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开国诸臣,绝大多数起自布衣。“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其中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及没有官爵的地主。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总结汉初政治结构,称之为“布衣将相之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期社会形势错综复杂、风云变幻,是中国历史上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除占据当时社会主流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潮和君主立宪思潮以外,还有多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文化界涌现出来,其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有国粹主义思潮、新文化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等等。这几种主要社会思潮相互纠缠,又相互排斥,促成了当时文化界的思想解放潮流。本文主要介绍20世纪初期的国粹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3.
出奔事件大量出现于春秋时期,与当时国家结构变迁和国家权力体系变化密不可分。王权衰微,周室控制能力下降,一体化国家结构逐步解体,各邦国纷纷独立发展,形成了有利于出奔的政治真空地带;血缘政治的弊端凸显、各国君权下移,无法规范贵族政治参与行为,经常引发全局性的政治动荡,以致出奔连绵不断。到了战国时期,列国兼并加剧,独立政治实体减少,出奔者的选择空间大幅限缩;各邦国权力体系全面加强,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冲突保持在相对可控的状态,引发出奔的诱因也大为消解,出奔频次降低。出奔现象的盛行和式微,正与早期国家结构和权力体系的阶段性发展特征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民初社会剧烈的变革中,兴起于19世纪中期以后的奥林匹克运动逐渐开始在中国传播。随着宣传的日渐深入和广泛,当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提出了参加奥运会的要求,虽然,这一切是那样的艰难和漫长,但中国人最终还是在1932年派出了一名运动员参加了第十届运动会,  相似文献   

5.
吴棠 《大理文化》2007,(5):59-62
一在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叶,即晚清到民国这一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历史时期,云南出现了一批很具学术影响力的本土学者。著名的如滇中名士陈荣昌、李坤、袁嘉谷、秦光玉、方树梅、王灿、缪尔纾;滇西的赵藩、周钟岳、李根源、由云龙、赵式铭、李燮羲等人。尽管他们的籍贯不同,出身各异,  相似文献   

6.
社会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中国媒体对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良善风俗、培养理性公民、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及价值观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媒体从业人员在这场剧烈的社会变革中,被赋予了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200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已走过30年历程;在这“弹指一挥间”的30年中,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各行各业,成就巨大,伟业非凡……在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和大辉煌中,作为艺术殿堂不可或缺的中国美术,沐浴30年的风风雨雨,也步入崭新的历史时期,于30年的历史中硕果累累,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百年之内,中国社会经历剧烈的变革和动荡,从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大跃进、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直至改革开放,这些过程必然出现在以农民为主体的美术作品中,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是一个急剧变动中的社会,晚清时期的陕西也同样经历着剧变的洗礼。生活的变迁、结构的错动必然导致观念的变化。陕西士绅身处这样一个变动着的社会中,其思想观念、政治倾向也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变迁。  相似文献   

10.
宽恕是中国传统伦理学中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这一范畴不仅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内化为国民社会心理结构中的一种特质。今天,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正在进行着变革和调整,其中,新旧利益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相似文献   

