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OK的独白     
Hello,everyone!我是OK,我本来的面目是okay。我源出美国,但流行范围却遍及世界上说英语的每个角落。你不信?有人作过粗略统计,我每天被人们使用过数十亿次,美国评论家门肯(H.L.Mencken,1880-1956)还称我为“最成功的美国用语”呢!人们也常说我是人类言语中使用最广的口头用语之一。一般地,我们可以在下列场合见面:  相似文献   

2.
纸的生命     
如今小铁在美国读书,每个星期天都会打一长途过来,一般第一句话都要问我和他妈妈:"你们这一星期都干什么了?"这话重复了多少遍,我们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却还是感到那么的亲切.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长大的华裔被称为ABC——即在美国出生的华人。而移民则被称为F.O.B.——新移民。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但我很讨厌F.O.B.这个词。每当人们提及它,我感到很不愉快。在美国时,我会想念中国;然而,当我回到中国度假时,却感到有点疏远了,仿佛我已经变了。五年过去了,我甚至快要忘记怎样用中文写作了!我已经在美国走过了五年的旅程。这段时间并不总是顺利的,我也有过艰辛的遭遇。但我已经在那段时期成长了,并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  相似文献   

4.
勇气D.C.狄斯尼在英国举行的那次相当拘谨的军人午餐会上,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我坐在一个美国伞兵身边。他是第101空降师——巴顿英雄部队的,约摸二十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他胸前闪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他开头有些怯生生的,不很健谈。但是过了不久,他的拘束消失了,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5.
每次回到国内,都会有人问起我在美国大学读研究生的感受,让我介绍一些美国大学教育方面的情况。我在美国从硕士到博士共读了5年研究生课程,确实有许多切身感受,不过,对美国大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就只是我一家之言了。 美国每年大约有120万研究生在校学习,其中有35万人获得硕士学位,5万人获得博士学位。在一般  相似文献   

6.
高新军 《科技文萃》2000,(11):128-130
应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赛奇教授的邀请,我作为访问学者,从1999年 9月到2000年4月,在美国学习生活了半年多.在美国期间,我走访了美国中部和南部,访问了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佛罗里达州的基维斯特、迈阿密、肯尼迪宇航中心、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弗吉尼亚州的威廉斯堡,以及纽约、华盛顿等地.除了哈佛大学外,我还访问了耶鲁大学、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麻省州立大学和南依里诺斯大学等美国高等院校.通过实地的走访,使我对美国的历史、文化、思维习惯、意识形态、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其优势、缺点、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中国人在美国的地位、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自己对美国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索尼两故事     
A美国经历 笔者为一文人,本无对商品关注之乐趣,只因在美国这个商品竞争十分激烈的国度里,滞留了一段时间,像“棒捶抽芽”一般,竟然有了观察与思考的兴致——而这兴致的槌起只因为美国一位友人送我一台摄像机。 对于时尚电器,我低能得如同白痴。几次随  相似文献   

8.
儿子在美国工作,来信和我说,他和媳妇伊娜要我到美国去和他们住.伊娜是美国姑娘,爹妈也都是地道的美国人.我那个小孙子已经七岁了,叫杰米,淘气又可爱.因为洋外公外婆都有工作,所以要我到美国去帮他们料理一下家务,做做饭,还有就是照看杰米.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已有一段时间了.这儿有很多情况和国内不大一样.甚至让我感到很奇怪.下面就让我来说一说吧。 在美国你能看到一个现象:到处都是墓地。在国内,墓地一般都选在很偏僻的山上.或者是专门圈出一片地来。  相似文献   

10.
初到美国     
虽是冬天,但旧金山仍十分暖和。走出旧金山机场,我兴奋不已,来接我的是朋友詹妮。她开一辆极小的本田车。詹妮是一家美国中型规模的公司中国区经理,年薪至少也有五万美元,我奇怪她为什么不买辆好车呢?詹妮告诉我,在美国开什么车无所谓,关键是实用,一般私用车都选小巧、省油的。后来,我在美国居住过  相似文献   

