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辉 《邵阳高专学报》1996,9(3):215-216
应用弹粘塑性本构方程,给出了弹粘塑性薄壁圆筒形容器的变形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有限元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常采用传统塑性力学的本构关系得到应力应变值。但大量土工实验证明传统塑性力学理论不适于分析土体变形.广义塑性力学理论对于解决土体变形有很好的优越性,将此理论应用到边坡稳定性分析中,计算结果更能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胡辉 《邵阳高专学报》1996,9(4):303-303,313
应用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从变形几何方程,本构方程,静力学关系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刚/粘塑纯弯曲性怪曲率与梁中正应力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刚/粘塑性弯曲对载荷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4.
45钢绝热剪切变形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nsys/Lsdyna对SHPB加载条件下不同热处理状态的45钢进行了2D数值模拟,数值重现了帽型试样高应变条件下的绝热剪切变形历程。计算中采用二维轴对称应变条件下的两种网格模型,材料本构方程采用热粘塑性Johnson-Cook本构关系,基于应力塌陷绝热剪切形成判据和等效应力-时间曲线分析了绝热剪切变形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绝热剪切敏感性与加载速率和材料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热载荷下梯度结构硬质合金的弹塑性响应.样品几何模型为二维梯度结构的轴对称圆柱体.通过引入约束因子构建了梯度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方程.数值模拟表明:当材料温度从初始无应力的800℃下降到0℃时,在样品表面出现了压应力而在富钴区出现了拉应力;表面压应力的最大值为254MPa,富钴区拉应力的最大值为252MPa;在钴相浓度差等于或大于0.3时,钴相梯度区出现了明显的塑性流动;当温度从0℃上升到800℃时,总的塑性应变达到0.0014.塑性流动有利于降低材料内部的热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6.
塑性力学与弹性力学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物理关系的不同。线弹性力学的物理关系是以广义虎克定律为基础的,由于它具有线性性质,在求解具体问题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然而在塑性力学中,物理关系应包括屈服条件、塑性本构方程以及塑性强化条件;而且,塑性本构关系与塑性变形程度有关,它们的表达式是非线性的;由于理论类型繁多,各种理论与所使用的材料及材料的变形历史关系密切。到目前为止,塑性力学中的本构关系还很难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描述。这部分内容是塑性力学讲授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塑性力学的初学者也往往感到理论繁多,缺乏内在联系,不容易掌握内容的本质。我们在讲授塑性力学本构关系时,除分别介绍了本构关系中上述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容外,还着重介绍了这些关系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利于对塑性力学基本内容的掌握。现将我们的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根据内变量的概念与质量、动量、能量和熵衡算方程,利用Gibbs局部平衡原理,获得化学、扩散、热传导过程均存在时材料的熵流和熵产,把Ziegler所提出的能量耗散广义正交原理量从一般固体的粘塑性领域推广到存在化学、扩散、热传导和力学现象相互作用的多孔介质领域,统一了粘性理论和塑性理论,建立了包括化学、扩散方程、热传导和力学过程的单相多组分和多相多组分两类介质模型的一般本构理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应力应变分析方法研究回转包装容器吹塑成型变径部分尺寸和性能的影响因素.根据塑件的几何形状和吹塑成型过程把变径区划分为4个成型阶段,在变形区取带状微元根据平衡方程求得沿切向和周向的应力表达式.利用本构方程和总应变条件求得切向、周向和法向的应变值.分析应力比对变形区的成型趋势.以一白酒壶的成型为例,利用划线方法验证该成型趋势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当切向平均半径绝对值大于一定值时,可以形成稳定的变径和大径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钢纤维混凝土矩形杆中冲击波的传播和演化规律,获得典型时刻和典型位置处的应力时程曲线。方法:通过理论推导一维应变杆的基本方程、特征关系,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因粘塑性效应作用导致冲击波在某些典型时刻、典型位置处,材料的峰值应力呈现指数函数形式衰减。结论:钢纤维混凝土材料适合采用HJC本构模型(Holmquist-Johnson-Cook)。  相似文献   

10.
以2A11铝合金材料为例,采用美国MTS公司生产的MTS810 Material Test system对棒材试样作简单拉伸试验。运用Matlab的多项式运算函数对拉伸试验真应力.自然应变曲线非线性均匀变形阶段进行拟舍,建立了真应力一自然应变本构方程;误差分析表明,精度较高。研究结果为铝舍金材料真应力一自然应变本构方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方法,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发酵液有效磷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磷含量测定值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以便获取快捷准确地评价磷细菌的解磷能力的方法,进行有效地筛选。实验证明反应液最大吸收波长在720 nm左右;发酵体积、加入活性碳与否、反应液的pH值等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这样在筛选时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超声波处理20 min效果明显;在用50 mL容量瓶进行定容时,取样体积以2.5 mL为宜。对发酵液进行离心效果更好些,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静置后取上清测定。  相似文献   

