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由陈涉首事的农民起义,一开始就把斗争的锋芒指向以秦二世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并迅速建立了以陈涉为王的新政权。陈涉政权的建立,对于秦末农民战争的蓬勃发展和秦王朝的被推翻,对以后的一些农民起义,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探讨这一政权建立的历史条件、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等问题,对于整个秦末农民战争史的深入研究,对于目前关于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研究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的讨论,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秦末陈胜(陈涉)领导的农民起义,建立了政权,《史记·陈涉世家》记载说:“号为张楚”。根据这一记载,一般都认为这“张楚”乃是这个政权的国号,但有的不这样看,前些年就有人提出异议,近几年又有人旧事重提,有几篇文章相继发表,重复不承认“张楚”为国号的说法。按说这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但如果不分辨清楚,在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学中就会造成混乱,因而不殚烦地提一些粗浅的意见,以就正于关心这个问题的诸方家。探讨这个问题,必须以《史记·陈涉世家》的记载做依据,它这样说:“(陈涉)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  相似文献   

3.
正陈胜的车夫,杀主投敌,终亦被杀"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两句响当当的千古名言出自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口。陈胜,字涉,与吴广等揭竿而起,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农民起义",并在陈郡(今河南淮阳一带)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秦汉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文学概况一、社会背景:(一)秦末农民大起义与汉的建立:秦的统一。由于秦始皇施行暴政,引起以陈涉为首的秦末全国农民大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的失败及重大意义:推翻了秦帝国的残暴统治,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陈涉、吴广领导戍卒七百人在大泽乡起义,点燃了反抗秦政权残暴统治的烽火,掀起了推翻秦王朝的武装斗争,反映了中国农民不畏强暴、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精神,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的伟大斗争。这是史学界众所公认的事实。在两千年前司马迁充分肯定他的功绩说:“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①。然而秦朝政权的复亡,不单是陈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力量推翻的,其中还有六国复国势力这个历史因素的作用,也不应当忽视。因为陈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仅存在半年的时间就被秦朝政府军镇压下去了,在此后的两年当中,是六国复国势力对秦王朝的反抗斗争,经过  相似文献   

6.
秦汉之际,在以邯郸、信都为中心的赵地先后出现了四个赵国:武氏、赵氏、张氏和刘氏赵国.这些赵国的兴亡过程反映出这一时段的历史特点,即在“秦失其鹿”的大背景下,从群雄竞逐到六国复兴,从分封异姓王到改立同姓王,重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同时表明赵地以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各种政权争夺的焦点,这些赵国因陷于各种政治漩涡,都无法摆脱勃兴倏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章邯是秦末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率领骊山徒和奴产子组成的军队,一路奋勇前进,败周章,破陈涉,灭魏咎,杀项梁,巨鹿之围时筑甬道以飨王离军,进退维谷之时投降项羽,后被封为雍王拒关中以抵汉军.他的战功卓著且辉煌,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被太史公立一传记,纵观其生平经历,可谓是沉痛悲凉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8.
张耳、陈余是对巨鹿之战有重要影响而被忽略的人物。巨鹿之战前,张耳、陈余立赵歇为赵王于信都;巨鹿之战中张耳、陈余请求楚救赵,陈余还给章邯写了劝降信,二人在巨鹿之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张耳、陈余分道扬镳后,人生结局不同,值得深思,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问题觧答     
問:秦末农民起义时,“伐无道,诛暴秦”是誰講的話?为什么说这是起义的口号? 答:“伐无道,誅暴秦”这句話載于《史記·陈涉世家》。原文是这样的:“(陈涉)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将軍身被坚执銳,伐无道,誅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相似文献   

10.
秦末农民战争最初的一批起义领导人中,除了陈胜、吴广而外,最有影响的恐怕就是张耳、陈余了.以故清人冯班认为,陈胜"可与张耳、陈余并为传".然而,长期以来,张耳、陈余竟被一些人认为是混进农民队伍的六国旧贵族的代表,说他们"明目张胆地恢复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我认为,这种说法并无充分的史实根据,兹作《新论》,请史学界指正.  相似文献   

