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潇 《青年记者》2012,(23):15-16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民间艺术传播方式的革命.特别是近年来,网络多媒体、影视广告等数字化产业快速兴起,孕育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形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可以使民间文化资源转化成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文化、新艺术,并为民间艺术传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新的网络技术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播,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成了一项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何德珍 《新闻界》2012,(7):35-38,41
广西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目前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但是14个城市的品牌定位和传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广西是一个民族文化丰富的自治区,可以巧用民俗文化进行城市定位,从而形成城市品牌差异化传播;可将民族文化引入城市CI设计,形成城市个性风貌;可根据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的变化进行城市营销与传播创新.  相似文献   

3.
方言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在当前现实和网络社会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低.特别是在网络上,呈现出与现实迥然不同的状况.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中方言的传播形式和传播特点,提出了从国家政策、平台设计、传播介质、用户素养等层面上改善方言在网络中传播现状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一直以来就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之后,民族新闻事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能否将本民族的特色报道出来,成为我国民族新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文章论述了民族新闻的现状、特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旨在为当前网络时代民族新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郑自军  蔡叶 《新闻界》2007,(6):86-87
从媒介生态的角度审视,当前民族文化传播失衡实际上是民族文化传播生态恶化的结果.对此,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失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介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发挥传播优势的同时也扩大了信息鸿沟,尤其是在网络媒介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其文化传播现状亟待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恩施地区民族受众对网络媒介的使用非常有限,对信息的使用形式单一,整体媒介素养水平较低,大大影响了民族文化传播效果。为增强这一效果,本文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民族品牌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改变当前该地区民族文化传播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要求.广西人民出版社充分发挥党社优势,紧跟中央要求,从宣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面向东盟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深挖中华优秀文化及民族文化、讲好广西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四大方面,为外宣图书的出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广西对东盟的传播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现象,其本质是塑造中国广西在东盟国家受众中的文化认同,进而提升广西在东盟地区的区域影响力,为广西加强与东盟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合作提供持久的动力。本文阐释了文化差异与认同的学理,分析了广西文化特征的解构性、广西与东盟文化差异的表现以及广西对东盟的文化传播现状,从而提出广西对东盟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不仅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媒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使命。本文以新疆伊犁河谷民族新闻事业、民族文化现状为例,对民族新闻事业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进行了思考。旨在为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媒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告对于扩大区域旅游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选取《中国旅游报》所刊广西旅游广告作为研究样本.从而对当前广西旅游广告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其成功及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民族文化策略、政府主导、品牌塑造及广告诉求与表现等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传播能力是衡量媒体影响力水平的尺度。本文对广西媒体对东盟信息传播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提出了传播能力的评估要素,对近年广西媒体对东盟的信息传播能力现状运用传播平台、传播团队、传播内容、受众资源等具体指标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年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传播符号,是我国艺术群落鼎盛的象征,被海外美誉为"古老的东方之花".年画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地域的限制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对出版与传播方面的重视,在发展上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年画的发展现状做了简要论述,提出在民间艺术产业化背景下,年画如何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并加强出版与传播,发挥自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传播能力是衡量媒体影响力水平的尺度。本文对广西媒体对东盟信息传播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提出了传播能力的评估要素,对近年广西媒体对东盟的信息传播能力现状运用传播平台、传播团队、传播内容、受众资源等具体指标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
董雷 《传媒》2021,(14)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音调为表现手段,形成的音调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形式.声乐艺术形态作为表现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有机体,在题材、体裁、行腔等方面表现出了瑰丽多姿的艺术内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者.由张帅所著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在梳理了中国民族音乐悠久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当今世界声乐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发展现状,揭示了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策略及民族化发展路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论述了民族新闻传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民族新闻的概念,民族新闻事业的构成、产生、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做了简要概述,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与繁荣民族新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技术冲击下,处于相对封闭的乡村民间艺术被推入一个与现代对话的开放空间中,自身发展面临挑战。数字技术与乡村民间艺术存在着互补、共融、交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端口与民间艺术内容、数字技术形态与民间艺术形态、技术运算逻辑与民间艺术思维等方面。但数字技术介入乡村民间艺术在创作方式的观念、物质材料的载体、传播渠道的空间上存在阈限性,使其处在模式过渡与探索的式微状态。那么,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乡村民间艺术应以短视频平台为记录与传播空间、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创造性的表现空间、以“游戏”生态为沉浸体验空间,形成“传播-表现-体验”的关联域,不断在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中与现代对话,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从而让乡村民间艺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黄露  魏庆豪 《青年记者》2017,(8):120-121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双方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多领域合作不断加深,硕果累累.尤其在文化领域方面,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便利、更广阔的空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保持本国原有文化特色的同时,更深更广地进行双方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民族元素的相互融合与传播占据其中重要的位置.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其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如何利用其地域民族元素做好对外传播,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刘漾波 《今传媒》2016,(1):156-157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日益呈现碎片化趋势,其中,媒体的碎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传播时空环境、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在碎片化媒体环境中,我国民族文化认同遭遇一定程度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主流价值观面临解构、传统文化沦丧、文化泛娱乐化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媒体碎片化特征,进而分析媒体碎片化对民族文化认同造成的影响,最后就这一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旨在引发各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流传最广的"孟姜女戏"为考察对象,以民间传说的传播为参照对象,考察戏曲江湖本有别于其他民间艺术的重要特点。通过对历代戏本的梳理,与口头传说之比较,发现民间艺术看似随意实则牢固的"稳定性",其中江湖本主要有封闭性、依赖性、主导性、包容性等特点,表现出与其他民间艺术、民间传说不同的传播态势。  相似文献   

20.
周伟业 《传媒观察》2023,(2):98-103
商业化与全球化互为因果,全面而深入的商业化的结果便是全面而深入的全球化。旨在谋取文化信息与价值主导权的文化战争已悄然展开。全球化的文化艺术浪潮削弱了本土艺术的影响,隐藏其后的危险是多元民族文化艺术的消逝和文化霸权主义以及文化殖民主义的威胁。全球化时代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生产走向繁荣?应该把握符号生产的意义,重视民族、民间艺术价值,学会与数字化、全球化浪潮携手并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向世界传播中国艺术和文化,为世界生产传播文化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