11.
我妈     
正0.你多次在文章中表达对母亲的崇拜和景仰。如果用3个词形容她,会是什么?剽悍。大器。茂盛。1.你出生时,母亲处于什么年龄?她是什么职业?我出生时,我老妈31岁。那时候闭关锁国,均贫富,我老妈无知无觉地上班下班,拉扯我们3个孩子长大。2.小时候,你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多吗?一般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多。在我27岁去美国读商学院前,我和我  相似文献   

12.
去美国之前,我对美国的"体育世界"这个电视节目就很关注,尤其是NBA的球赛.NBA球员那种富有创造力、个人表现力的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美国,我才发现原来体育在美国人生活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学校的同学挂在嘴边的常常是球赛,人们聚在一起谈的话题也多是球赛,就连一些老太太都喜欢对球赛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13.
2002 年,受叔父的资助,我到美国 是排演话剧,向全校公开招演员。波丽娜汽车城底特律市一所工学院读大学。在 看了通知后,又看剧本,剧中女主角—这里,使我近距离地了解了美国同学,了 一位印第安女孩深深吸引住了她。她对解了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竞争精神,而给 我说要报名竞争去饰演女主角。听她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波丽娜同学。 么说我吓了一跳:就她,还敢想演印地安 波丽娜是一位胖胖的女孩,容貌很 女孩?演女孩的老祖母还差不多!当时一般,平时的表现也很一般。我与她座位 觉得她真是…  相似文献   

14.
大概是王小波说过,在所有穷人当中,只有学生穷得最为理直气壮.王小波自己当学生的时候还能趁假期跟李银河到处去旅游,生活得这么小资,实在穷得不彻底.我记得看过一张他们的合影,拿着一大袋似乎是在美国某草原捡来的苹果,两个人都乐得不行.而我在学校里面买苹果一般不会超过四个,怕的就是一次消费太多.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几年来,借由作为第一夫人的非凡殊荣,我几乎游遍了整个美国. 而无论我去到哪里,从我所见到的人们,所听到的故事中,我都看到了最真切的美国精神.在人们对我和我的家庭,特别是我的女儿们那难以置信的友善和热情中,我看到了它.在一个濒临破产的学区的教师们不收分文、坚持执教的誓言中,我看到了它.  相似文献   

16.
朱莉 《父母必读》2010,(5):139-139
买东西挑挑拣拣本无可厚非,但是当这个习惯损害到别人的利益时,这样的挑拣就不值了,因为即使你最后买到了最好的东西,可失去的却太多太多。我在美国的超市买菜从不挑挑拣拣,一来我这人在家务事上很马虎,二来美国超市里的蔬菜、水果一般都同样大小,没什么可挑的。  相似文献   

17.
徐僖 《初中生》2004,(29):1
五十多年前,我在美国李海大学获得了科学硕士学位,后来到美国柯达公司精细药品车间实习,掌握了当时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先进生产技术.我的导师希望我留在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还为我安排了待遇优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一般的“外国”)确实诱人、十分诱人,确实值得我们喜欢、值得我们向往。我在哈佛读书时结识的一位搞文学的好朋友,他拿了学位又作了两年访问学者之后,先我几个月回国。我回来后,记得有一次朋友相聚,请我们俩说对美国的感受,要用最简单的词句来表达,我们俩几乎同时以类似的方式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他妈的美国就是那么一个既招人爱又招人恨的地方!我现在也  相似文献   

19.
1983年学校送我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学习生活两年,我感触最深的是美国人民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也渗透在教育事业中。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无论是研究生的选拔、课程设置、讲授方法、课程要求,还是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一、研究生的选拔美国选拔研究生,一般没有入学考试,而主要以大学成绩参考。很  相似文献   

20.
美国老大娘 在美国周游时,我绝对没想到,会碰上高觉悟的美国老大娘. 那是在旧金山.当我迷失街头、查看地图时,一位白人老大娘主动前来帮助.她身着素白色的衣服,白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帮我在地图上确定方位后,她邀我在边上公交车站坐下,攀谈几句.出乎我的意料,这位穿着整洁、谈吐得体的老大娘,居然是一位无家可归者.她身边的一个小推车(我们上菜场用的那种),就是她的全部家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