11.
曹阳 《黑龙江教育》2013,(12):20-21
《陈涉世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本文主要叙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队迅速发展壮大的形势。文中塑造的农民起义首领——陈胜,历来被给予很高的评价,诚然这次农民起义不仅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开启了农民起义建立政权的先河,给被压迫者的心灵注入争取平等自由的源泉,更留下了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司马迁为他做传记并归入世家之列,又言:"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  相似文献   

12.
三径 陶潜《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的句子 ,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剑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长亭 驿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 ,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 ,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 ,后揭竿起义于大…  相似文献   

13.
《邢台学院学报》2014,(2):87-90
一个国家或政权都城的选址是在主要矛盾作用下权衡各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而不是符合都城选址的所有原则。战国时期,赵国定都邯郸是因为这里具备作为都城的历史和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优势,并适应了赵国向中原地区发展战略的需要。邯郸处于"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又使其容易遭受外部威胁,带来都城沦陷的危险,赵国通过在信都建立陪都,在邯郸南部修筑长城等措施以弥补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14.
研究赵文化,赵国史应该是一条主线。在这条主线上,赵国由弱到强,由盛转衰的史实值得后人深思。赵国,是我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她从春秋末期简子(赵鞅)创业、襄子(毋恤)立国,到赵敬侯迁都邯郸,又历经八代君王,先后在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上纵横驰骋二百多年,演绎了一幕幕雄壮的活剧,孕育出一代代智勇贤哲,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邢台是伴随着商王祖乙迁邢而载入史册的。秦时称邢为信都。因邢为战国赵襄子的地盘,故项羽改信都为襄国。虽邢台历史上几次为都,但最辉煌之时是十六国后赵都襄国时期。后赵强盛时,“境土所居,同于魏世。”①辖地“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②大致同三国曹魏相当,占有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以及辽宁、甘肃、内蒙、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赵创建者石勒统治时期,襄国是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出身奴隶的羯族人石勒入主中原。是中国历上一件轰动人心的大事。石勒统一北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襄国后,迅速崛起,定都襄国是他统一北方的转折点,对此问题,几乎无人问津。故为此文,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一直把陈涉、吴广首倡的秦末战争定性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然而细加考析,称其为六国复辟战争或更为切实。其一,秦统一以后,六国谋求复国的活动一直存在。其二,陈涉等义军领导人的身份大多似为贵族,而非农民;义军队伍的主要成分即使是农民,也并不意味着战争的性质是农民战争,而是要看义军的纲领和目标。其三,战争初期的形势,都以复立六国为主要目标。其四,反抗暴秦的斗争,多发生在原六国地区,故秦之地并无战争,说明秦地人民并未反秦。其五,项羽分封是实现战争初期达成的战略目标以及应和当时要求“封建”的社会思潮,而非主观的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关于商朝“武王伐纣”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内容中 ,发现这样的史实 :商朝末年 ,周武王伐商 ,商纣临时武装起来的大批奴隶阵前倒戈 ;相反秦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咸阳附近的戏 ,逼近咸阳时 ,秦二世将修造骊山陵墓的几十万“刑徒?..  相似文献   

18.
刘秀生于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西汉王朝描摇欲坠之秋,卒于中元二年(公元57年)东汉王朝蓬勃向上之时。刘秀亲眼看到了王莽将西汉王朝取而代之,亲身参加了埋葬倒行逆施的新莽政权的农民起义,亲手镇压收编了众多的农民起义军并翦灭了封建割据势力,亲自制定了确保东汉政权“长治久安”的国策。由于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各种政治力量同时并存、各个政权频繁交替,刘秀本人的脸谱又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增加了对刘秀评价的困难。在众多的论文和专著中,对东汉政权建立之后、作为开国之君的刘秀,基本上一致肯定他削平群雄、完成统一,促进了东汉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封建盛世——“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封建社会的雇佣劳动出现较早,战国时期就有“卖庸而播耕的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陈涉,就以“佣耕”为生。但是这种劳动形式发展一直很缓慢,主要限于农业范围之内。唐代以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广泛地使用于社会各个领域。那么,这一时期的这种劳动形式的性质、类型、发展程度以及内部结构又是怎样呢?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从中也许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公元前265年,越国国王赵惠文王死去。其子丹——赵孝成王即位。由于孝成王尚年轻,赵国的政权由孝成王的母亲赵太后执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