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后勤研究》(她的前身为《中国高校后勤研究》简称《研究》)正式公开出版,是我们高校后勤战线的一件大喜事。我们要继续努力进一步办好《研究》充分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使其成为:理论研究、探讨和发展高校后勤理论的阵地;政策研究,提出和提供高校后勤政策的园地;实践研究,交流和推广高校后勤典型的场地;创新研究,培训和培养高校后勤人才的基地。使《研究》能够对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以及推动高校后勤改革、创新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希望《研究》继续努力,发扬成绩,坚持进行后勤管理科学的研究,紧密结合中国  相似文献   

2.
创刊20余年来,《高校后勤研究》杂志这份社科类期刊的编辑队伍更换了一批又一批新人,作为这个杂志的老读者内心深处仍对《高校后勤研究》杂志保持着一份温情和敬意。我与《高校后勤研究》结缘于1996年。那时我任《中国机关后勤》杂志副总编辑,我们两家建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研究》它的前身《中国高校后勤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后勤管理研究的理论刊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论丛》(以下简称《论丛》)面世了。本书共收集论文108篇,456000字,分为理论纵横篇、改革发展篇、管理服务篇三个篇章,作者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后勤部门和高教管理部门。《论丛》汇编了三年来,发表在《中国高校后勤研究》的高校后勤改革部分优秀论文,这些论文既有对改革实践的经验之谈,又有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层次的认识及理论性的前瞻,也是我们经验积累的宝贵财富。颇具借鉴与指导意义。对于我们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有着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研究》的诸位编委、同仁:你们好!创刊以来,《高校后勤研究》已至百期。100期是一幅绚丽丰富的画卷,凝聚了高校后勤人的心血和智慧,展现了高校后勤人风雨兼程、探索开拓的风彩;100期是一段漫长的奋斗历程,铭记着高校后勤人孜孜不倦、无怨无悔的心声,涌动着高校后勤人“文以载道”、春华秋实的渴求;100期更是一篇充满着激情的乐章,谱写着高校后勤人破土而出的欢呼雀跃,奏响了高校后勤人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凯歌。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实体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按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本文就高校后勤实体按《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的必要性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高校后勤实体按《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的意义 1.高校后勤实体按《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可以促进高校后勤实体的运  相似文献   

7.
一、回眸十载耕耘,结出硕果累累《后勤工作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学习,也能出人才,不钻进去是搞不好的”(《邓小平文选》三卷56页)。高校后勤要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这是尊重客观实际的科学结论。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根本和重要措施,它高度概括了高校后勤工作的地位与作用。1985年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成立时,相继创办了自己的刊物——《中国高校后勤研究》和《中国高校后勤通讯》、各省市后勤管理研究会也创办各自的刊物。现在全国创办高校后勤研  相似文献   

8.
正《高校后勤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主办,是全国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高校后勤领域权威性、指导性、学术性综合期刊,也是"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和入网期刊。自1986年创刊以来,本刊在提升高校后勤系统理论水平、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保障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仅在全国高校后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和推动高校后勤改革深入发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后勤社会化,需要认真总结新鲜经验,深入地开展理论研究,为全国高校后勤战线提供理论依据和改革思路以利于指导实践,这是编写《中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研究》一书的基本指导思想。一个时期以来,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高校后勤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高校后勤应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加强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建设,提升高校后勤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研究》2011,(Z1):86-86
《高校后勤研究》(简称《研究》)是教育部主管,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理论刊物。自1986年创刊以来,得到了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分会的重视与关怀;  相似文献   

12.
张绍明  刘江 《培训与研究》2007,24(12):105-106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且结构不够合理,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成本的支出较小,同时还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均等性。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即将生效使得高校后勤的人力资源成本大增,高校后勤应进行社会化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从而规避用工风险,控制用工成本。  相似文献   

13.
徽标,表示着一个刊物的标志。作为一名忠实读者,对于《高校后勤研究》的公开出版发行和随之相伴而生的刊标,从内心上充满着激动和期待。勿宁说,我为几年来中国大学的深化改革崛起和腾飞而自豪,为高校后勤人的锐意创新,无私奉献所感动,但更被我身边编辑部成员几千个日日夜夜的执着追求、默默耕耘所深深感染。我多次想提笔写点什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本刊拟在二、三期摘要刊登“全国《劳动法》知识竞赛复习参考资料”中与高校后勤有关部分,以知识解答形式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研究》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理论性刊物。自1986年创刊至今,已走过26个春秋。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广大高校后勤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已编辑出版了150期。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为广大读者理论研究的园地,交流经验和成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的公布与实施,给高校后勤用工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后勤和谐劳动关系,成为我们高校后勤工作者一个全新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如何增强依法用工的自觉性、如何增强用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如何规避用工风险等方面入手,围绕如何构建高校后勤和谐劳动关系,针对高校后勤用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黄陈 《中国高校科技》2019,(12):112-112
“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组织的功能延伸,也可视为传统学校教育中“立德树人”价值向非教育部门的“迁移”。2017年教育部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服务育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展开部署,自此国内高校后勤育人服务开启了新的实践模式。《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三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10月版)一书由赵晓军著写,作者以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新时期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盛世欢歌,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本刊2003年征订工作开始了。我们愿为您提供优秀的读物,优质的服务回报对您给予本刊的热情相助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高校后勤研究》(简称《研究》),是教育部主管,由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后勤管理研究的理论刊物。自1985年创刊以来,得到了教育部,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的重视与关怀;得到了全国高校后勤界和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迄今已发刊87期,刊出各类文章4000多篇,集中反映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和经验,交流和探讨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由西安邮电学院院长助理,后勤集团总经理兼书记钟顺虎编著《高校后勤系统重组研究》已经出版,更深感“后勤也是一门学问”理论之雄浑,直至有不少高校、读者不断的打电话查询、求购,文采余韵、翻阅这本书,再次深深感到作者对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问题,满怀强烈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与创新意识,明显地力图对高校后勤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难题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与回应。论述依藉自己积累的高校后勤的实践经验和深湛的管理理论功底,向读者展现了高校后勤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改革、发展、重组的价值取向和多元选择的要旨。正如陕西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陈宗兴教授在给《高校后勤系统重组研究》一书作的序中所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表面上看是单项改革,实际上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的逐步发展,必然要涉及更深层次的问题。论著从后勤的内涵、时代特征及其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出发,比较努力地去理清后勤改革历程的脉络,再系统地归纳出发展的经验,再逻辑地演示到理性的思考、模式的趋向、决策的支持和科学的评判,“综合——分析——综合”,“理论——实践——对策”均贯穿于该论著的逻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跨界融合理念的指引下,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管理难题.高校后勤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模式、资源配置和服务体系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数据和信息将成为整个高校后勤管理系统中的核心驱动力量,是实现高校后勤智慧化的重要手段.由石国兵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研究及实践》一书,参考了部分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