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讨好     
一位知名作家到一座小城市去旅游,这座小城里只有一家书店。这家书店的老板听说这个作家要光顾自己的书店,为了讨好这位作家,他就撤下了书架上其他的书籍,全部换上了这位作家的作品,以示对该作家的重视。这天,这位作家来到书店,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书,心里很高兴。可是,他看遍整个书店,发现这个书店只有他的书,有些迷惑不解,就问老板:"其他作家的书呢?"  相似文献   

2.
卖书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书店参观。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  相似文献   

3.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书店参观。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  相似文献   

4.
书店的灯光     
对于爱书者而言,书籍自有其吸引人之处。在《书店的灯光》一书中,美国旧金山的作家刘易斯·布兹比做到了鲜有作家能做到的事:他梳理了书籍和书店的发展历程。这些文字令你不忍释卷。在  相似文献   

5.
<正>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亚洲书店论坛在成都举行。可惜,这是一场有关书店的活动,而不是书的活动。几年前,实体书店还被断定必死无疑。如今,书店却以另一种姿态复活。大商场的书店,和传统书店有着根本性不同:没有爱书的店主,取而代之的是懂得经营的经理。所以,有论者感叹:高大且美丽的书店,正在杀死书。资本青睐书店,是一种精明的生意,并不是书和作家的福音。相比纸媒的困境,纸质书的境遇似乎要稍好,甚至还能保持一定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代上海的大小书店、书坊、书礼、书摊,何止五六百家。对灌输新思想、提倡新文艺有特殊贡献的书局,当推“生活书店”和“作家书屋”。而“作家书屋”常常和“作者书社”混淆,一般群众还误认为一家。其实他们二家名  相似文献   

7.
黄振寰 《小火炬》2010,(12):28-29
卜先生是一位作家。 作家是经常要去逛书店的,为的是了解市场情况。 所以卜先生很清楚,现在市面上"穿越"题材的书是越来越多啦。"穿越"就是穿越时空。  相似文献   

8.
任玉梅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4):38-40,43
《书店的灯光》利用真切而感人的笔法,描述了作家对书店魅力的美好回忆,对阅读的感受。在恬静的描述中,表现了对书的价值永恒和人性光辉永恒的理解,面对当今浮躁的世界,阅读不仅是精神食粮,更是追求理想,磨炼心志的良药。  相似文献   

9.
伤心故事有三个人一同到纽约度假。他们在一个酒店的第45层订了一个套房。一天晚上,大楼电梯出现故障,服务员安排他们在大厅过夜。他们商量后,决定徒步走回房间,并约定轮流说笑话、唱歌和讲故事,以减轻登楼的劳累。笑话讲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34层,大家都感觉精疲力竭。“好吧,彼德,你来讲个幽默故事吧。”彼德说“:故事不长,却令人伤心至极:我把房间的钥匙忘在大厅了。”【顿悟】我们痛苦,所以幽默;我们幽默,所以快乐。卖书一个著名的作家要来书店参观。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都撤下,全部换上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  相似文献   

10.
《窃读记》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记述作者童年因贫困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窃读"的经历。本文谈了教读《窃读记》的三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作家肖复兴目前在一个征文颁奖仪式上谈到当下大众的阅读习惯时建议大家,读书时不妨下些笨工夫,不要追赶时髦。“现在很多人看书追赶潮流,到书店一看什么书流行就买什么。”肖复兴说,其实书不一定是新的好,读书不要追时髦,买书时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点。他建议读者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庄启东、陈君治编辑的《春光》,在一九三四年三月一日由上海春光书店出版。庄、陈两位均是左联成员,他们决定办一个主要刊登左翼和进步作家的作品的文艺刊物,就由庄启东去找书店接洽出版。当时恰巧有个叫高鹏天的商人刚刚将曾出版过丁玲主编的《北斗》的湖风书店盘过来,改名为春光书店,这个老板急于要将湖风书店的存书全部推销出去,庄启东就投其所好,劝说他办个刊物,在刊物上可以大登书目广告,推销存书。这样,一本每期近二百页左右的大型的文艺刊物终于送到了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3.
—天,我来到书店,书架上一套名叫《一巴掌重话》的书吸引了我。光看书名就觉得很有意思,难道它和我们的手掌有什么关系吗?我迫不及待地让妈妈买下了它。原来这套书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爷爷专门写给小朋友看的重话。  相似文献   

14.
台北师大附近有家远近驰名的“水准书店”,书卖得特别便宜。不大不小的书店里挤满各式各样的书。有趣的是,水准书店显眼位置摆放的并非一般书店摆的畅销书,而是老板推荐的文学书,畅销书反而得花点心思在角落书柜找寻。店里的书未标售价,结账时完全看老板心情决定书价。书店老板的阅读品味,往往决定一家书店的氛围。陈旧干净的书店满是书香,以及触目可及的文学书,就是我对水准书店最深的印象。就像《岛上书店》中的怪咖老板A.J.一向偏好引进文学书一样。  相似文献   

15.
有位作家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小时侯,爸妈常带我上书店,那儿书真多。我摸摸这本,翻翻那本,心里特别高兴。妈妈  相似文献   

16.
她的书让全世界的孩子和成年人着迷,她是迄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她荣获过很多奖项。她的新书无论何时问世,如饥似渴的读者都会在书店排队购买,她的书使她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女人之一。她就是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  相似文献   

17.
赵功强 《小读者》2011,(6):50-50
苏联作家高尔基有一次逛书店,发现了一本心仪已久的书,于是决定买下来。可是付款时发现带的钱不够,他三步并作两步赶到一位朋友家里借钱。可这位叫柯罗连科的朋友因为工作上的事心情不好,所以在把钱借给高尔基时,  相似文献   

18.
朋友的书店     
朋友要开书店,让我给策划策划。我知道,朋友并不喜欢书。不喜欢书,开什么书店呢?瞎凑什么热闹呢?你不是喜欢书嘛,更多的人不是喜欢书嘛。我开书店,还不是为了你们?我喜欢不喜欢不要紧,关键是我喜欢钱!卖书能赚钱就行了。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上)》2014,(21):158-158
近日,拥有数百万微博粉丝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再次炮轰作家进校卖书乱象。他在微博中链接的一篇名为“给教育部长的一封信”中,郑渊洁指出:“更有甚者,有些作家通过给学校教师提成的方法,使得教师利用权威发动学生‘自愿’购书。”同时爆料称有作家会跟学校提出售书数目的要求,于是产生猫腻,“学生买的时候是全价,但是学校从书店拿这个书的时候是有折扣的,比如说75折、8折拿走,等于这个差价就留给学校了。”在他看来,应该鼓励作家进校园搞讲座,但不适合签售,因为出版社、书店和学校在其中可能产生利益交换。  相似文献   

20.
走进宽畅明亮的书店,面对书架上让你眼花缭乱的图书,你可能会问一个问题:究竟哪本书是我想要的?你知道吗,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决定下一次这个书架上摆什么书。因为作家们说了:你的需求就是我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