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所指关陇地区包括关中西部和陇东地区。关陇社火历史久远,独具特色,尤重民间传承。社火脸谱、服装、把仗是关陇社火表演的三要素,它象征和凸显着社火所扮演的人物身份、文化性格。在关陇地区,社火会组织社火表演,行使自己的组织权和经济权,是中国民间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社火传承人是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无数社火传承人通过心口手相传,实现了关陇社火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创新。  相似文献   

2.
原生态陇南民间社火具有神社火、武社火、俗社火三种文化形态,它包含着礼天的宗教文化、不同民族间的战争文化以及陇南人民的生活文化,是陇南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积淀,是陇南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浚县民间社火最初是人们用来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朝拜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戏剧、神话、战争中的人物、音乐、舞蹈融于社火表演,逐渐成为当地红火的的民间文化活动。社火积淀了当地几百年来的文化精髓,通过社火的表演,积极的发挥了它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扎马角”社火近几年出现在晋南农村的年节文化活动中。这种社火的形式颇具特色,扮演马角的村民用钢针刺破脸腮是社火的主题造型。这种社火蕴含有远古巫舞和傩祭的遗意,还有原始农耕社会血祭的意味,是节令性特征鲜明,功利性祈愿意图明确,较为典型的农耕文明传承中农事祭礼式的社火活动。对扎马角社火造型意蕴的考究,即是对影响和支配其造型活动的乡土文化观念和民间审美取向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鼓是社火表演中节奏的总指挥,也是社火表演中打击乐器的灵魂,体现和展示着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统一。社火鼓谱不仅是社火鼓子得以传承的载体,更是一个地区特色民族文化的重要记录,承载着非遗文化抒情达意的独特魅力。张掖高台社火鼓历经600余年的演变,表演风格现已趋于固定。如何挖掘整理传承保护这一非遗文化——张掖高台社火鼓谱,既是新时代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使命,也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社火是民间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种游艺杂戏活动的总称,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意味和浓烈的文化色彩,在中国各地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流行颇广。作为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火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火表演过程中,人们除获得情感释放外,还实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及社会功能。城市社火和乡村社火作为同一民俗事项,具有许多相同点,但由于表演语境等诸因素的不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差异。本文即重点对西宁城乡社火的表现形态和文化功能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陕西泾阳社火与民间水管理关系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一个小镇的社火表演为个案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象征研究的方法 ,分析当地民间社火与水资源管理关系 ,重点分析社火表演的队伍结构、节目单、表演时间、表演传统和表演冲突等 ,阐释它们对地方用水文化的象征性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傅畅  王安霞 《文教资料》2010,(12):63-65
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的,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本文从社火脸谱的起源、艺术特点及文化意蕴等方面对陕西社火脸谱艺术进行了研析。  相似文献   

9.
社火表演     
罗珍 《父母必读》2014,(2):118-119
正什么是社火表演?为什么起名叫"社火"?为什么我们城市里没有这样的表演?而要坐火车到乡下去看呢?正月十五这天,几乎每个地方都要举行热闹而隆重的社火表演,它是中国乡村普通民众的狂欢,如同我们都知道的西方国家圣诞节的盛装游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社火狂欢里,有着特别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长安区魏寨街办崔家街村太平水官社火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社火活动中保留了祭祀社火祖师爷和庄王老爷的仪式;二是将水文化和社火有机结合在一起;三是保存了古老的祈水活动中的一些信息;四是太平水官十方居士祭拜太平水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曲名的由来为导引,着重从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织体、旋律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特性,并对作品演奏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处理作了详细的论述,以期从中获得对民族钢琴音乐作品艺术表现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一书深受《春秋》的影响。具有比较明显的“春秋特征”。《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观念是“春秋大义”的体现;小说中一宇而寓褒贬的“春秋笔法”,对历史材料的“笔削”以及“简而有法”的叙事方式都明显地受到《春秋》的影响。罗贯中作《三国演义》与孔子作《春秋》有着相似的创造动机;《春秋》本身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另外,我国古代文学有文史不分的传统。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三国演义》“春秋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诸侯国弑君事件极为普遍,《史记》中有明确记载的共有40例.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深入分析,总结出春秋时期诸侯国弑君事件的多样形式,概括出弑君事件的多种原因,分析司马迁对典型事件和被弑君主的不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4.
“信”是儒家礼教的“五常”之一,在春秋以后的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诗经》中对男女间信念有了很好的反映。诗歌中透露出了男女信念的种种表现,以及对信守信念的赞扬,对后世有着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被农民"、"老农民"、"超农民"三个方面清理了赵本山春晚小品与"农民"这一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纠葛。通过对赵本山春晚小品的历时性考察,认为赵本山选择表演现在这样为人熟知的"农民"形象,是一个多方合力的结果;他持续多年以"老农民"形象示人,这种角色的稳定性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春晚的审查筛选机制助长了赵本山塑造的农民形象的固定化,限制了赵本山艺术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引经决狱"司法制度起始于汉代。从汉直到隋唐,"引经决狱"一直是古代法官审判案件的指导思想。"引经决狱"以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作为依据,其核心内容是"原心论罪"。"引经决狱"体现的司法理念和法律原则对现代社会的法律运行现状和司法改革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艺术在现代化语境中走向何方?艺术是否会终结?这是现在争议很大,也是影片《立春》所带给我们的问题。现今艺术在商业、工业等各个社会领域的影响下有"沦落"的嫌疑,但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文章以影片的感性赏析为立足点,同时运用理性的高度与理论的支撑对《立春》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部分农村居民的春节消费状况进行实地详细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当前农村居民春节消费的一般特征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石鼓文》作于春秋早期的秦文公时代 ,而勒刻于春秋中期至春秋末期之间 ,可视为风格接近《小雅》的《秦风》逸诗之一。我们依据《石鼓文》的语言材料及《左传》、《国语》中大量《诗经》引文可证明《诗经》及《诗经》中大量语气词的历史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春舞》是著名钢琴演奏家孙以强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钢琴独奏曲。作品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生动地表现了新疆人民的生活。文章通过分析作品的情感内涵、音乐要素及其体现出的民族意识等方面阐述作品《春舞》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希望对人们进一步理解、诠释该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就作品的成功经验对当前我国钢琴作品创作的启示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