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俊 《江苏教育》2014,(5):13-14
“校长专业精神”的涵义很丰富,其实践途径、呈现方式、价值体现也很多样。我认为,校长“专业精神”更多的应该回归到领导课程与教学这一原点上来,在领导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彰显校长的专业精神,实现校长对学校发展的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2.
2012年12月24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其中"领导课程教学"是校长六大专业领域之一。充分理解课程教学的意义,了解课程设置内容,追求教育本来的意义,引领并规范教师专业成长,重视优秀教学方法或模式的创建,并最终将学业成绩质量测评用于诊断,完成"提高质量"这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3.
杜芳芳 《中学教育》2011,(3):43-48,29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学专业化的凸显,校长不能仅仅扮演行政管理者的角色,还应该成为一名积极的教学领导者。教学领导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和关键,它是一种专业领导力。这种专业领导力建立在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的基础上,以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为前提,并表现为多种角色。校长行使教学领导主要通过创建共同愿景、关注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中层领导团队等途径实现。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获得和提升,不仅要通过相关训练来帮助校长提高教学领导的能力,也要减少校长过多的行政负担,但最重要的是校长自身的修炼和提升。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这些要求正是当前"倡导教育家办学"要求的体现。"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句话之所以一直受到关注,就在于作为校长他应该是学校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的潜力与特质。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新使命,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6.
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也正因如此,校长经常被赋予各种各样的角色,比如教育思想领导者、教学领导者、课程领导者,甚至还有很多关于校长样板形象和精神气质的想象。显然.校长不是一般的行政领导.而是一种专业领导,其内涵和方式有独特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201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简称"专业标准")。在校长职业群体专业化与职业个体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校长专业标准"对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履职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结构化、前瞻性专业职责定位和素养导向要求。价值领导、教学领导、组织领导是校长实施学校教育领导的三项专业内容范畴,清晰地反映了校长作为教育领导者的专业能力和品性。因此,基于"专业标准"的内容框架,围绕教育领导的专业立场范畴,具体认知、切实思考中小学校长作为教育领导者的各项具体专业领域职责,既是系统理解、深入探究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同时更是校长进行专业履职素养修炼,促进自主、持续专业发展的现实重点和落实关键。  相似文献   

8.
一、校长听课的价值抽析 (一)听课有利于校长自身的专业发展。近年来,学界在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校长的专业化问题,但我们发现校长的课程与教学领导能力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课程与教学领导能力应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向度,这是因为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媒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的领导职能应主要指向课程与教学领域,应更多地关注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谊 《现代教学》2012,(3):51-52
在上海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对一所学校而言,首先,校长虽然不是唯一的课程领导者,但却是当然的课程领导者;其次,校长的课程领导不仅要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还应该与组织建设和管理密切联系;最后,校长课程领导的主要目标与内容应该在于发展优  相似文献   

10.
课程领导是一种分布式的专业领导,在这个分布式专业领导的格局中,校长站在怎样的位上理解"校长课程领导力"决定其行动。我们认为,不能站在"先知位"上要求校长什么都先知先觉,而应站在"合作位"上与教师共同成长;不能站在"行政位"上满足于"做了"多少事情,而应站在"专业位"上"做好"这些事情,形成专业影响力;不能站在"偏科位"上满足于无穷的细节,而要站高一个位,站在"整体位"上,从政策层面、顶层设计层面、原理层面实现对学校课程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经合组织于2013年对34个国家和经济体的10.7万名教师进行了"教与学国际调查"。调查显示:有88%的教师在过去一年中参加过专业发展活动,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教师认为这些专业发展活动对教学有正面的影响,但专业发展活动满足需求的程度并不高。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效能的因素有:参与专业发展的时间和方式,教师的需求,教学理念与方式,学校气氛,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与反馈,校长的教学领导。以上研究发现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有:保证教师学习时间,注重教师学习需求,完善激励机制,关注研究性学习,加强校长的教学领导。  相似文献   

12.
校长的教学领导是指其对教与学产生影响的活动.对A学校A校长的个案研究发现,她的教学领导行为主要集中于形成与沟通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开发与宣传校本课程、提供教师发展指导与资源、承担课堂教学这五个方面;校长并不是唯一的教学领导者;“权力”“专业”与“理念”是影响教学领导角色分布的筛子.  相似文献   

13.
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与结果.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要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同样也要求校长职业的专业化.教学领导是校长专业化的核心体现.作为教学领导者,校长角色的最有影响的部分就是支持和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以“教学领导”为核心体现的校长专业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随着全国范围内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学领导。教学领导研究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呈现新的特点。教学领导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校长不仅要担当教学监控、反馈和指导等职能,而且还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和组织氛围;校长不仅是教和学的领导者,同时还承担支持者的角色,为教学提供资源和时间上的保障,促进教师在专业上不断进步。而教师也不再只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而是被赋予课程开发者的角色,创造性地生成课堂和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学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大转型,也是实现校长专业化发展的科学机制。中小学校长专业角色从领导走向治理要进一步厘清党组领导与校长治理学校两者之间关系,积极调整校长治理学校机制,促进校长在学校中领导和治理角色的改变;明晰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现实意义和精神内涵,遵循教育规律和治理规则,强化校长专业引领,优化学校治理环境和决策机制;丰富校长治校内涵,改进学校发展的社会关系,实现新时代校长专业治理角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随着我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逐步实现,课程运作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研室应该成为地区课程发展中心,承担参与决策、专业引领与质量监测的角色;教研员应该成为专业的课程领导者,教研工作的重心需要从执行教学政策走向发展地方课程政策,从研究学科教学走向研究课程发展,从实施"以考代管"走向研究质量监测;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应该成为专业的学习,聚焦课程、教学与评价,发展课程发展能力、专业服务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笑冰 《教师》2014,(21):F0002-F0002
正"一般常识告诉我们,随着年资增长的教学经验固然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过单靠这些经验似乎难以达到晋升课程领导者的结果,不然所有资深教师都可以担当课程领导了。就如M的访谈指出的,他当了九年教师,让他发展为课程领导者的不是这九年的教学经验,而是这些年与课程领导相关的学习机会,让他从中获得丰富和鲜活的经验,并累积课程领导者需要的课程与教学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校长成为教学领导者"是美国教育领导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浪潮,其确定了校长应该聚焦的领域,突出校长领导为教与学服务,要求校长基于学生表现标准进行领导,挖掘教学氛围的作用,重视授权与共同参与。虽然校长教学领导在中国的本土化仍存在困境,但结合这一浪潮,人们可以进一步审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校长的领导变革。  相似文献   

19.
王红波 《教书育人》2012,(11):32-33
"校长专业化"包括教育使命感以及专业精神、专业的道德与修养和专业的知识与能力等三个方面的专业素养。一名主管学校教学工作的业务副校长,如何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时渗入人心,以较高的专业素养引领教师走入专业化这一过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双语课程教学对于本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认识上的争论和不同的实践方式、方法。根据双语教学系统中外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将专业双语教学划分为"英译汉"、"汉译英"与"创造式"双语教学等几种形式。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双语教学,需要端正对专业双语教学的认识,进行科学定位,构建专业双语课程教学及保障体系,才能使其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