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化视角透视广告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翻译作为信息编码的一种应用语言,已逐渐从普通语言家族中脱颖而出,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独具特色的应用性语言。广告的翻译应首先考虑广告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其次是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尽可能地忠实原作内容,用译中最贴近而又最简洁、自然的对等语将原作信息表达出来。应当强调的是广告的翻译必须是在符合受众主流化背景的前提下进行。对于每一个消费而言,都不可避免地要受他所处的化氛围的熏陶,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而变得根深蒂固,从而影响他的行为、决策,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其购买决策,因为化因素对消费的购买决定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所以广告翻译也应具有鲜明的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周浩 《新闻爱好者》2010,(10):46-47
翻译不仅是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上的转换,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信息间的转换。中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能简单而机械地翻译。广告的目的是宣传产品,如果一则广告翻译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产品的特性和优点,就发挥不了其宣传的作用。因此广告翻译应根据广告语言本身以及目标市场采用各种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宣传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陈姝彤 《大观周刊》2011,(33):13-14
广告翻译属于一种特殊文体的翻译,有着极强的目的性。主要的广告翻译原则有动态或功能对等原则、传意/交际翻译原则、目的论功能主义原则。本文通过这些翻译原则探索几种可能的广告翻译策略,并且提出了广告翻译的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4.
杜雯 《大观周刊》2011,(31):126-126,150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广告中的隐喻进行尝试性的探讨,认为广告中的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广告标题是广告内容和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本文对主要翻译理论进行了回顾,提出以关联理论为指导,选择最具隐喻语言特色的广告来探讨隐喻翻译,尝试对隐喻翻译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模糊词汇应用于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告的最终目的。而广告中模糊词汇的成功翻译也将直接影响其在译语读者中的宣传效果。本文分别从形容词、动词、拼写变异词、比喻词、模糊限制语五个方面探讨英语广告中模糊词汇的语用功能并就实例对其翻译进行详细的分析。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英语广告中模糊词汇在译文中的宣传效果,在翻译英语广告中的模糊词汇时,译者既要正确理解和推断其基本意义,又要结合交际情景、原文和译文的文化背景等再现模糊词汇在原文中所产生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6.
卜薛婧 《今传媒》2015,(2):173-174
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较为常见并且非常受欢迎的修辞手段。由于语言、文化及表达习惯的差异,双关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较为艰难,并也在翻译界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对英语广告和双关语的特点、功能及其对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解,从翻译学的角度,利用翻译学理论,对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翻译做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跨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理论与实例对广告翻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从语用角度讲,广告宣传是一种语用行为。具体地说,是一种说服性语言行为。翻译时力求等效再现原文内容,广告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原语与译语分属两个文化圈.互文性(两种文化的交融)的关联往往不为处于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所知晓。成为语际转换中的超语言因素和理解与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赵姗华 《青年记者》2012,(20):28-29
在广告传播模型中,通过广告的传播来给予接收者信息,一方面可增加接收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另一方面能影响接受者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广告信息被一个或多个"接收者"通过各自以往的经验,将象征性的广告语言翻译为自己的理解,①本文对广告传播过程中消费者个性化行为进行探索,从而研究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董明慧 《青年记者》2012,(23):70-71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定期出版物,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大众传媒形式.报纸既是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知晓社会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发布广告的主要载体.广告在拉丁语中的原意是"大声的叫喊",后来演变成"注意某件事情",最后又演变成了"通知人们某件事或引起别人的注意".①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色彩斑斓,给人们的视觉、听觉、心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名人广告亟待升级——"李白故里"之争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人广告是营销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国内外商业广告中占据着相当高的比例,其广告作用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名人广告及其传播原理,总结当前名人广告存在的普遍诟病,从而为今后名人广告的在广告中的运用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雪梅  金源 《大观周刊》2011,(18):167-167
近年来,学界对广告翻译的研究并不缺乏,但大多学者还是坚持从翻译的技巧性切入,而将文化的差异性处理模糊化。本文认为,只有对广告语言的文化现象做进一步的分析,才能对广告进行更好的翻译。本文参考陈宏薇教授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的三个文化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具体研究广告翻译体现的不同的文化层次,并提出适合的翻译方法.从而达到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文学翻译出版中的编辑权力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是一种社会化行为,译作必须经由出版、传播,并被他人接受,才有可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在翻译出版过程中,编辑既是翻译内容审查者、出版过程协调者,也是译文读者同盟军和翻译质量把关人.编辑行为是对原作、原作者权威的一种解构,同时也是对编辑话语权力的一种建构.然而,在不同出版环境下,编辑的话语权并不相同.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译介过程中,很难找到在语言和专业知识方面都很出色的编辑.译稿的部分编辑任务落到了译者身上,造成译者代理编辑行使职权的现象.这种代理编辑行为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其潜在风险,需要进行仔细辨析.  相似文献   

14.
刘娟  王超 《大观周刊》2012,(46):21-22
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广告翻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广告翻译顺应主要有语境顺应和语言方面的顺应.本文简单的从语言的两个方面———一语音方面和句式方面来分析广告翻译中的顺应现象。  相似文献   

15.
潘雅伦  周丽新 《今传媒》2020,(4):103-104
广告是商业文化交流最具表象特征的呈现方式,忽视文化问题会在广告翻译领域带来严重的翻译错误。本文旨在探讨在多元文化框架下文本内涵的重要性,并通过举例说明,没有理解译入语和译出语的文化背景和内涵直接做口头翻译容易导致翻译错误。本文认为,跨文化交际调和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鞠惠冰 《现代传播》2002,(1):106-108
传统广告的诉求点是产品诉求 ,而现代广告的诉求点是形象诉求。广告中出现的内容大多为一种符号信息 ,一种人与物关系的建构。广告传达给受众的东西日益充满了社会意义与形象网络。广告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能动的构造作用 ,人们买进一种商品 ,同时也买进了一种观念。广告在某种意义上确定了人的身份 ,确定了人本身。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因为书媒广告本身所具有的潜在价值以及市场需求的促使,近几年也开始有一些各式各样的书媒广告在图书上出现.其广告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关图书信息的非有偿性广告,主要包括本书推广,套书、丛书介绍及出版社形象广告,一种是有偿性的非图书广告.由于后一种广告的刊载使得图书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这些媒体具有了投放广告的相似性,可以直接实现赢利的目的,本文即将之作为"书媒广告"的狭义内涵,并着重论述.  相似文献   

18.
广告效果对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而言至关重要,其核心指标为到达率、记忆度、喜欢程度和购买欲程度。随着广告教育及信息功能的日渐凸显,提高广告制作质量,净化广告市场,势在必行。为达到提高广告制作质量的目的,本文运用语用学中Grice的合作原则解读英语商业广告,探讨广告记忆度策略和翻译。分析发现,对合作原则的违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商业广告的语用策略,它有利于增强广告的记忆度,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影 《大观周刊》2011,(31):122-122
广告的翻译有别于其他文本,其最主要的翻译原则是实现功能的对等,从而实现其商业价值。本文通过对广告英语的特点、翻译原则及方法的简要分析,旨在为广告翻译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健 《青年记者》2012,(17):69-70
广告语言是广告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告中最主要、也最为人们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广告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受到语言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民族文化和受众心理的深刻影响.只有广告语言贴合了受众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认知,才会使受众乐于接受,促使消费行为的产生,实现广告为推销商品服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