11.
官绅政治是清代地方政治的基本架构,允许绅权存在是清代社会的常态,而非异态。咸同时期,地方士绅因举办团练,绅权或有扩张,然"绅权扩张"与"帝国崩溃"并不构成因果关联。重庆在咸同团练举办后,地方权力结构呈现出延续守旧的特点,官权仍然控驭绅权。但19世纪中叶以后,重庆的官绅政治架构在外国进入导致的各类"新危机"中渐显裂隙,终在20世纪初士绅退出的过程中轰然解体,致使地方秩序失控,为辛亥革命在重庆爆发提供了土壤。清帝国崩溃与地方官绅政治体系失控同步,非绅权扩张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以农立国”,75%以上者劳作生息在广寨的田野上,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模式及文化形态与这一状况密切相联,古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百年的历史经验也可证明,农民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仍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周王朝主要支柱的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社会动荡不安。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成为时代的主题,各诸侯国往往为了一城一池的得失,动辄干戈相见,流血冲突此起彼伏。在这混乱的时代,武力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工具,崇尚武勇在各国蔚然成风,其中以楚、秦、齐、越等国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国内外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中 ,学者们尤为重视对世界性社会伦理问题的研究。例如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 ,均设有专门研究社会伦理问题的机构 ,许多著名学者集中于此进行研究 ,并出版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论著。他们对后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社会伦理问题非常关注 ,特别重视东西方社会伦理的比较研究。中国传统伦理在今天和未来的意义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经济现代化的进程相适应。由此所观察到的传统伦理应当是处于或较为剧烈或较为…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20,(3)
正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充斥其中,国恨家仇相互交织,《左传》对这一时期社会上层的复仇现象多有记载。然细绎《左传》,不难发现,就在复仇的同时,任仇、事仇的现象也反复出现,仇人双方能在一些情况下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这种现象在乱臣贼子弑君之事时有发生、以下犯上者屡见不鲜的春秋社会颇令人费解。这与其时的世卿世禄、工商  相似文献   

16.
酒文化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古代社会,受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或影响,人们酿酒、饮酒的物质饮食行为往往脱离饮食活动本身的物质享受意义而向其他非饮食的政治伦理意义转化。这主要表现在:从“饮酒亡国”论或“酒祸”论等政治观念出发,把饮酒行为与国家治乱或官场政治现象相联系;通过禁酒禁饮对社会酒事行为严加控制或通过驰禁赐饮施惠示恩笼络民心,形成专制王朝或张或驰的酒政管理措施;用“礼”的政治原则框架社会饮酒行为,形成“以酒成礼”即借助饮酒活动强化社会尊卑贵贱、等级有序的“礼治”政治秩序等等。由于酿酒、饮酒作为一种社会物质化行为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专制政治的干预或改造,从而使中国古代酒化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中国油画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风格多样和新人辈出,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艺术家们从不同的方面探求油画语言的表现力。写实油画在多元格局中重新焕发光彩,从描写崇高、神圣的场面和塑造英雄人物走向描绘平凡生活和普通人民大众,从“理想化”走向直面人生、直面现实。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社会急剧变革中劳动大众和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受到了艺术家们的关注。一些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艺术家,用自己的画笔创作了不少有现实品格和现实精神、发人深思的作品,塑造了一些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在不断涌现的中青年油画家中,徐唯辛备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南侗传统社会结构变迁及其对大歌当下生存样态的影响展开,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大歌保护中"个体性"与"群体性"、"原真性"与"多元性"、"整体性"与"特指性"三对核心关系的处理上,在陈述大歌保护对象之复杂性的同时,呈现出大歌保护机制建立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多重两难格局.  相似文献   

19.
五代彻底改变了中国中古时期的社会政治形态,官僚政治进一步加强。士阶层的社会流动、更新重组是研究其间会通和变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五代江淮士人的社会流动是结构性的,与地理流动、观念变化和社会资源的重置等密切相关,形成复杂的关系场域。江淮士人的社会流动虽有利于阶层的升降更替和保持割据政权内部的动态平衡,但也潜藏社会冲突。在江淮政权运行后期,随着皇权扩张和决策机制的不健全产生的弊端,社会流动的良性效应减缓。江淮士人代表着唐宋之际士族消融后新的社会精英的雏形,即以职位和才能为评价标准,且流动无定势,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特殊变革时期士人在价值领域的追寻和调适。  相似文献   

20.
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虽然没有发生体制上的根本变化,但却在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租佃关系以及城市经济等各方面发生重大的变革。因而,当新的统一王朝宋朝建立时,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许多层面,诸如政治、思想、文化、艺术呈现出与盛唐大不相同的面貌,音乐文化领域也不例外。有现代音乐史家对唐宋音乐作过音乐学上的研究,认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在宋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