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建莲 《成才之路》2009,(12):55-56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课程应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倡导“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新课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当注重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使教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立足发展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知识结构化建构的需要,在简介“知识金字塔结构”模型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燃烧与灭火”教学单元包含的五个方面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剖析,并就单元教学如何促进深度学习的知识结构化建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低年级阅读教学为例,应当从文体出发,深度建构有独特个性的语用课堂;从目标出发,深度建构有学段意识的语用课堂;从内容出发,深度建构有拔节生长的语用课堂;从评价出发,深度建构有多元效应的语用课堂,让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语用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情境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必要条件,真实化是跨学科学习情境建构的基本要求。真实化情境主要是指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真实感受,真正能够基于情境探索思考,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实化情境的关键在于情境符合生活逻辑、合乎生活关系,能促成真实生活体验且具有生活意义等。跨学科学习的真实化情境建构一方面要立足生活,基于现实建构情境;另一方面则需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深度沉浸于情境中,使之与情境互动,促成学生的真实化体验。  相似文献   

5.
语用之“策”的探讨,可从基本之“策”和操作之“策”两个层面展开。基本之“策”方面,应当基于语境,探寻语用的情境意义;基于生活,体现语用的普适价值;基于实践,让语用在阅读中自然生长;基于学习,悟得、学得、习得语用;基于文体,让语用独特而有吸引力。操作之“策”方面,实现问题转向,由文本“表现什么”转向“如何表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互文观照,由单一文本走向多个相关文本;品味比较,敏化语用;匹配对应,协调一致;整合取舍,聚焦突破。  相似文献   

6.
指向素养养成的学校教学文化呼唤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智慧学习、无边界学习,融创课程的建构实践为学校新型教学文化提供了观念变革、价值导向、载体建构与路径支撑。绵阳外国语学校基于课程融创的教学文化重构从三个方面探索:融通学段界限构造连贯学习的教学格局;融通课堂关系构造深度学习的教学格局;融通思维阻隔构造智慧学习的教学格局。三个维度都指向可持续学习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纵向融通的教学改革、融通课堂关系的深度学习、思维提升的智慧学习,促进学校课程教学走向融合创生。  相似文献   

7.
王亚琴 《早期教育》2011,(11):35-36
我园的无锡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生活、学习”课程构建的研究》,旨在通过推进教育科研与教研的结合,让教育科研更贴近课堂、贴近教师;通过构建园本课程,让课程更贴近生活、贴近幼儿,从而使我园“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办园特色更鲜明。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构成师生最重要的一段生命历程。多年来,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困境并未得到根本改观,课堂教学中“匠”多“师”寡、人文关怀的缺失和异化、过度的教学预设、教育理念“神”与“形”的分离、消极的课堂氛围、师生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等现象的影响是走向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困境。因此,建构“师”的课堂,创造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课堂,适度追寻教学预设的完美与教学生成的精彩课堂,打造“神”“形”兼备的课堂,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走向主体间性的课堂是走向生命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构建精简课堂是基于“儿童立场”品读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思维;基于“儿童立场”来解读教材、预设课堂;基于“儿童立场”展开简约高效而富有深度的数学课堂。通过简素材,让本质更加凸显;简环节,让探究更有空间;简问题,让思考更有深度;简练习,让拓展更有层次。在课堂中有效凸显学生本位,开展研究学、基于学、促进学,真正构建由“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转型的学本课堂。  相似文献   

