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构成教学过程的众多要素中,教材既是学生认识对象,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怎样使用教材进行教学呢?历来有两种看法:一为“教教材”;二为“用教材教”。按照现代教学要求,教学不仅要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智力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所似,教师还需要研究如何“用教材教”,重视对知识的和素材的重组与提炼,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思路中的“教教材”,到课程改革以来的“用教材教”,体现了尊重学生数学知识构建的实质。研究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坚实基础,“走入”教材之后再“走出”教材,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用教材教”的基础是研究学情。  相似文献   

3.
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基于“享受语文”的理想,践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基本理念,逐步树立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教育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和“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的教学观,“‘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材”’的教材观,但是还存在着教学中新理念“知、行脱节”,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观尚未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基于“享受语文”的理想,践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基本理念,逐步树立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教育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和“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的教学观,“‘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材”的教材观,但是还存在着教学中新理念“知、行脱节”,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观尚未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该凭借教材。以形成学生的相关能力为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领会编者意图时,凭借教材,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备课已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其实,备教材与备学生并不矛盾,备教材是备学生的重要手段,关键是教师不能为教材所限,要学会“用教材教”。笔者认为,“用教材教”主要是指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所涉及知识进行深挖与拓展。下面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的曲辕犁为例,谈谈自己在备课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杨九俊 《宁夏教育》2006,(5):41-41,43
首先,“教教材”是以书为本的教学,它以教材为中,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这种教学以教材为唯一的“孤本”和“圣经”,重视的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这样的教学归根结底是对教材负责;而“用教材教”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在这里,教材是“范本”,是“凭借”,教学讲究的是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这种理念下的教学,教材既是知识之“舟”,也是能力之“桥”,还可以是心灵洗礼之“池”。因此,“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实…  相似文献   

9.
牟敏 《甘肃教育》2011,(21):71-71
1.《新目标》与传统教材的区别。传统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新目标》提倡“材料式”的教学观,即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课本规定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11.
谌文静 《科学课》2013,(6):40-42
一、教学分析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本节课中,我力求用“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设计,有意识地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新课程中,怎样才能开发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师如何在“使用教材”方面多下功夫?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用教材教”的3个依据1.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小学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依据,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在深钻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和认真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找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与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够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钻研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这个要求正如《科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用教材教”。与“用教材教”相对的是“教教材”,后者指的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以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为核心目标,按部就班地严格使用教科书和其他传统教材;前者是指根据宏观课程目标灵活地选择、组织和处理教材。学习数学的过程具有类似科学探究的属性,所以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倡数学教师“用教材教”不失为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可是,在目前的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是不是摆脱了“教教材”的惯性,在“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材是展开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载体。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的教材观也逐步达成共识,那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那么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对教材的研读,使教材真正为学生的学所用,为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服务呢?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08,(26):21-2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启泉在《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教师究竟用什么方法处置教材,究竞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在“教教材”的场合,教师显然违背了教育研究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以为教师的责任就是如何把教科书提供的现成知识,通过教师自己的“咀嚼”之后喂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要媒介。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一批例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果视教材为“圣经”,一味死搬教材,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呈现方式把知识内容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就背离了新课程的方向,削弱了教材的功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创设路径。所谓“走进教材”,就是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编…  相似文献   

17.
新的教材观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走进教材”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走出教材”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更好、更广阔的空间。下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走进教材,走出教材”淡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使教师突破了以往“教教材”的窠臼,在深入思考“用教材教”的过程中调整教材结构、重定教学重点、开发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刘金军老师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实录》,就是教学开发的一个案例。面对“这节课的内容非常理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很多老师认为难教”的状况,刘老师突破了教材的框架束缚,将教学重点定为美国宪法制定的必要性及其蕴涵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提倡教师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自主开发教材.开发教材习题。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教材习题进行深层的研究.使教材习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教学思想,提高“用教材教”的实效,可以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如更换教材例题、改变呈现方式等,使“教材”更加优化,切合学生学情,符合教学需要,为用好用活教材创造条件,从而实现教学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