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要促使学生不断吸收民族文化精华。经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不仅具有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还蕴含着厚重的民族品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经典诗词的诵读,能够促使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将经典诵读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渗透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花芝 《学周刊C版》2019,(7):108-108
基于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首先,分析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具体实施,其中包含挖掘教材内容、经典诵读以及利用现代技术等。最后,语文老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亮 《安徽教育》2013,(3):16-16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中华经典诵读无疑是必不可少的路径。怎样激发初中生诵读经典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吟诵经典,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课题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实际教学中,为让学生主动参与经典诵读中来,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一、招数迭出,花样翻新语文教学渗透经典诵读的目标设置和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要有效结合。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教师要相信学生,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4.
李晓红 《天津教育》2022,(8):103-104
<正>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发展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文化体系。为了持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形式的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将会推动传统文化持续性发展和传承。本文将通过创设相关教学氛围,强化学生学习性、培养学生基础语感,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等多项措施,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经典诵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经常涉及,其教学形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同时可以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促进提升综合教育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综合素养。将完善的活动目标、环节、评价模式等渗透其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丰富互动细节,将会全面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效果,进一步体现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路线。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培养语言知识建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传承文化经典"。因此,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对经典文学的诵读。广义的经典诵读,是指青少年儿童利用生长的关键期诵读中华传统名篇名著,对中华传统经典诗文熟读成诵,以此丰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狭义的经典诵读,是指在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读教科书上选编汇集的经典名篇名著以及其他优秀作品,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经典诗文的诵读在语文教学环节中的体现越来越明确,新课改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经典诗词的作用,加强对中学生精神文化的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诗文诵读的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内容,可就可行的渗透国学经典诗文诵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最佳途径。为此,在误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集中识字、经典诵读以及课外阅读等途径渗透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马骏 《亚太教育》2020,(4):111-111
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君子气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语文教材渗透、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以及结合现实生活解析传统文化内涵三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学经典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体验传统文化,融入国学经典,优化阅读教学,借鉴国学经典,提升习作水平,从而让学生有效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 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浅要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存在 问题,并分别从诵读经典,润物无声;渗透经典,强化理解;联系 生活,融入经典等方面,提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 透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是传统文化中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当前,受教学形式和学生基础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依然缺乏有效的途径。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深挖教材、诵读经典、创设情境、增强体验以及做好课外的延伸拓展,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学经典包含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诵读这些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而语文是诵读国学经典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保证国学经典的有效传承。为了提高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实践效果,笔者在下文分析了其实践的意义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开展经典诵读教学,可以渗透对传统文化的感悟,领略经典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修养,增强规范自身道德行为的意识,促进学生文化素养以及心理素养的提升。诵读经典的魅力还在于可以让学生对求学生活始终保持热情,并促进其对生命的敬畏。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经典诵读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再现经典在高中生心理教育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近几年的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加强,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概念的灌输也不断深入,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国学经典中的一些诗文学校也不断的重视起来,所以,经典诗文的诵读在教学环节中的体现越来越明确,新课改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经典诗词的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精神文化的教育,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诗文诵读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经典诵读中渗透的意义(一)有利于推动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渗透进高中语文经典中,可以使高中生在诵读和学习这些经典时体验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以高中经典篇目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为例。高中生在充分诵读、  相似文献   

16.
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如何让小学生喜爱诵读经典诗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首先,要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注重日常教学渗透,实施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教育;最后,要开展经典诵读,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国学经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起其他科目,初中语文因其教材包含着太多国学经典的节选片段,所以在对国学经典的弘扬上,语文教学能发挥出相当大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国学经典在平时教学中的渗透,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精粹的继承和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此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主要就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各位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经典诵读承载着中华文明,是思想智慧的结晶。诵读教学是继承和弘扬经典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经典的使命。经典诵读旨在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营养,获得正能量。教师开展个性化经典诵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24):39-40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实质性理解,还能够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知识的角度来对民族内涵具有全面的体会。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经典诵读角度要从学生阶段进行渗透和渲染,逐渐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内涵的理解,并从价值观念的正确培养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来看,小学语文阶段经典诵读内容的教学还能够不断的为我国社会发展需求提供复合型人才,并在保障我国人才发展基准的条件下,促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本文主要就当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能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