12.
薄片漏斗试样的应变等效换算与Zr-4合金疲劳寿命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成了Zr-4合金薄片漏斗小试样的横向等幅应变疲劳试验;提出了薄片漏斗试样细腰部与薄片等直试样疲劳损伤等效的局部损伤等效假设;基于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建立了Zr-4合金薄片漏斗小试样横向测试应变向轴向应变转换的应变等效转换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几何效应和泊松效应;结合实验结果,提出了用于Zr-4合金应变疲劳寿命估算的Manson-Coffin(M-C)模型。研究表明:薄片漏斗小试样及其应变等效转换模型可以有效应用于薄片金属材料的低周疲劳试验和寿命估算;国标推荐的应变换算公式应用于薄片漏斗小试样的Zr-4合金疲劳寿命估算会带来很大安全余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ANSYS模拟四根不同配箍率的高强混凝土轴压柱,分析了各柱的裂缝图和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配箍率的增加,柱的延性和承载力可以得到提高;较好的验证了文献中的箍筋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从芸香科植物黄皮叶中分离出具有五种不同骨架的七个新酰胺类化合物,其中之一的黄皮酰胺的γ-内酰胺与具有促智作用的脑复康(piracetam)呈现相同的骨架,其分子中有4个不对称中心,应有16个对映体。在鉴定出16个对映体的绝对构型之后,用黄量教授设计的仿生路线先后完成了16个对映体和光活黄皮酰胺的不对称合成,在这一研究中解决了立体化学和合成中的一些难点,大大缩短了合成步骤,提高了总得率,生产工艺日趋成熟,其合成规模可满足临床试用和日后治疗疾病的需要。使用多项模型和指标也已证明(一)黄皮酰胺是有效对映体,(+)黄皮酰胺为劣对映体。黄皮酰胺对映体的代谢(血药浓度、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肝脏首过效应)和酶促动力学也都存在立体选择性差异。(一)黄皮酰胺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改善认知功能和抑制Ap毒性。药理作用的显著特点是提高突触效能和结构的可塑性,为国际上近年提出的“突触丢失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的新学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当前AD治疗的新策略提供了有良好前景的新药。  相似文献   

15.
大脑重塑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盲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脑成像研究尤其加深了人们对重塑现象的认识。但目前在一些核心问题上,诸如盲人视皮层重塑的神经通路和机制是什么、年龄因素如何在重塑过程中起作用等等,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存在着很大争议。未来对重塑之后大脑的功能和结构如何发生变化等问题仍需作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轿车下档板零件冲压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网格应变分析的方法,对武钢产DX56D+Z钢材制作的流行车型下挡板零件开裂现象进行了分析。在冲压现场针对易开裂区进行网格试验,根据材料的变形行为,探讨了零件冲压开裂的原因,提出了降低开裂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考察了基因工程茵Ecoli TOP10F’重组质粒pBAD/gⅢA—NTF2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在连续传代30代后,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断没有缺失,具有结构稳定性;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经传10代后,菌株的质粒没发生质粒丢失现象,20代后各代菌种质粒保有率低于100%,但50代后的菌种质粒保有率仍高达88%。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分离稳定性。该基因工程菌在优化培养基和优化条件下的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和分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教育应重视大脑发展规律并根据相关规律科学实施教育活动。但囿于人类对大脑及其活动探讨本身的成果局限,基于大脑活动规律而设计的教育实践及理论略显空泛。近年来,此现状大有改观。笔者从生理方面、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和阅读、计算四个方面介绍了神经科学领域关于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向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家长提供教育活动背后的“被教育者”的认知神经活动过程,以期思考如何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电测法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应变测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不同标距和不同贴片时间的应变片测量预应力混凝土梁表面应变,与标距500 mm的机械表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变片的标距越大,测量准确度越高,通常100 mm标距的应变片测量不确定度达9%,当标距增加到300 mm时,测量不确定度下降到5%。建议在应用电测法测量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变之前,应进行同工艺条件下的应变进行标定;采用环氧黏结贴剂应变片时,黏贴应对黏贴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并能保证环氧黏结贴剂的充分固化条件。在无法采用规范做法对黏贴后的应变片进行固化和稳定化处理的条件下,建议尽量在短时间内使用上述条件下的应变片测量方法。该研究特别适合一般条件下,混凝土表面应变测量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0.
革兰氏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改变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革兰氏染色法,将四步操作简化为三步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