,增强乡村青年实际能力,推动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如何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中实现价值引领、促进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建设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工科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从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哲学基础、当今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分析着手,提出了现有工科类专业思政教育的不足,并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实施路径、建设重点和机制建设的相关思考,为传统工科类专业课程在新时代实践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核心。乡村落后思想、乡村人才回流和引进困难等现实问题加大了乡村振兴的难度,也成为乡村振兴必须关注和攻克的难题。百年大计,树人为本;万世千秋,育德为先。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它高度契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高职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扎根乡土建设,打造一支思政实践队伍充实振兴力量,多元主体联动形成合力开展思政工作,建立机制保障思政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思想、新活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思政课程群,不仅包括以逻辑性为基础的课程横向整合,也包括以内容性为参考的课程纵向连接。思政课程群的建设既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效契合高校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向,还强化新时代教育实践协同、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实践路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良好的生态土壤;需要结合思政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与建设制度的多层次构建实现课程尤其是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范式转换,保障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在立德树人实践中同频共振;需要利用综合性的评价导航不断强化思政课程群的健康发展,为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提供有效的教育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9.
开展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发挥应有社会功能的有效策略,也是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途径。文章结合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分析二者的外在联系,进一步阐述高职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发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可有效加大农村招生规模,培育新型农业建设人员,推进乡村劳动者的道德和技能的全面发展,加强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必然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是乡村教育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问题流、乡村教育政策实践积累和变迁的政策流、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教育公平内涵深化的政治流三流耦合的结果。基于相关政策文本发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目标定位是发挥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作用,参与主体是以内部主体为主形成发展协同力,施策内容是聚焦在乡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施策方式上偏好运用能力建设工具。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可从政策议程维度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从政策要素维度挖掘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实力,从政策工具维度培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