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本主义思想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内容和本性所在。费尔巴哈在打破以往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基础上确立了唯物主义自然观,把它作为其人本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并以“感性思维”提出了关于人的“类本质”和“宗教情感”等人本主义观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并以实践思维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重新界定了人的本质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变革世界”,实现了关于人本质认识的历史性发展和飞跃。  相似文献   

2.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内涵以“人性为本位”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这种理论的最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谋求如何实现“完整的人”的发展。“自我”以及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在教育思想上要求人性的复归,而在教育实践上向人类情感世界的趋同。因此,现代人本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1932年全文发表后,在西方理论界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手稿》中突出地强调了人、人的本质和异化的思想,某些所谓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就错误地认为,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费尔巴哈主义。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尽管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发展的一个高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观点毕竟有质的区别,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其中从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发展到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的过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中国文学理论在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指引下所创生的学术成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所揭示的文学性质,是文学中呈现出来的与人类的生存状态结合在一起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它的产生不仅是中国新时期对艺术的科学认识的回归,而且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的回归,在理论基础上是有马克思学说的人学与社会学统一的学理依据的。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在当代中国学术环境中再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人本主义思想,应该注重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建设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人性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是相互贯通的,我们不仅要把异化作为的马克思主要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还应该注意到该理论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从社会历史现的角度看是人本主义劳动异化史现到唯物史现的转变。“人的本质”、“私有制”和“共产主义”等范畴在两种历史现的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这体现着两种历史现逻辑框架、推理方式以及理论结论的不同和联系。分析这些范畴的不同内涵,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马克思历史现的转变及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区别于旧哲学的人本主义思潮,因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同时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具有的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关于“人”的理论综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只有实现爱欲的彻底解放,才能建设非压抑性文明;马尔库塞提出了“爱欲解放论”,标志着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系构建的完成;马尔库塞用改造过的弗洛伊德主义来补充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以谋求人的解放,对于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和幸福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对于我国现阶段建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更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有关"人的解放"思想的发展与其世界观的转变是一致的,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人的解放"的内涵是不同的,可划分为黑格尔主义时期、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时期和历史唯物主义时期三个阶段。我们界定马克思"人的解放"的内涵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  相似文献   

10.
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的崇高理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创立,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把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奠定在科学基础之上.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公正观:以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为根本内容、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以历史必然性为现实根据、以长期实践为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崇高理想。然而,应试教育模式却严重限制了学生“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生的“发展”,仅仅就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说到底,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消遁,缺少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但我们所说的“人本主义”,是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是以学生本身的发…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马克思一贯彰显人的主体地位,有些西方学者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归于人类中心主义流派,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生态问题归咎于马克思自然观的价值误导.甚至有些学者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忽视了自然”为由认为马克思没有生态文明思想,“绿色”不在马克思的视野之内,这是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轨道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来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给我们的实践带来不必要的混乱.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和直接的阐述,但他的自然观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尤其是从实践出发去认识入和自然的关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下统一分析的思想,对于反思当代中国生态问题,对于走出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追求“人的自由”或“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的终生价值取向。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人类自由解放主义”和“共产主义”各自深层的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可以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理想社会的目的,而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消灭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实现这一最终目的的手段,所以研究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是极其关键的!争取人类出版自由的《评普鲁土最近的书报检查今》,诸文本是马克思集中讨论“自由”问题的重要文献。马克思出生在一个颇具新人文主义自由精神的犹太人家庭,尤其是他父亲的人文主义自由…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它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自20世纪末期以来,一些坚持人本主义教育观点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经过不断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旨在澄清人们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某些误解,倡导创新教育所具有的启示性的理论内涵。 一、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理论内涵 以人性为本位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这种理论以“完整的人”(Wbole man)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他们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对人类解放的追求和对人权发展的向往,都寄寓着深刻的人本主义情怀。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思想特征突出地表现为革命性、批判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学思想的价值取向,自产生起便是人类亘古恒新的课题。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目标,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的发展方向。通过马克思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解读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人的重视,有助于我们深化认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完善马克思人学学说,更好地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包容性、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要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学。就应该要有新的理论研究的切入点。我认为,这个新的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人本主义”的。这就是说,经济学的研究应该要着眼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要研究如何才能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我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的是“人本主义”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人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确立的基本依据。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对人道主义长期漠视,而"反人道主义"的意识则占据统治地位。重返马克思论著,深入探讨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分析其与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19.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校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渊源和内涵 “人本主义”是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专制和神权统治的产物。费尔巴哈在他的《哲学原理》中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核,第一次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哲学口号。费尔巴哈人本哲学与后来的人本主义思潮虽然有其差异,但基本内涵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也可寻见“以人为本”思想的痕迹,儒家的教育思想中.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远程教育理论构建自主学习的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把个人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通过人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来表达个人的需求.文章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涵、如何实现自主学习的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支撑自主学习的“四要素”和创新自我对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