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努力拓宽艺术教育的范围,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主题一想象式”沙雕教学模式.让幼儿学会表现自己。该模式各个活动的设计不同以往孩子们日常的玩沙活动,在让幼儿初步感知、了解沙雕动作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主题想象与创作,使玩沙活动提升为富有想象力的沙雕艺术创作与交流过程,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日前在幼儿园看了两个教育活动。其一是“角色游戏”。游戏一开始,教师分配一组孩子玩“娃娃家”,另一组孩子玩积木,这时一个幼儿提反对意见,说不想玩“娃娃家”,要玩“理发店”,老师说“现在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让幼儿真正理解歌词,幼儿才能很快学会歌曲。为此我在教小班幼儿学习《小朋友爱上幼儿园》这首歌时,做了以下尝试: 我先出示一幅鱼在水里游的图片,请小朋友自由组织语言,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说“小鱼在水里游”、“小鱼在水里做游戏”、“小鱼在水里玩”。最后我小结“小鱼爱在水里游”,让幼儿跟着念一遍,幼儿很高兴地接受了。  相似文献   

4.
谢芳 《生活教育》2012,(16):71-74
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大胆充分地表现自己。幼儿园教学要依据幼儿心理与生理发展特点,以“玩”为切入点进行美术教学实践,通过玩得欢喜、玩出水平、玩出创意三个层次,为幼儿拓展美术表现空间、创设表现平台并提供必要的美术能力助力指导,让幼儿带着游戏的心理走进美术,在自由的涂鸦中实现对美术色彩造型的感知、形式方法的了解,想象创造的表现三个递进且相互交融的感知过程。  相似文献   

5.
临淄区路山镇中心幼儿园,在幼儿保教中,以“八个一”活动(捏泥、下棋、踢沙包、拍球、剪纸、跳绳、插积木、绘画)为载体,以游戏的形式,把“八个一”活动有机地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以活动促发展,以游戏促提高,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体质,而且开拓了幼儿的智力。  相似文献   

6.
叠力块     
设计意图 在一次大班建构活动中.佳佳和东东看着一幅小方块造型图搭建一座积木房子。佳佳数了图中的积木后说:“盖这座房子要用9块积木”,东东数了一遍,提出不同意见:“不是的,应该用10块积木。”两人争执起来,接下来的操作证明了东东的观点是正确的。类似上述现象在数学活动中屡见不鲜。反映出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受生活经验(东东平时玩积木的时间比佳佳多)、视觉等影响,往往忽略了图形中被遮盖的积木数。  相似文献   

7.
方月亮     
小兔子的家里有好多积木,她很喜欢玩。 一天,小兔子正在玩积木的时候,月亮看见了,它想:“我也想玩积木。”月亮往下一跳,就跳到小兔子的家里来了。 月亮说:“小兔子,我能和你一起玩积木吗?” 小兔子说:“太好了,我从来没和月亮一起玩积木呢。” 小兔子就和月亮一起玩积木。  相似文献   

8.
朱佳涵 《辅导员》2011,(24):29-30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对他们有着很大地吸引.也是他们每天不可缺少的活动。而游戏具有情景性、趣味性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数学既能调动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内容.并且也体现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在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怎样设计出有效的提问,既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笔者结合一个教学活动的两次案例比较,谈谈体会。案例一:教师准备了一些积木让幼儿坐在椅子上玩了一会,便将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问“积木放在桌子上它自己能动吗?”幼儿不加思索地集体回答:不能!”教师:你让它动了吗?”幼儿:动了。”教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动的?”个别幼儿较积极地回答着,还有大部分幼儿仍在玩积木,接着,教师又问:那些玩具朝哪些方向移动?”幼儿有些茫然,没有回答,教师便引导幼儿在地板上将积木向指定的幼儿推去,后有幼儿回答“朝××方向移动了”,教师又…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2007,(12):28-29
某幼儿因大班的王老师在区角投放了“搭砖房”的玩具。该玩具是由一些积木块组成,并配有示范图,幼儿可以根据图来搭建房屋。通过操作这个玩具,孩子可以发展识图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直觉、创造力等等。玩具投放下去,孩子们非常喜欢,然而,王老师却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姗姗用木块摆成了一个方锅,拿着木块作炒菜状;明明用积木摆起了迷宫.玩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学多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易造成忽视幼儿发展水平的个别差异等问题。我国名儿童教育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主命的。”因此,我园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开展了活动区活动。活动区活动以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幼儿兴趣、提供实际操作和探索的机会为主要特征,并主要是通过幼儿在活动区内的活动一般有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人的孩提时代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游戏是最适合于幼儿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活动。幼儿在做建筑游戏,在玩水、玩泥沙以及制作一些玩具时,就能认识各种材料、各种物体的性质和特点,同时游戏能很好地促进幼儿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和感知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要活动,而且要想象,所以游戏又能促进幼儿想象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游戏中的想象就是“假装”.完全真实的事物或活动并不被幼儿当游戏玩。他们常把自己想象成假装…  相似文献   