10.
突破课程的“专制”,突破课程的指令性、规定性,课程与教学就有可能不再对立;当课程由“专制”变为民主,由封闭变为开放,教学即可进入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就能成为一种完整文化。这是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便能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方式就会形成交往、互动;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探究式自我学习活动就会得到支撑。总之,“开放”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种思想,但这种思想又应该有相适应的形式来展现,所以,围绕“开放”创造一些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重在“用”字.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将童年生活的状态及经验同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相结合;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准确把握年段特点,尊重学生对文本内容个性解读的同时,注重在阅读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语用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对课文的深度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并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去尝试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找准“语用”点,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突破课程的“专制”,突破课程的指令性、规定性,课程与教学就有可能不再对立;当课程由“专制”变为民主,由封闭变为开放,教学即可进入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就能成为一种完整文化。这是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便能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方式就会形成交往、互动;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探究式自我学习活动就会得到支撑。总之,“开放”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种思想,但这种思想又应该有相适应的形式来展现,所以,围绕“开放”创造一些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突破课程的“专制”,突破课程的指令性、规定性,课程与教学就有可能不再对立;当课程由“专制”变为民主,由封闭变为开放,教学即可进入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就能成为一种完整文化。这是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便能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方式就会形成交往、互动;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探究式自我学习活动就会得到支撑。总之,“开放”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种思想,但这种思想又应该有相适应的形式来展现,所以,围绕“开放”创造一些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AI教师与真人教师联袂执教的双师课堂课程开发已成为重要课题。从缘起、主题与方法三个层面进行考察发现,当前国内外双师课堂课程开发活动,主要聚焦于“AI教师的选用与开发”“双师课堂课程开发”和“双师课堂课程开发的学习效应”三大主题。文章创新性地采纳超学科哲学范式,采取整体主义行动研究方法论,采用融通性混合方法,结合逻辑分析、技术建模、行动研究、量化方法和质性深描技术等,系统地探索与建构AI教师的选用模型、AI教师开发的关键技术、双师课堂深度学习模型、双师课堂课程开发整体模式、AI整合性课目学习知识研究方式、双师课堂课程开发促进深度学习的效应以及双师课堂课程开发促进深度学习的内在机理,以期为双师课堂课程的适切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内涵,提出“聚焦思维培育,关注课堂生成;紧扣学科特性,回溯课程本源;落实实践育人,助推素养提升;渗透审辩训练,凸显教育价值”的生物学课堂特质。为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实现,从“巧用情境创设,诱导动态生成;设计多维活动,把握知识本质;开展具身实践,培育核心素养;思辨社会议题,促发评价反思”4个方面,探寻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江敏  黄华军  李琳 《科教导刊》2024,(7):115-117
专业课程教学“自媒化”是由单一借助多媒体手段转向同时借助自媒体手段辅助专业课程教学。将自媒体手段引入“环境监测”这一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仅实现教师教学手段自媒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自主化,强调学生学习逐步由教师依赖走向自主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更符合国家需求的环境领域人才。同时,促成评价增值化,对课程持续产生的自媒化产品的评价逐渐向增值评价转化。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置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该课程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回归生活”.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给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很大的余地和空间.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深切领悟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生活”理念的重要性,依据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对现行品德与社会教材进行改编、补充、拓展,在与学科约会、与班队融合、与活动牵手的创造性处理中,实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校本化实施,让品德与社会课程焕发出勃勃生机,走向更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有效问题”能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与行为的教学问题.它具体反映在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有效问题”的设计主要体现为问题的“生活化、情趣化、梯度化、延伸化”. “问题生活化”反映教师突出课程教育价值的意识,“问题情趣化”反映教师重视课程学习心理的诱发,而“问题梯度化”与“问题延伸化”则反映教师关注课程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新颁布的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本文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探索,运用时政点评方式,通过对应课题,自主学习;预设清单,任务前置;师生互动,激发活力;课堂展示,焕发魅力四个环节,以期实现“课程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课程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对翻转课堂与协作知识建构研究的现状与理论进行了分析,创建了网络教学平台辅助的基于翻转课堂的协作知识建构这种新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联通低阶学习-高阶学习、浅度学习-深度学习,并以《高级英语口语与演讲》课程为教学改革试验,采用行动研究经历三轮教学实践与研究,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及小组共同体的成长反思日志对模式的主要环节、关键要素和操作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阶段、"一体化课程教学系统设计和准备、基于翻转课堂的个体知识建构、基于认知冲突的协作知识建构、基于整合的协作知识建构、基于深度加工的群体公共知识和基于多元评价的知识建构"六个关键环节的新型混合式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