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11月8日,由于“三国干涉还辽”,中日两国又签订《交还辽东半岛条约》及《议定书》。1896年7月27日,中日两国再签《通商行船条约》。  相似文献   

2.
中日甲午战争后,发生了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本文对于这一事件的经过及影响,作一简要地叙述。一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向来狼狈为奸,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正是在列强的支持和怂恿下发动的。现在,俄,德、法三国竟不惜为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而联合对日干涉,它们意图何在? 俄国是“干涉还辽”的为首国家。它的经济实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1895年4月,中日签署了《马关条约》。该条约规定,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沙俄得知日本割占了其早已视为“势力范围”的辽东半岛,便正式邀请法、德两国,共同对日进行干涉。  相似文献   

4.
黄小林 《巢湖学院学报》2005,7(4):78-81,114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企图借<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辽东半岛,但德、俄、法三国的联合干涉,制造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欧洲新的均势格局的形成是推动三国联合起来干涉还辽的前提,而三国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安全的利益是三国实现暂时联合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5.
一八九四年,日本帝国主义肆意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一八九五年迫使腐朽卖国的清政府签定了割让台湾、辽东半岛,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万万两等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空前严重的浩劫,从此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帝国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一文,共九节,近十万字。本刊今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其中第一、二、三节。由于版面容量有限,经作者同意,这一期再节录发表第九节中的一部份以为续篇,其余五节——《甲午战争期间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侵略》、《马关条约和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甲午战后俄国争夺借款权,企图从财政上控制中国》、《维特组织华俄银行与李鸿章俄京之行》、《东省铁路公司的组成》——就不再陆续发表了。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7.
“三国干涉还辽”,使德俄法在极其矛盾的心态中联系在一起,迫使日本把已经割让到手的辽东半岛退还中国.此事件之成功不仅对欧洲国际关系影响深远,而且对远东和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转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中国满洲成为日俄争夺的主要目标和在中国攫取利益的一张政治王牌。“满洲”问题不再是中日俄三国之间的问题,而是上升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相互较量的一个国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史海钩沉: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读史明智:(1)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通过综合分析而明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3)民族的光环与污点: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时期杰出的民族英雄。清政府腐朽没落、决策集团妥协退让、军备废弛,使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4)教训:①和平崛起,振兴中华;②政通人和,拒绝腐败,建立威武之师;③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④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避免中日战争。本课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历史重现(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常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他们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盛大繁荣的盛世景象,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进入近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让...  相似文献   

9.
史海钩沉: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败后日本要求清政府割占辽东半岛给日本,这引起了俄、德、法三国的不满,三国决定对日采取干涉。最后,三国干涉成功,日本同意把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但要求一亿三千万两的赔偿金。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性质和结果以及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2.情意目标:(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是日本统治者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蓄谋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2)通过了解中国爱国民兵英勇抗战和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通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3.能力目标:(1)补充相关史料,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获取历史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笔者遇到过这样一道选择题: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学生都选择了c.主要依据是《马关条约》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内容.答案给出的也是C.可见该题的出题意图就是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申报》舆论的分析,有利于透视《马关条约》签订前后中国国民心态的变化:不承认甲午战争的失败,对战争的结局抱有明显的侥幸心理;对俄国等西方列强对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割地的干涉,抱有很高的期望心理;反思洋务运动、反省中国强烈的图变心理;关注西方国家的全面改革的开放心理。  相似文献   

14.
罗红伟 《历史学习》2003,(11):14-14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在第13页“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表格中,在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栏中有一项《中俄北京条约》,而在上一栏中也列举了中俄《北京条约》,为什么要重复列举这一条约呢?中俄《北京条约》除迫使清政府确认《瑷珲条约》外,还规定:(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惟“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中国人照常渔猎”。(二)中俄西部未定边界,“此后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哨所)等处,及1728年(即雍正六年)所立沙宾达巴哈之界牌末处起…  相似文献   

15.
《马关条约》曾规定朝鲜为“自主之国”,但战后十四年,日本就吞并了朝鲜。条约规定日本勒索中国银2亿库平两,日本则通过所谓库平需实足色、银镑兑换比价、驻军等手法,又多向中国勒索8350万两(含“赎辽费”在内)。日本强占台湾五十年,给台湾带来的不是“东洋文化”,而是暴虐统治和疯狂屠杀,日本殖民侵略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略中国由来已久。远的不说,只最近100年来,日本就曾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发动过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进攻我国东北,占领我国辽东半岛大片土地;1895年,又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强占了我国的台湾省。至11了本世纪,日本在中国又犯下许多罪行。1927年6——7月间,日本首相在东京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上,制定一个上奏天皇的秘密文件——《田中奏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台湾有些人不断鼓吹“独立”,其理由之一就是:“台湾自来就一直被清廷列在荒外地区而备受忽略”,“马关条约意味着中国对台湾边陲之忽视,弃置不顾……,中国已出卖台湾给强邻日本,”等等。然而,事实完全不是如此。本文拟就清政府之所以在《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给日本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思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要求是: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教科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个子目之间因果相连,《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一个诱因。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戊戌变法。《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也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这正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第七章 中日战争思考题 1、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略) 2、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895年4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一)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二)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三)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四)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存。(五)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逐渐成为列强瓜分的热点。“为避免被直接触及本土,中国加强了对周边藩属的控制,而日本则想建立一条北起库页岛。南至台湾的本土防卫带,以借此抗阻列强,影响大陆。”①对此,西方列强依据本国利益,或者是支持日本成为东亚新兴国家以抗衡其它国家的外交政策;或者是维持各国在华的均势以达到利益均沾的目的。中日间的政策冲突最终使双方在朝鲜进行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历时半年的战争终以清廷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而告结束。同时,仅仅三个月之后,就有俄法德三国的干涉,从而使得东亚地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