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当前我国图书市场的价格秩序比较混乱,图书销售价格折扣战愈演愈烈,不仅严重危害了作者、出版社、销售商和读者在内的多方主体的实际利益,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选取欧洲的德国和法国、亚洲的韩国和日本作为坚持实行图书转售价格维持制度的典型代表,重点论述各国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及实施效果,为完善我国图书价格管理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本图书流通零售体制改革在即 在日本的出版物流通方式中,一般批发至书店的图书寄销期为半年,过期滞销书可无偿退货。但是,近年来这种图书流通市场中的寄销制与退货制正在面临新的冲击,将被其他新的体制所取代。目前各种改革方案尚在争论之中,其中之一的“时限零售制”,即发至书店寄销期已过的某些图书——“时限零售本”图书,可以特定的方式降价出售的制度,已为部分企业所实行。  相似文献   

3.
超期罚款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通工作实践表明,图书超期现象经常发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何不严格执行图书流通制度,必然阻碍图书正常流通;反之,如果罚款过度,也会在读者群体中产生不良影响。如何更好地把握“制度”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分寸,是图书流通工作中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再销售制度”用日本语的汉字表示,就是“再贩制”。从字面上看,“再”即“二次”之意,“贩”即“销售、零售”之意。出版社通过图书批发公司把图书(出版物)批发给书店,是“第一次销售”;书店把图书卖给读者,是“第二次销售”。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图书零售制度相比,日本图书再销售制度的特点在于,图书的价格由出版社指定;出版社通过批发公司监督书店执行;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万媛媛)11月18日,第36期书业观察论坛举行。此次书业观察论坛主题为图书价格——经济逻辑与文化玄机,出版经济学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做了题为《中国图书定价制度研究——兼论中国图书价格是否偏高》的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流通史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的生产和流通集中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体现了民族智慧的积累,因此图书流通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图书的流通首先是精神产品的传递交流,同时又以商品形式参与全社会商品流通过程。图书生产的二重性构成图书流通的特性。这是《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对图书流通史的阐述。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是由李瑞良撰写,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全书分为:“周秦时期的图书生产  相似文献   

7.
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是一项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对基层图书流通站定位的探讨和北仑区图书流通站建设实践的分析,提出了北仑区图书流通站未来发展方向是在现有图书流通站的基础上,从地域、行业、群体、均衡等方面进行总量调控和布局,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图书是一种文化商品,具有双重属性。作为精神产品,要反映出思想性、知识性和价值观,表现出它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本质特征,要以文化的普及与提高为唯一宗旨,并以此实现其社会效益。而作为物质产品,要通过一定的交换关系流通于图书市场,受制于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要以盈利为唯一目标,实现出版者的经济效益。 中国图书价格在1993年4月以后,虽然除大中专教材和中小学课本实行国家定价外,其图书价格已基本放开,但由于出版业能够盈利或者多盈利,还是要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单位成本,仍然是印数越大,经济效益越好。这样,出版社要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势必要追求一定的出版数量,包括单位图书出版数量(印数)和图书品种数量。这是出版社实现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下精神产品的纯商品化,决定了交换价值成为衡量出版物质量的根本标准,一切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思想价值往往成为  相似文献   

9.
走势     
讲谈社改革书店奖励制度 目前,日本出版业内通过POS(销售点管理系统)数据来传输销售书刊数据的书店不断增加。网络图书订货与图书订货中心的创立将进一步改善和推进出版流通状况。在这种形势下,为促进出版流通,从今年4月开始,讲谈社改革现行书店奖励制度。 讲谈社现行书店奖励制度是:在书店每年报送2000张以上追加图书订单的基础上,书店每增一张图书订单讲谈社奖励1日元。改革后的奖励制度是取消追加奖励,建立新的以预定计划出版物商品为对象的“完全支持系统”以及结算计划出版物商品为对象的“高利益配套销售系统”奖励机制。 (大正)  相似文献   

10.
买书,不必货比三家,哪里都是一个价格。这个书价是出版社决定的…… 让我国出版人听来,这是说了一通废话,不过,我说的是日本。在市场经济的日本,图书杂志由出版社随意定书价,经销公司和零售书店都得按它的定价批发、出卖,这可是法律赋与出版社的特权,叫“再版制(再贩卖价格维持制度)”。现在,出版界沸沸扬扬,因为政府可能在几年之后废除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图书经销业吴宁日本全部出版物的半数以上是通过出版社一经销公司一零售书店这一途径流向读者的,这一途径被称作正常渠道,或主要渠道,它使得出版物能够顺畅地流通。在这个渠道中,出版流通部门收取的佣金在世界上也是最便宜的。一、图书经销业的性质与业务日本出...  相似文献   

12.
李传胜 《新闻世界》2014,(6):272-273
在信息时代,科学文化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其作用也显得越加重要,因此图书价格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图书定价制度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图书价格管理政策的变化,国家已经逐渐放松对它的控制;但由于我国的图书定价体制不完善,导致大部分图书定价过高,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从而抑制了读者的需求、助长了盗版的猖獗、加剧了无序竞争。据统计,图书价格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但是速度增长的同时,图书的质量并没有随之增长,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西周以前,“学在王官”,图书处于封闭状态,除史官世袭相传外,几乎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图书流通。春秋以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文化下移,图书流传由静态转入动态,逐步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图书流通热潮。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与早期图书流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周嘉煦 《出版广角》2015,(12):40-41
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功,对本国社会经济的促进和文化弘扬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研究日本动漫图书出版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日本动漫产业链的操作模式及动漫图书出版的价值与地位,探讨日本动漫图书出版对我国动漫文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和人种交流带动了图书的国际流通,图书既有输入也有输出,但这个时期图书的国际流通基本上是单向的,一方面中国从国外主要是天竺输入佛经,另一方面中国向国外主要是朝鲜和日本输出儒家经典和佛教文献,国与国之间图书的双向传播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出版社的图书、杂志及时送到读者手里?读者想看什么样的图书和杂志?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这些情况如何及时准确地反馈到出版社那里?这是现代出版流通体制研究的重大课题。从日本出版流通体制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出版流通体制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销售实行的是由国家统一定价或由出版社按国家统一的图书定价模式自行定价出售。任何一本图书进入流通领域,其价格不随图书市场波动变更,而是按每本书标示的价格统一销售。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确立的单一定价销售方式,既不能体现图书这一商品的效用价值,也弱化了价格对图书市场的调节功能,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商品的生产与流通。为此,本文将提出非标价销售图书的方式,即图书出版部门按图书生产成本和基本利润制定出厂价,经销商按出厂价进货,再根据各自的企业目标和对图书市场的了解制定相应的销售定价。这种变革不单…  相似文献   

18.
藏借阅合一的服务方式是图书流通的发展方向,提高图书流通借阅工作的质量,不仅要有先进的馆舍条件.而且要有优良的借阅流通环境。而构建良好的借阅流通环境,需要从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和服务质量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流通中的工作细化与服务综合、发挥优势与避免劣势、思想重视与行动到位、制度保证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有利于提高流通工作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图书发行业开展专业书展销日本图书发行业,通过举讯写业书展销会形式,推销各类专业图书,效果相当好。据《日本出版流通及其体制》一书介绍,日不举办专业书展览会始于1979年。那年11月,纪伊国屋书店外商部以东京市的公共图书馆为对象,车抑了“人文图书展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