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的比例一直较低,2008年仅为4.26%.由于缺少政府的财政资助,民办高校办学经费只有依赖学费和杂费,90%以上的民办高校90%以上的办学经费依靠学杂费收入,办学经费捉襟见肘.政府财政资助的缺失导致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受损,甚至出现民办高校倒闭现象.政府应该根据民办高等教育的外部性,制定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财政政策,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但政府财政资助的缺失影响了许多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江西省9所民办高校的问卷调查表明,政府财政资助占民办高校收入比例较低,2008年仅为4.26%.民办高校办学可以概括为"两个90%"现象,即90%以上的民办高校,90%以上的办学经费依靠学费收入.本文认为,政府应完善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法律法规体系,建构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体制机制,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为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应正确认识、科学定位民办高等教育,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与指导;通过间接资助与直接资助相结合,以实质性间接资助为主的方式给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以财政资助,依法对民办高校进行管理,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创设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建立公共服务体系,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文献考察发现,不断加大资助力度、完善扶持政策成为学界共识。很多学者在分析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明确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作用和比较国际私立高等教育资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财政资助民办高等教育的方式。这些方式包括加强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实行直接扶持与间接扶持相结合、引入教育券制度。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由于对我国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服务性质在认识上存在歧义,对财政支持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和监管等缺乏共识,在民办高等教育财政支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资助民办高校发展等问题上,至今仍众说纷纭.本研究从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论依据、国内现状、国际比较和对策研究等方...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缺失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不够完善,各级政府教育财政职能的定位存在偏差;二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顾虑公共投入资产流失;三是在教育市场化大潮推动下,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行为损害了教育公益性;四是民办高校合理回报问题界定不清,导致政府公共教育财政不敢作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是建立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制度,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由于对我国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服务性质在认识上存在歧义,对财政支持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和监管等缺乏共识,在民办高等教育财政支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资助民办高校发展等问题上,至今仍众说纷纭。本研究从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论依据、国内现状、国际比较和对策研究等方面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国际经验已充分证明,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与政府资助多寡高度正相关.以私立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为例,三国政府均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私立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政策,以扶植、规范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政府资助已逐渐成为保障私立高等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力工具.反观我国,尽管近些年来民办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经费筹措问题仍旧是民办院校面临的重大困境之一.因此,为充分发挥民办高等教育的主体作用,我国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资助力度,建立基于质量评估结果的政府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效率.  相似文献   

9.
围绕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深入探讨政府责任的内涵,进一步明晰政府责任的内容,以及现阶段实现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政府在认识、管理、财政、政策、服务等五方面的履责路径,即转变观念,实现对民办高校的深入认识与重新定位;弱化政府行为,实现科学管理;加强财政资助,实行间接为主,直接为辅,供给与需求导向相结合的资助方式;落实现有政策,寻求新的法律突破;发展中介机构,繁荣民办高等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资助的目的是消除可能产生的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根据营利与否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分类管理机制下,对非营利民办高校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资助可参照公办高校;对营利民办高校的资助重点面向受教育者,同时可选择专项补贴和适度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持是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民办高校财政支持方式还存在着项目单一、方式陈旧、法律保障措施不到位等缺陷。本文在分析美日两国公共财政支持私立高校的特征与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政府向民办高校提供财政支持方式的政策选择,包括构建民办高校财政资助体系,选择合理的资助机制,完善资助方式等。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学费二元结构是公办和民办高校产权差异和学费制度差异的反映。公共财政不足造成了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二元规制、市场的二元分割和市场功能定位的分化。这导致学费定价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差异与质量的差异不对称、个人投资收益率的差异扩大、学费的资源配置功能弱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其指导思想,其不利于先天禀赋不足的学生,其社会福利效应逐渐降低。在公共财政能力已经增强,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背景下,应该取消对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二元规制,加大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强民办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消除高等教育学费二元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私人支出、家庭贡献与资助需求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文利 《教育与经济》2006,(1):14-17,32
自1997年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实行成本补偿制度以来,高等学校收费和学生资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高等教育的私人支出有多少?受教育者本人及其家庭能贡献多少?学生资助能否弥补贡献能力与必需支出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本文通过大学生问卷调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圈,但私立大学在当今日本高等教育体制中占绝对优势,而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则处于弱势。公共财政资助是日本私立大学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私立大学公共财政资助观念淡薄、资助方式单一、资助立法缺乏操作性。因此有必要结合日本的成功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国情,从比较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私立大学公共财政资助问题:中国私立大学享受公共财政的前提是"非营利性";根据利益获得原则,私立大学应该享受公共财政;适当享受公共财政可实现政府对私立大学的宏观过程管理;公共财政资助方式可采取"两主两辅"模式;加强立法是公共财政资助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私立教育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私立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法制体系的完善有直接的关系。本文对美国私立教育的立法、政府的资助和社会的捐赠、政府的管理和私立高校的自主权,以及如何学习借鉴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期受到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呈现出多渠道的特点,主要包括政府财政资助、学费、捐款、学校经营创收等。其中,政府的财政资助是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学费是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构成部分。探寻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构成及其特点,将对改变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化的局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但各层次、各类别高校、各专业产品公共性是有区别的。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依据其高等教育的私人产品性质而做出,在现有中国高等教育入学选拔制度下,最能反映高等教育私人产品性质的是各高校及专业选择性指标的高低,这可以从报考志愿拥挤度和录取分数得以反映。高等教育学生资助,首先应依据申请学生所在学校、专业的选择性指标对学生进行分类,实施以政府资助为主或是以市场、学校资助为主。其次应对贫困学生进行分级,学生学习生活每月消费支出(参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所学专业类型、家庭所在位置(城乡、区域)、学生交纳学费情况、家庭成员职业背景、家庭或成员特殊情况等指标最能反映经济困难程度,应根据这些指标计算出个体的贫困指数,对资助主体实施不同级别的资助。再次应完善学生资助对象认定路径,要加大非诚信者的机会成本、建立资助信息平台、完善市场化资助主体认定资助对象的相关政策、细化资助对象认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学生资助工作,对于解决学生教育公平问题意义重大,随着高校的大众化、普及化,大学生的群体日益壮大,高校的资助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为了适应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我国的高校资助工作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资助工作的功效不能最大程度发挥;通过对现行高校资助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研究,尝试提出一些列可行的方法,共同探讨如何做好高校的资助工作。  相似文献   

19.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f Singapore is seen as crucial for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It is highly elitist, with fierce competition for limited places, and high private returns. In 1989 the Government announced a policy of reducing subsid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inancial burden on the tax-payer, increase expenditure on other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achieve a more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costs. Tuition fees were increased sharply and a new student loan scheme, the Tuition Loan Scheme (TLS), was introduced. There are in addition two other loan schemes in Singapore, the Student Loan Fund (SLF), and the Central Provident Fund (CPF) Approved Education Scheme, under which parents may borrow from their CPF savings in order to finance their children's higher education, but must repay the loa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student loans in Singapore, and concludes that the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a successful loan scheme are already in place: full employment, high private returns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an efficient banking system and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In the light of those conditions student loans seem to be an efficient and equitable form of financ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Singapore.Views do not implicate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or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Population Sciences. I am thankful to Mr Geoffrey Lau, Planning Services Uni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for some suggestions and assistance. The usual disclaimers are relevant.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民办高校政府财政资助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民办高等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为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经费紧张,首都的民办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生存的危机,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本文从政府资助民办高校的理论依据出发,分析了北京市民办高校获得政府财政资助的状况。北京市民办高校很少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构建政府财政资助民办高校的机制是北京市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