13.
太阳出来了     
离园时,晚走的几个小朋友在玩积木,而我正和陆续来接孩子的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忽然,只听哗啦一声响,循声望去,只见强强兴奋地把桌子的雪花片积木往空中边抛边说:“下雨啦,下雨啦!”另外几个小朋友也跟着“下起雨”来。我一看,桌上、地上到处都是红红绿绿的雪花片积木,有的掉在椅子上,有的滚到墙角处,还有的落在了小朋友的头上、衣服上,活动室内一片狼藉。这可怎么办?看着孩子们兴奋地沉浸在游戏里,我想:如果硬是让他们停止游戏把积木捡起来,一是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二是他们很可能不合作,不愿把积木捡起来,而和他们…  相似文献   

14.
声音,幼儿时时可以听到,时时可以模仿,但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这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非一件易事。在教学中,我们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丰富和充实了大量幼儿能理解的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试一试,玩一玩,看一看,听一听来感知各种声音。首先,让幼儿自己实践,感知“发声物体在振动”。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  相似文献   

15.
曹艳 《今日教育》2010,(6):22-23
案例分析:莹莹偶然发现由于裤子掉色,洗衣水变成了红色。这一发现让幼儿的小脑瓜闪现更多的问号:衣服放在水里为什么会变色?胡萝卜放在水里会变成红色吗?红色积木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强烈的好奇心让莹莹产生了要亲自去试一试的想法。可是父母的制止阻碍了她的探索行为,于是出现案例中的情景。这是幼儿在故意捣蛋吗?当然不是。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又应该怎样区别对待呢?  相似文献   

16.
搭积木     
一、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图意,培养幼儿观察和思维能力。 2.丰富词汇:“谢谢”、“别客气”、“请”。学习短句:“请你给我一块积木好吗?” 3.培养幼儿有礼貌,能友爱地在一起玩。二、教学准备: 1.课前在游戏中教过幼儿搭小桥和房  相似文献   

17.
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在“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中,笔者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一下情感在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一、参与———体验模式“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一位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过新年》的部分环节:1.教师与学生在歌曲《过新年》的音乐声中挂灯笼、贴春联。2.学生分组讨论后上台表演过年的趣事:放鞭炮、吃饺子、拜年收压…  相似文献   

18.
刘艳 《早期教育》2007,(12):4-5
一、教师“示范”与儿童“示范”模式比较 儿童“示范”是幼儿园绘画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传统绘画教学以教师为讲解示范环节的主体,而儿童“示范”则是把幼儿处于示范环节的主体,具体模式为: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 偏重预设的答案,缺乏对过程的驾驭 在一节大班科学活动“油和水”中,教师引导幼儿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孩子们有的将油倒进水里,有的将水倒进油里,并用小棒进行搅拌,结果发现变混了,搅拌之后象牛奶,有许多泡泡……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然而老师一直在追问幼儿:“油和水分开了吗?”孩子一脸茫然。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玩圈的兴趣。2.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玩圈,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在游戏中锻炼跳、钻、爬等能力。3.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合作精神。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个呼啦圈;若干个小圈连接成的“渔网”一张;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韵律操。2.玩圈。幼儿自由玩圈,教师鼓励幼儿玩出和别人不同的花样。然后讲讲自己的玩法,是怎样玩的。3.跳圈。(1)幼儿分四组玩跳圈游戏,各组商量圈的摆法及跳的方法。(2)将各组的跳圈方法串起来玩。4.钻圈。(1)幼儿自由组合分散钻圈。(2)游戏:“钻长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