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延杰<诗品注>于1927年由开明书局出版以后,即受到同行学者的严厉批评.1961年,作者在旧注的基础上作了较全面的修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排印行.以后,又不断重版.但它仍是一本错误颇多,很不规范的著作.似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的代表国家水准的出版单位,若再不断印行这样的著作也就不合"改革开放"的时宜了.因此,人文版<诗品注>应当重作.新版<诗品注>的主要问题有三第一是注释的讹误疏漏;第二是文献征引的不合规范;第三是文字校勘的疏失.新的<诗品注>本,应当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2.
刘善经<四声指归>、<梁书·钟嵘传>、<南史>、<钟嵘传>和<丘迟传>所录钟嵘<诗品>资料与宋元以后刊行的<诗品>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文献价值,尤其是<梁书·钟嵘传>所录为完整的一篇<诗品序>,研究价值尤高.然而在实际的<诗品>研究中,往往存在用后来版本的文字判定隋、唐初人所录为讹误的颠倒是非的情况.这应引起人们对隋、唐初人所录<诗品>资料的足够重视,希望能够在更加接近<诗品>原来文献面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这一中国古代诗歌批评名著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滋味"说为中心,考察了钟嵘<诗品>和印度<舞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的相近性,认为<德国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梵文文献>中的<诗律考辨>为我们解读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推论<舞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是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诗品>谢灵运条引<异苑>提到"钱塘杜明师"其人,在现有的出版物中,大抵有五种意见①杜子恭;②杜炅字子恭;③杜蓦字叔恭;④杜炅字子恭、杜昺字叔恭并非一人;⑤杜炅字子恭、杜昺字叔恭为一个人.因此,杜明师成了文学史、道教史上的一个谜.本文从史讳学的角度,揭开了这个谜底,杜明师名昺字子恭.唐高祖李渊之父名昞,为避其讳,改杜昺为杜炅,或迳称其字.<宋书>、<洞仙传>,<道学传>、<南齐书>撰于唐朝前,原本不当避唐讳,今本乃唐人所改.宋以后的著作,有的改回,有的沿用,遂成混乱.古书上的杜昺、杜炅、杜子恭、杜叔恭、杜恭实为一人,即杜明师.  相似文献   

5.
钟嵘<诗品>序文集中表述其诗歌理论,是钟嵘诗论精华之所在,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本文就<诗品中·序>的疑难问题试加辨说,当有助于<诗品>研究与钟嵘诗论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
钟嵘<诗品>序文集中表述其诗歌理论,是钟嵘诗论精华所在.<诗品>序文和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乃钟嵘<诗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试加辨说,有助于钟嵘诗论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今人对张载<正蒙>多视之为一种论天道的宇宙论.船山则不然.他的<正蒙注>明显地注重其人道论的意义,他在<正蒙注·太和篇>、<乾称篇>及<正蒙注>序等注、论中对<正蒙>大义作了明确的说明.这种说明是船山对自己思想的说明,其思想主题可归结为"原始终以立中道","贞生死以明善恶","存神尽性以全归本体",旨在"希张横渠之正学",寻找儒学正统以排佛老而正人心.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距今年代久远,由于传抄转刻、战乱兵火等历史原因,今本难免有所错讹.本文仅就曹操注本<孙子>与宋人注本<武经七书·孙子>中的两处疑误加以矫正.  相似文献   

9.
钟嵘的<诗品>树立了设"品第"、"显优劣"的批评意识,综合采用了"溯流别"的历史比较方法、以人品看诗品的历史传记方法、用形象说诗的品喻方法、摘句为评等多种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0.
&lt;左传&gt;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家杰作,晋杜预注的&lt;左传&gt;可谓功不可没,然杜注千虑一失也在所难免.本文运用训诂学、考据学的方法举二三例以证之.一“夷射姑旋焉“中的“旋“是“小便“吗?二“僖公十五年……秦穆姬属贾君焉……晋侯于贾君……“.贾君为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变化,即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其中记数学课堂笔记是学习方式之一。从高中学生数学笔记的状况调查出发,概括叙说五种行之有效的笔记方法。针对数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措施。通过灵活的笔记方式学习数学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求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注重数学知识的运用,而不是机械运算。  相似文献   

12.
笔记、历史笔记与史料笔记,是三个不同的学术概念。“笔记”一词,最早见于南梁;“史料笔记”一词,是在近代以来的历史研究活动中出现的;而“历史笔记”一词,则见于近年一些学者的表述。不过,对这三个概念及内涵一直没有比较一致的认同。所以,对它们的科学厘定,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笔记的文献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注疏体例严谨,足堪后人式法,然而却少有人论及。其体例具体可分为补阙、纠谬、备异、论辩、存疑、释典、疏理、别见等八端,其中尤以补阙、纠谬两者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运用史考据方法,展开行记的献学研究。按照作品所涉地域与内容侧重点,将其分为外国传志类行记、交聘类行记和行役类行记三大类型,并依次考述每一类型的流别与述内容、献存佚。  相似文献   

15.
对几个常见的词语的注释提出质疑,并试图给予解释。"曷不委心任去留"的"委心"解释为"抛弃心中所想的";"况君前途尚可"的"前途尚可"解释为"来日方长";"犹不若南峦峭秀"的"峭秀"解释为"高耸"。  相似文献   

16.
清代笔记中存留着大量的伶人史料,对于伶人地位、伶人交往,以及伶人的艺术面貌、精神面貌等,均有生动而详实的记载,为我们研究清代戏曲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通过对笔记中关于伶人生存环境的史料的钩稽整理,勾画出了清代伶人处境、伶人地位,以及伶人社会交往等层面的大致情貌,认为清代伶人的生存境况是在受到等级偏见、社会变革以及时代风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并表现出一种心理期待与现实境遇间的巨大落差。  相似文献   

17.
晚年马克思所作的“人类学笔记”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关于国家问题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遗产。这组笔记中阐述的国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国家起源之前的社会制度(氏族)和社会形式(家庭)的研究;国家起源的不同发展道路及原因考察;氏族的衰落和崩溃、政治国家的产生过程探究;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探究;“国家”的发展与消亡分析。  相似文献   

18.
明清是汉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在这一时期笔记作品数量也很多。研习这一时期笔记的词语特点并对其中出现的部分意思难明的词语进行解释,对将来辞书的修订必有参考和裨益。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一生创作颇丰,其山水游记尤为后世人称道,这其中除了因为其文笔清新优美.景物描写生动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表现出的人格美震撼着后世读者之心,给读者以艺术美、自然美、人格美三者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所致。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人格美主要表现为:博大的胸襟——正直的人格;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坚强的人格;对人民深切的关怀——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明清笔记虽然内容庞杂,数量繁多,但在某种程度上对后人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文以明清时期的几种笔记为语料看其在词语溯源上的作用,或对《汉语大词典》这本注重“源流并重”的大型辞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