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苏教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在其课标里有具体的规定:1.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能够借助相关的注释和查阅字典,背诵诗文。3.理解古代诗文,记住相关的文学常识。新课标中这三条有利于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古代诗文教授时,老师一般以朗诵和讲解  相似文献   

2.
沈小娟 《语文天地》2009,(12):56-57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近年来.各地语文中考结果表明.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历年高考试卷中,相较其他题型而言,古代诗文阅读题型相对“稳定”;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其紧贴高考要求而“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理清其题型“稳定”表面下所隐含的“变化”,对于古代诗文阅读备考和教学均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古代诗文阅读的考查点和难点,来理解其背后的命题导向,从而提供有效的备考和教学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一直认为,课外阅读应该从娃娃开始培养。近年来,育才小学“主题阅读”的教学主张一直吸引着我。学校在现行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出两套“121读本”作为校本教材:《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主题式古代诗文诵读》。依托教材,推出“精读品悟”“略读感悟”“现代美文阅读”“古代诗文诵读”四种课型,明晰了主题阅读单元教学范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又该如何高效利用这套教材,真正让主题阅读为语文教学推波助澜呢?  相似文献   

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无论是古代圣贤孔子,还是近代教育家陶行知,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诗歌教学离不开诵读。我认为,在诗歌教学中朗读应达到三重境界:教师高水平的范读引  相似文献   

6.
初中课本《中国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区和日界线”,一直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区时的计算”,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有很多初一的学生,正因为没有真正弄懂这一部分知识而挫伤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因此,探讨这一部分教材的不同教法,从而选择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教法,甚为必要。 有关“区时计算”的不同教法,总结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阅罢199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上海试题后,感触颇深:既重基础,又考知识迁移。语文教学并非看不见摸不着,而是有纲可循有网可织。 现就我在教学中的笨拙之法“网格状教法”呈献给同行,以供切磋。 一、产生背景:我是由教初中语文过渡到教高中语文的。对初中  相似文献   

8.
我发表我对“三位算术老师”一文的意见。根据文意,作者似乎是肯定了第一位算术老师的教法是行得通的。因为前者的态度和蔼、交代“细致”,特别是采用了谈话教学的新方法。的确,单从这三种教学方法的表面看,好像前者比后两者为好。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被认为行得通的教法也成了问题。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的说明中说:“算术教学应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使他们理解数量和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掌握、表达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检查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的标尺。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生员素质的今天,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然而作文课难教,已成为大多数语文教师的热门话题;学生闻“写”生畏,写作水平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师生对作文的“教”与“写”的感受似乎“异曲同工”———困惑。怎么摆脱作文教学的困境呢?我认为:首先应准确地把握初中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毛病和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套恰切能用的教法。学生所写…  相似文献   

10.
(1)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教法课的认识.我们学校培养的是初中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有效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学记》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又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材教法课是最能体现师范特点,发挥师范优势的一门课.通过教材教法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学教育教学规律,明确初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掌握教学方法和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分析教材、选择教材、驾驭教材,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教学评估与研究的能力.提高教材教法课的质量,让学生在毕业前领会教育思想,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走出校门后  相似文献   

11.
参加工作20多年来,我一直喜欢在教学领域探索,曾先后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校长,现仍在高中担任校长一职。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深入一线听课,大量课堂教学实践使我深刻感觉到,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更重视教法,初中教师比高中教师更重视教法。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师往往更重视自己的才学、讲课水平,而忽视教法,这其实有些“本末倒置”之嫌。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大量实践表明:“活”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笔者探索“活”教法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添加佐料法。第一次教学《挖荠菜》(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学生如同文中“孩子迁就妈妈吃荠菜”一样迁就着我的教学,是“代沟”所为?还是教法乏味所致?我带着这些困惑在第二次教学《挖荠菜》时,便试图添加佐料: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什么东西最好吃?请大家代孔子答问。同学们七嘴八舌,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阶段是 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该抓住学生记忆的黄金期,练就“童子 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著作中提到:“中国五千年的 历史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完好,那就 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 和建筑。她使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她是我们民族的根,只有记 诵古诗文,才能使文化血脉相传。”从窦老师的这段话中,我体 会到: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用经典的诗文做奠基,可以激起他 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下面,略谈我对古诗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金云霄 《现代语文》2011,(10):113-114
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小学现代文与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古代汉语,了解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感受汉语历史演变,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及写好文、做好人的意识。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而中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占分也在25分以上。可见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怎样指导中考古诗文的复习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项中有这么一段话:“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里明确规定了古诗文阅读评价的原则和方向,自然也是中考古诗文命题的原则和方向。据此,对古诗文的复习应注重课本中古诗文的诵读,注重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而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偏离这个方向。针对当前教学的实际,我认为古诗文的复习应做到以下“四忌”:一、忌沉溺练习,忽视…  相似文献   

16.
三、文言文阅读“言”“文”并重 ,命题材料由课内渐趋课外。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 ,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篇。”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 2 0 0 2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命题坚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总原则。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 ,大多数初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或…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是语文课改的“玉门关”。一成不变的“字字落实”的教学模式,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刻板自闭的境地。“字字落实”教学方法的初衷是通过对文言词语的咀嚼,让学生更加扎实地理解古代汉语言。如果说,在初中阶段,切实落实字词教学有夯实基础的作用;那么,到高中阶段,单一的“字字落实”的教法就不合时宜了。  相似文献   

18.
张斌 《考试周刊》2012,(87):41-41
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上述要求,我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不管是平时的学习、检测,还是关键的高考,古代诗文都是重要的考查内容。怎样阅读古代诗文?下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古人云:“前事不忘,今事之良鉴也。”显而易见,总结近年来高考考查古诗文试题的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牢牢地掌握它,不管是对平时,还是对应试,无疑都是一种明智之举。根据我的研究,近年文言文的考查,呈现如下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许多老师似乎不愿或不敢再讨论“训练”的问题了,似乎课堂上一有了训练就是教法不新,与新课改不符,这使得我们的语文课越来越“浮”。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我越来越感觉到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所得甚少,长此以往, 势必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所以本学期,我尝试着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